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古代,只有“知识”的“知”字,而无“智慧”的“智”字,“智”被写成由“矢”和“口”构成的“知”,即象征:一个人像飞矢一样去快速地获取知识。但后来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演变为以知识取代了智慧,智被界定为:智即知,智者即无所不知的人。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认为:中国古代在春秋以前没有公布法律条文,统治者可以随意断案,对“大夫”又是以“礼”而不用刑。是“礼治”即“人治”。春秋时,“礼治思想衰落,法治思想萌芽”,统治者逐渐公布了法律条文,开始按法规断案。战国时,法家“提出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主张”。从此,中国古代由“礼治”即“人治”进入“法治”。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一断于  相似文献   

3.
刑事案件不诉于法律而“私了”,是由于受害人某种趋利避害心理所致。“私了”案件最终给受害人及社会带来进一步的危害。分析案件“私了”的心理及原因,防止案件“私了”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善良被戕害、人性被扭曲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面前,“滑稽多智”的关汉卿精心设置了鬼魂诉冤、亲爹断案的结局。这一超现实的“与社会力量抗争”的浪漫图式,既是观众的心灵期待,更是关汉卿代表千千万万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民众对社会的公正、道德与秩序的由衷期盼。  相似文献   

5.
正义者联盟(1):向阳一中突发多起袭人事件,作案手法均是从背后袭击受害者。受害人虽然不能看见袭击者的相貌,但在晕倒那一刹那,往往能听见铃铛声……袭人事件接二连三发生,让向阳一中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6.
所谓五育,指的是人围绕着“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工作的总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而针对“五育”所开展的教学,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应当在各个学科的知识教学中进行全面的融合与渗透,这样才能让“五育”的目标任务得到充分的实现。本文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五育融合”理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课堂:从知识走向智慧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古代,只有“知识”的“知”字,而无“智慧”的“智”字,“知”与“智”为同一字,“知”与“智”是相通的;对“知”的解释是:一个人像飞矢一样去快速地获取知识。但后来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演变为以知识取代了智慧,智被界定为:智即知,智者即无所不知的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与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分析(一)创业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认为这是为将者必备的五个方面的素质。我们认为,这也是当今创业型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1.智与勇:将以智取胜。人们说,现今企业的竞争是“斗智”,这里所谈的“智”,是集思维方式、观念、知识、智慧、信息、才能等于一体的“智”。因此,创业者要具有善于逻辑推理,通过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地判断,进而进行最优决策并敢于承担必要的风险的才智。2.严与信:“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人们常说,人无信不立,讲的是要取信于人。而…  相似文献   

9.
统编版语文教材已全面实施,如何落实学科立德树人的任务?人民教育家于漪提出“德智融合”思想,为语文学科育人指明了方向、载体与途径。“德智融合”,是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德智融合思想,要做到三点:“德智融合”的旗帜上是大写的“人”字,“德智融合”的课堂有涌动的生命活力,“德智融合”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大先生”。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长垣县某中学初一学生田某.因向同学讨要500元欠款而被敲破头骨身亡.作案学生手段之凶残.实在令人发指。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作案学生在打死人后。收起凶器洗净手上的血迹.又若无其事地去上课了。在作案学生凶残而“镇定”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到其对生命的漠视。现在.作案学生已经被拘捕.然而.因为两名作案学生均不满14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极有可能被从轻发落。  相似文献   

11.
为问题而写作是赵树理小说的一大特点,而清官断案模式乃是其作品结构形式上的鲜明特色。为问题开药方,为农民兄弟著书,是形成赵树理问题小说清官情结的重要原因,从而为读者再现了“明君型”、“法官型”、“钦差型”等多姿多彩的清官形象。  相似文献   

12.
体用不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是中国学术的重要特点。儒家之“仁”既是为人之本,也是为人之术、为人之智。在本体论意义上,“仁”具有人道主义、平等意识、人的自觉之价值。“仁”作为为人之术,是事业成功的法宝,要点是物质帮助、情感吸引、人格尊重。“仁”者之智,在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真心利人而最终成己。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长垣县某中学初一学生田某,田向同学讨要500元欠款而被敲破头骨身亡,作案学生手段之凶残,实在令人发指.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作案学生在打死人后,收起凶器洗净手上的血迹,又若无其事地去上课了.在作案学生凶残而“镇定”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到其对生命的漠视.现在,作案学生已经被拘捕,然而,因为两名作案学生均不满14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极有可能被从轻发落.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五好”学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五好”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所谓“五好”,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英语教学中处处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共同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是处理共同侵权连带责任案件的两个重要问题。由于民事责任重在补偿受害人损失,为有效保护受害人利益,对共同侵权的构成要件宜采“客观说”;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共同致人损害是由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为平衡监护人、被监护人、受害人三者利益关系,不宜让监护人一律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上,孔子的“惟上智与下愚不移”(《阳货》)被公认为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特别是在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又被无限上纲,作为孔子仇视劳动人民罪状而大肆加以批判。本文依据孔学研究的主要材料《论语》中的有关记述,就“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是否是先验论问题,提出质疑。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形式“上智”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是否是先验论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所有的论著,都用“生而知之”来解释“上智”,认为上等人的智慧是天生的,我认为这不符合孔子的原意。我们知道,在《论语…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可谓繁花似锦,各种流派层出不穷:有针对当前的语文课堂上缺失了太多的情感而提的“情智语文”;有针对教师对文本研讨太浅,课堂教学缺乏思想深度而提的“深度语文”;有针对某些人把语文搞得太玄太深太复杂而提的“简单语文”:有追求语文教学美好境界的“诗意语文”:有希望我们不要忘记语文本质的“本色语文”等等。  相似文献   

18.
陈年趣事     
《高中生》2004,(10)
以礼断理三国时,刘备派庞统当莱阳县令,庞统坐上轿子就去上任了。一天,有个大户人家的兄弟俩,不知为何事打了起来。他俩告状到庞统那儿,都把自己的理由说了一遍。庞统听了,一言不发。庞统叫他们先回去,听候处理。老二站起来,气呼呼地走了。夜里,老大派人给庞统送来20两银子作礼物。庞统收下了。第二天升堂,庞统传令:“来人,把老大押下去打30大板!”别人问庞统:“你为什么不审就断案?”庞统说:“我是以礼断理。”原来,庞统的依据是“有理胆壮,无理心虚”。老大送礼,就是因为他没道理所以心虚。庞统就是以此断案的。以此断案,不能说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儒家化的仁、义、礼、智、信五大范畴中,康有为把“智”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提出“智学复兴”的现代化变革思想;他着眼于人,进一步将“智”推衍为人的生存境界:“识见”,人只有改变自己的化识见,才能成为现代“新民”。由此康有为开启了以国民思想改造为根基的现代化变革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20.
“智理课堂”是“智”与“理”和谐统一的课堂,是走向教学新常态的课堂.“智理课堂”追寻数学之“理”与学生之“智”的同构共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追流溯“理”、疏流渗“理”、沿流入“理”,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探本之“智”、探究之“智”、探寻之“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