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拥有一部完备的宪法,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实现宪政。宪法效力的阙如,是没有宪政的表征,同时也是宪政发展的障碍。中国宪政之所以难以实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背景和制度因素两个方面。促成文化观念上的转变和进行制度层面的构建,实现宪法司法化,使宪法走下神坛,是实现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宪政实践中,国家权力应在依宪运行的同时,切实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走向人本化的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3.
宪法司法化在今天的法学界不再是一个陌生和时尚的话题。不少的专家和学对宪法司法化的是与非,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宪政的内在价值和最终目的必然要求宪法司法化。控制国家权利要求宪法司法化,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要求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是中国走向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宪法司法化在今天的法学界不再是一个陌生和时尚的话题.不少的专家和学者对宪法司法化的是与非,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宪政的内在价值和最终目的必然要求宪法司法化.控制国家权利要求宪法司法化,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要求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是中国走向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肖静 《林区教学》2008,(8):129-131
公共权力私化是权力的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损害公共利益,违背公共权力的宗旨的行为。在公共权力私化的治理中,制度约束的效应必须依赖技术手段,没有技术手段的创新,往往不能有效地达到制度所设定的原则和目的。在公共权力私化的治理中需要技术创新,有效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规约公共权力的运行,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当然技术创新应与其他治理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维护公共权力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术界逐渐展开了对政府公共权力有效实现途径的综合研究,在政府公共权力的概念诠释、政府公共权力有效实现的可能性途径以及障碍性因素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然而,因受认识的、时代的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与限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研究局限或研究困境。  相似文献   

7.
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权力错位必然导致腐败,而权力错位的产生有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有效地遏制腐败,就必须有效地防止权力错位的发生,增加权力错位的政治和经济成本。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控体系、廉洁政治文化是防止权力错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权力是一种力量,公共权力又是整个权力系统中最为敏感的权力形态,它会涉及到相当深度和广度的社会生活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对公共权力的探讨是现代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正确的理论有助于正确的实践,通过对公共权力的辩证思考,旨在能对现实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关于宪政,研究者共识较多;关于宪法的司法化,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存在较多争论。文章分别阐述了对宪法的司法化和宪政的认识,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宪法的适用,宪法的司法化是走向宪政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0.
空间是一种权力的象征,空间的塑造遵循着权力的逻辑,与此同时权力通过城市空间来发挥作用,空间是权力运行的重要载体.空间是权力获得“合法性”的场域,空间位置、空间高差、空间尺度以及建筑的视线设计等方面无不体现着社会权力的差异.随着现代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空间逐步被权力所异化,严重阻碍城市化的推进.我们要树立“公平”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规范城乡的规划,加强对政府的监管遏制空间的权力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对于政民间的沟通、公共危机的治理及政府形象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有效性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薄弱、公关技巧缺乏、沟通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制约。为此,必须从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素质、疏通政民间的联系渠道、加大为民办实事的力度等方面,实现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动力来源的角度来说,宪政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内源型、外发型和混合型三种模式。我国的宪政现代化在不同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虽然中国宪政现代化的进程开始于清末,但纯粹的外力冲击只会产生“纸上宪法”,不可能产生宪政,因而五四宪法是中国宪政现代化的真正起点,内源和外发的混合将促进我国宪政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转变政府职能是科学配置公共权力的第一要素.合理分权是科学配置公共权力的重要途径,完善程序规范是科学配置行政权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对比2007年《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与1989年《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指出了新《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如何降低诉讼收费从而为普通公民更容易接近司法正义。概述宪政的含义,分析诉讼费用的降低与宪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标志着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提升公共危机下的政府公共关系,应重视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主体的形象塑造和对客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的推行以及村委会选举制度和农民选举权、受教育权等各项基本的宪法权利的实现情况均折射出宪政问题,都是当前最民众化和国情化的重大问题.宪政是以共和、民主、人权为要素,强调对国家权力规范的民主政治形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七成人口是农民的国家而言,在农村中渗透宪政理念,建立农民的公民权意识,在现行制度的推行中实现对农民基本的宪法权利的保护,是宪政理论的实践意义所在.本文在国内法学界对于宪政问题的关注的学术背景下,抓住国家西部开发和"三农"保障的政策热点,力图在宪政范围内给西北农民权利问题寻找一个宪法上的权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世纪英国宪政传统萌芽及发展历程的阐述,揭示了英国宪政传统的孕育是中世纪深厚的政治文化和法律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贤人会议到御前大会议再到议会这样的议事机构成为政治协商的组织保障;在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的基础上,经过诺曼王朝和安茹王朝逐渐发展起来的普通法是制约王权的有力武器;而君主、贵族、教士、骑士、市民等阶层是权力制衡的多元政治主体。三者共同开启了英国政治传统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8.
舶自西方的宪政,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内涵各有不同。究其根源,是历史语境与价值观博弈的结果。深挖中国历史上宪政内涵的嬗变之因,才能深刻解读今天宪政实践的实质、路径、问题的解决,也才能为中国未来宪政的发展增添理论与实践价值;中国当下政制,是中国近代以来宪政运行最富时代特色、中国特色,最富理性的政治实践,它从宪法、宪政制度、路径选择、逻辑起点与焦点问题等多方入手,是渐进的、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宪政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建设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服务型政府对于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政府职能、政府管理方式和政府运作方式三方面解读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通过解决一个矛盾、搞好两个服务和创新三个理念的路径来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政程序在立宪程序、行宪程序和护宪程序中都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程序工具主义观念、程序主体不独立和严格规则主义的影响.对此,笔者根据正当程序的观念和宪政主义的要求,分别对三大宪政程序提出了完善措施,以期早日实现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