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TS一般是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学生模块,教学模块,领域知识和人机界面。其中的教学模块是根据学生模型中的信息来决定应该把什么样的领域知识呈现给学习者,这些知识是怎样排列的,和应该提供什么形式的反馈等教学策略问题。本文通过对三个ITS著作工具中的教学模块著作进行分析,展示不同的构建教学模块方法并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教学模块著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的形式化规范说明,在国内外得到了许多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并被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科学的众多领域.本文在简要介绍本体及网络教育的基础上,讨论了本体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并使用Protégé3.1和Jena1.6.1进行实验和验证,以期实现某种程度的知识共享和重用. 相似文献
3.
智能授导系统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化教学是网络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教学策略对智能化教学起到决策的作用。传统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学策略主要是通过知识工程师与人类教师的沟通交流获取的,策略的获取过程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主观性。同时,教学策略在开发阶段就已经固化在系统之内,无法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调整,或者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自适应增加,从而智能地完善系统教学决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该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学习者模型和Web日志信息获得新的教学策略,然后利用模糊匹配与推理技术应用及完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ITS的智能性,达到策略获取和调整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学习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课程本体合作开发工具(UCOCET)旨在为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人员及专业内各单门课程编制人员提供统一的课程本体编制工具,从而解决大学新兴专业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内不同课程内容重复交叉、关键知识点缺漏、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此外,该工具通过为师生提供交叉学科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全部课程概貌,帮助来自母学科的专业教师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实施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的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提高学习的效果与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实现基于分布式本体的知识共享, 提出了一个基于本体环境迁移(OCI)的方法. 该方法同传统的本体集成和映射方法相比, 能减少实现复杂度. 该方法可以分成3个阶段: 给定术语的语义环境确定, 本体术语之间的语义相似度计算以及本体环境迁移. 针对分布式本体的一个本地术语, 其本体环境可以通过使用语义相似度计算从与该术语最相关的本地本体中确定和抽取. 然后, 该环境将被动态地迁移到源本体以获取更丰富的语义信息. 采用多智能体技术, 开发了一个分布式知识共享系统(DKSS)以演示该方法的使用. 实验结果显示, 该方法对分布式本体知识共享是有效的, 不需要维护全局本体或复杂的本体映射, 因此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和可伸缩性. 相似文献
6.
李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67
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授导系统模型,在此模型中利用改进的加权ID3算法获取教学策略.加权ID3算法是在传统ID3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对传统ID3算法和改进的ID3算法的实验对比,证明加权ID3算法更适用于实际应用,能够明显提高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智能教学系统中支持协作学习的群体感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网络学习方式。然而,目前典型的网络学习系统(智能教学系统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大多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强制分离,忽视了自主学习过程中协作交流的激励作用以及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因此,扩展现有的智能教学系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有机融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网络环境下师生的学习需求。支持协作学习的群体感知模型由群体感知信息、群体感知本体和群体感知规则三部分组成,采用本体技术建模协作感知信息,运用语义Web规则语言刻画协作感知机制,为实现协作学习的信息交互提供通用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的智能教学系统,在原有ITS自主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扩展了参与者可以相互感知、相互交流的协作学习模块,实现与现有智能教学系统的无缝整合,为开发具有协作学习功能的智能教学系统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能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技术融合应用中,可以充分利用教育数据促进主体“知能发展”以发挥其支持创新人才培养、驱动教育创新发展的作用。在教育系统全景中考虑驱动“知能发展”的技术形态和技术架构,在分布式格局中思考系统化建设的技术途径,并通过教育数据的技术设计支持主体“知能发展”图景,可以最大化教育数据的“使能创新”作用。基于文献调研和实践展开分析,在信息与数据教育应用的理性逻辑和实践经验间寻求技术结合点,可为数据驱动主体“知能发展”的系统建设提供建设性方案。研究认为,联结教育数据的表征本相和教育系统活动特征,以“知能图谱”和微型化学习系统为架构基础,将基于微型系统的分布式架构置于中心地位,实行数据驱动的微型化“知能”训练模式,可以通过可定位、可连续、可精准的学习历程促进主体“知能发展”,支持科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杜运普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3,5(1):43-46
文章对ITS学习策略向合作学习发展的过程作了简单回顾、介绍了冲突有关概念;对基于认知偏差理论的冲突策略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重点突出学生与麻烦制造者之间的冲突(外部冲突)及其作用;学生通过与麻烦制造者的之间对话、辩论,纠正学习中的认知偏差,最后实现冲突消解,改善合作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