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精髓,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的强大生命力、深远影响力和鲜活感染力,是我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既具有历史必然性与现实紧迫性,又具有切实可行性。它的涵养功能主要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养料。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必须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使大学生成为民族振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广大青年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坚持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任宇涵 《文教资料》2014,(33):60-61
中华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中融合传统美德教育,对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乃至构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文化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族道德行为的遵从文化,因而它体现民族特色值观,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新媒体时代,加强高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尤为重要。对新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等进行阐释,分析新媒体视域下高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提升高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朱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文化和道德体系的“历史根系”之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通契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大学文化育人的实践中,要汲取朱子文化的营养,普及推广朱子文化,推动朱子文化生活化大众化;引导大学生深入研习朱子文化,把学习朱子文化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传承、创新、转化朱子文化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的部分。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来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力量,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在价值认知、认同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养料。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让它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和生活实践,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又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张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工匠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核心是工匠精神。中华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对于传承发展中华工匠文化,健全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均有重要价值。中华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教育,重在引导学生认知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传承中华工匠文化精神,领会中华技艺美学意蕴。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与融入校企合作等都是中华工匠文化深度融入高职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中的时代价值,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从"尚和合"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发展趋向入手,阐发了"尚和合"文化传统的时代价值,论述了"尚和合"文化传统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精髓,文化与价值观天然地具有紧密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两者在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上高度契合。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实现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既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海峰 《天中学刊》2012,27(4):101-104
中华母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嫘祖为中华人文之母,中华母亲节应以嫘祖为母体。嫘祖文化具有丝绸文化、服饰文化、科技文化、婚姻文化、旅游文化、母爱文化等丰富内涵,而中华母亲文化则是以母亲为主体、以慈爱为核心的中国女性根文化。新时期应大力加强嫘祖与中华母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正>国学经典结构化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虽然学生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要说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印象,却一鳞半爪。朱自清先生从主要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入手,  相似文献   

16.
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新目标。这为高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具备较好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升华。高校是大学生培养的主阵地,文章旨在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有效融合路径,让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开创者孔子所倡导的"为政以德"思想,包含正己修身、以德化民、德主刑辅等丰富内涵,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弘扬"为政以德"思想,对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与途径,培育有德性的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规范日常教育,重视契机教育,引领大学生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教育内容。高校应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20.
樊海源 《成人教育》2015,35(5):73-75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尤其是习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讲话,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阶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文围绕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阐述,探讨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依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