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善友 《教育》2014,(4):60-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2.
语文本身是一门人文学科,这一学科的教育开展,可以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高中语文学科在新时期的教学优化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更多地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办法,以期提高语文教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林燕 《西部素质教育》2019,(17):62-62,64
为了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首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概述,然后提出了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以构建语言为基础、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增强审美品质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彭英 《四川教育》2012,(9):47-47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重点是心理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于阅读教学,修订版的新课标又倡导: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评价与考试制度存在着与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方面。本文着重阐述了语文课改中语文发展性评价的一些成功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语言建构与运用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在逻辑包括掌握语音、语义、语形,积累言语材料;疏通语理,发现语言规律;形成语感,创生言语行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落实路径是:在言语实践场中发展言语智能;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中提升语用能力;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中萃取语言的生命感;在文化传承与建构中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刘宝珍 《天津教育》2014,(19):16-18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首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应该是语文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有的学者说:“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于冰 《语文天地》2010,(9):70-7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则是特指语文方面的素养。笔者认为,它应该包括:(1)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2)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3)文学的审美能力;(4)较宽的文化视野;(5)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在数字化学习时代,信息素养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主要标识。近40年来,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标准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回溯了信息素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标准。在综合诸多信息素养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十大标准,以期为学习者提升信息素养或学习能力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参照。文章认为,在终身学习时代,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个"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社会,更是一个"个个善学"的社会。只有引领和促进学习者掌握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能力,学习者才有"善学"的基础和可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才有最根本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而作为一种体验性的、实践性的、综合性的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上,具有比较突出的能力目标取向,是把发展学生各种能力作为核心目标,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11版课标这样定义语文课程:“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应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课改以来的一段时间内,相当数量的语文课,内容的分析翻来覆去,问题的讨论贯穿始终,而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淡而又淡。2011年版语文薪课程标准划出了与“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分界,从而使语文走在回归的路上。  相似文献   

13.
黄鹂 《广西教育》2013,(41):89-89
小学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共同担负着培养学生的智育、美育与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其中,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有许多结合点和交叉点,二者之间进行综合,能达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核心素养涉及言语能力及人文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主要从核心素养与教学之道两方面展开论述,解析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特征,以期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有理论依据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16.
新课程标准密切天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并把它作为语文课程的显著特点加以阐述,这既反映了世界各国母语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又反映了当前中国语文教育的改革重点。的确,语文学科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的、根据特殊教学内容形成的、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它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载体。  相似文献   

17.
学生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或跨学科知识多层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时代意义,学生综合能力的内涵,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四个方面阐述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我们可以把语文课程的目标归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能力、积累能力、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及习惯、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需要注重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注重做好语文思维的发展,借助审美鉴赏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