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60名武术运动员和3O名田径运动员的上肢三大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测试和分析表明:各测试组左右侧无明显差别,武术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优于田径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员优于武术散手运动员,这可能与专项技术动作系统训练有关。本体感觉的准确性测定不受关节活动幅度的限制,可作为评定武术运动员训练程度的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针对武术的专项特点,在评定武术少年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基础上,探索既能提高专项技能又能预防损伤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研究方法采用三维测力台和多功能踏跳器,测力台测量不同反跣的F-t曲线.进行下肢爆发力、反应力量及下肢本体感觉能力的测量.研究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女性少年武术运动员的反应时为0.149±5.49E-02,男性为0.413±3.38E-02,从测试数据上看,女性快于男性,但未表现出统计学上差异性.受试者反跳到最大用力的时间与蹬伸总时间的比,作为本体感觉指数,女性少年运动员为0.407±0.162,男性少年运动员为0.505±0.171,性别指数相一致,表明少年武术运动员的本体感觉及其本体感觉反应能力方面不存在性别方面差异.测得足踝刚度指数女性青少年运动员为9.347±0.674、男性少年运动员为13.33±11.24,在性别方面的统计差异在0.05的水平上有显著意义.结论武术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快速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建议在发展核心力量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力量训练设计一些与武术专项技术动作用力方向、用力技术特点相近的练习手段.增加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影响人体感觉关节位置、运动及平衡的能力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提高维持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能力,改善"空间感觉"和动作的空间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专项运动员骨骼肌弹性能利用率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24名专业队田径运动员、30名业余体校田径运动员、12名专业队举重运动员和30名中学生进行了反向跳和不同高度的下落跳测试,比较弹性能利用率。结果表明,弹性能利用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受试者弹性能利用率高于女性;弹性能利用率存在专项差异,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弹性能利用率高于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弹性能利用率高于女子跳跃和短跑运动员。女子跳远、女子跳高运动员的弹性能利用率与身体素质水平和专项成绩呈显著性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项力量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于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的特殊性从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地分析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所必需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研究目的:针对竞技健美操的专项特点,在评定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基础上,探索能提高专项技能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结合教学训练的实践。结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快速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建议:在发展核心力量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力量训练:设计一些与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动作用力方向、用力技术特点相近的练习手段。增加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影响人体感觉关节位置、运动及平衡的能力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提高维持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能力,改善“空间感觉”和动作的空间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武术管理中心16名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了无氧功测试、血乳酸测试,测试所获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均数比较,并对wingate结果和血乳酸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结论:(1)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并不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2)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相比体能占主导的无氧运动而言较差。(3)wingate测试的各项指标采用其体重相对值更能反映运动员之间无氧能力的差别。(4)运动后7分钟的血乳酸水平可以反应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视觉表象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为反应变量,对210名不同运动技能学习水平者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运动学习者的技能水平对其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前者高后者也高,反之亦然;(2)运动学习者的视觉表象操作能力与所从事的运动专项有关,田径、球类、游泳、武术和体操在大类项目的学习者,以体操运动员的表象操作速度和武术运动员的操作准确性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他运动员之间未表现出有关的显著性差别;(3)运动技能的学习者在视觉表象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方面优于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者;(4)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发展水平与人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知识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女运动员月经周期中性激素变化与运动成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6 名不同项目女运动员,在月经周期中血清雌二醇(E2) 、促卵泡激素(FSH) 、促黄体生成素(LH) 、孕激素(P) 的测定,观察女运动员月经周期不同时相性激素变化与不同项目运动成绩的关系。受试者必须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分别按规定项目测试两次全速力竭运动成绩。赛艇队员测试500m 及2000m 成绩,田径队员测定100m 、200m 成绩,游泳队员测试每人专项成绩后统一评分。结果显示除赛艇运动员2000m 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项成绩黄体期均优于卵泡期(P< 0 .05 或P< 0 .01) ,且黄体期P的浓度也较高(P< 0 .05) 。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高校田径短跑运动员的实际,论述了"技术训练"在提高运动员专项素质与专项成绩过程中的重要性及理论依据。实验结果显示,10名受试者的专项素质与专项成绩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高校田径短跑运动员的实际,论述了“技术训练”在提高运动员专项素质与专项成绩过程中的重要性及理论依据。实验结果显示,10名受试者的专项素质与专项成绩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武术长拳类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问誊调查、实地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武术长拳类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探讨。确立了武术长拳类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29项,通过对50名长拳类运动员进行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与分析得出,武术长拳类专项力量、速度与灵敏耐力素质与运动员运动水平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在其专项身体素质指标值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但专项柔韧素质与运动员运动水平间无相关关系存在,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水平专业羽毛球运动员专项移动能力与力量、爆发力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浙江省运动队16名女子运动员和15名男子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通过实验测试运动员的各项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不同水平运动员的指标差异,通过线性相关方法分析专项移动能力与力量、爆发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水平女子运动员下肢力量(IMTP)、反向纵跳与羽毛球掷远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女子运动员的左右摸边与下肢力量(IMTP)的相关性最高,呈负相关性,与反向纵跳(CMJ)、半蹲跳(SJ)、跌落跳(DJ)和30 m跑相关性较低;男子运动员前抛实心球与下肢力量的相关显著性最高,其次为四点摸线与跌落跳的相关显著性较高,较低的相关性为四点摸线与半蹲跳、30 m跑。结论:健将级男子与女子运动员的综合素质高于其他级别运动员,其中下肢力量最为显著;运动员下肢力量、爆发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专项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XXG-D型心功能自动测试仪和FJD-80型肺量计,对体育学院田径组、篮球组、武术组和田径代表队组的男运动员的血液动力流变学和肺通气机能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通过长期运动训练,可使血液动力流变学和肺通气机能产生良好适应性变化;田径组、篮球组和武术组的大多数参数无明显组间差异,可能与专项训练年限较短、训练水平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形式肌肉收缩时肌电参数变化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讨动力性与静力性肌肉收缩时EMG各参数的变化特征及疲劳时各指标的差异,比较不同项目运动员肌肉收缩特征对EMG参数的影响及与该项目的关系。研究方法:27名受试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赛艇运动员(组一),第二组为田径爆发性力量项目(跳跃、短跑)专选运动员(组二)。受试者以2/3Mvc做静力性持续等长收缩,动力性持续肌肉收缩则采用本人的MVC,同时记录EMG信号,分析IEMG、E/T值和MF。研究结果:持续静力性肌肉收缩时,随疲劳的发展赛艇运动员与田径运动员IEMG、E/T值均显著升高。但赛艇运动员从运动开始至80%时段一直保持平稳,此后迅速上升。静力性收缩时两组运动员随疲劳发展MF从高频向低频转移,但田径运动员频率下降速率要快于赛艇运动员。结论:赛艇运动训练促使大脑皮层动员运动单位工作更具有时间耐久性。快速、爆发式运动使疲劳时大脑皮层兴奋性下降更快,肌肉更易于疲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及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将20名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空白对照组,穴位敷贴组采用药物贴对受试者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进行敷贴,对照组采用安慰贴对受试者上述穴位进行敷贴。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RPE)、运动心情评价(POMS)、情绪状态总估价(TMD);检测受试者血乳酸和血氨浓度;记录受试者8 00 m全力跑成绩。结果:穴位敷贴可减轻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RPE值(P〈0.01);穴位敷贴可缓解运动员因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降低TMD分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敷贴可升高运动后4 min机体血乳酸(P〈0.05)和血氨浓度(P〈0.05),降低运动后20 min机体血乳酸(P〈0.05)及血氨浓度(P〈0.05),显著提高受试者8 00 m跑成绩(P〈0.01)。结论:穴位敷贴可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缓解运动员因运动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促进运动员机体内血乳酸和血氨的代谢,提高运动员耐缺氧能力,进而缓解运动性疲劳临床症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5.
对运动员感觉寻求特质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信度和效度较好的感觉寻求特质问卷表(中国修订版)测查了从事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项目的223名运动员的感觉寻求特质。结果发现运动员的感觉寻求倾向与运动操作的方式有关,也与运动员的认知能力有关。男女运动员的感觉寻求倾向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运动心理学     
G804.82.G8 08.1 9700882运动学习与表象发展水平的关系[刊,中,I]/刘鸣//体育学刊.-1996(3).-33-36表7参10(MYL)运动//技能//视觉//心理过程//表象//发展//水平//学习该研究以视觉表象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为反应变量,对210名不同运动技能水平者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运动学习者的技能水平对其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前者高后者也高,反之亦然;2、运动学习者的视觉表象操作能力与所从事的运动专项有关,田径、球类、游泳、武术、和体操五大类项目的学习者,以体操运动员的表现操作速度和武术运动员的操作准确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反应力量测试手段和方法,对191名田径、举重运动员和普通人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1)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测试结果未能表现出运动项目和竞技水平间的显著性差异;(2)跳深实验中,适宜的下落高度随着性别、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差异较大,因此,判定适宜的下落高度时,最好具体分析,因人而异;(3)起跳时间对于判定适宜的下落高度也有一定影响,准确的适宜下落高度的判定,对于反应力量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静  黄勇  王国谱 《体育科研》2009,30(3):79-82
以参加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的195名优秀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SCL-90问卷调查,发现优秀武术运动员各项因子分值大于3的仅占2%~9%;9个因子得分优秀男运动员低于优秀女运动员(P〈0.05);C组(普通高校武术特长生)和B组(体工队退役队员)运动员对文化知识的迫切度高于A组(体工队现役队员)武术运动员。优秀武术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性别、文化层次有关,建议在训练中根据运动员性别进行心理调整,并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9.
对30名省举重队运动员和30名非体育训练者进行心电向量的测试,通过两组对照,提出了举重运动员心脏的形态、机能的专项特征,为心脏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与心电图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建议同时检测,可以互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设计篮球罚球运动情境,观察被试眼动与脑电指标,分析篮球运动员罚球的思维调控特征。随机选取30名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男大学生 (运训组)和30名体育教育非篮球专项男大学生(体教组),分组测试罚球过程中的眼动注视时间、眼跳距离和瞳孔变化幅度及脑电θ和β频段功率百 分比指标。测试发现,运训组罚球命中次数、眼动注视时间和眼跳距离显著高于体教组(P<0.05),罚球完成时间、瞳孔变化幅度、脑电波θ和β频段 功率百分比变化显著低于体教组(P<0.05)。结果表明,罚球时专家运动员对目标点注视时间更长,观察范围更大,以获得更多的目标信息,并进行 更深的加工。在未经历专门罚球注视训练的情况下,即使是高水平运动员,也存在着常见的个人动作细节差异;采用简单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注 视训练能够有效减少这些个人差异并提高命中率。所有被试罚球都表现出联合多重感觉,而不仅依赖视觉,但专家运动员的注意趋向于集中在视 觉和右侧肢体。专家运动员思维调控过程心理能耗更为节约,任务负荷较低,对信息加工更为精细,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为准确的投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