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对知识性质的讨论。笔者经历了多年“学知识”的过程,又经历了“教知识”的过程,可是突然有一天问自己知识是什么.竟然无法解释。在调研中,笔者曾向内蒙古牧区某中学一个班级的学生提问:“你认为知识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知识是学校里学习的课程”、“知识是为了祖国发展而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是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家阿普尔通过追问“谁的知识最有价值”,对其教育“知识”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由此将其研究视域的“知识”功能主义推进至“知识”的政治伦理问题域,开拓了教育学研究的新向度。基于教育“知识”话语的主体性视域,重新解译教育的“知识”“科学性”与“知识”的教育“合法性”,对我国新时代教育内卷、学业负担过重等一系列教育现实问题的顺畅解决具有理论层面的重大意义导向。破解教育与课程知识的“知识”合法性遮蔽,要遵循教育的“知识”合法性;兼顾学校课程体系的深度与广度,以“差异化”课程实现知识的合法性建构;构筑严格的审查机制与审查标准,确保“知识合法化”有效落实;缔造教育学的实践创生范式,实现师生的生命成长与觉解;组建多方协同的教材编写团队,建构更加公平合理的知识选择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苏培成先生的语文课程知识观提出不同意见,坚持强调“变系统知识为有用知识”、“变知识的掌握为知识的运用”、“变单维取向为三维取向”是语文新课程正确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4.
知识的“广度”“深度”“厚度”是高三复习课应把握好的三个基本维度,也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凝练与深化.高三复习课对已学知识查漏补缺,也为知识“再现”“再认识”“再创造”提供良好的保障,是知识内化、升华的重要阶段.文章以一堂“函数的对称性”的复习课为例,从知识“广度”的延伸、知识“深度”的挖掘、知识“厚度”的积淀进行研究,并倡导数学复习课应把握好“广度”“深度”“厚度”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5.
教学理论知识的地方性建构——兼论教学流派的创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普遍主义”是一个时期教学理论研究的“具象”,它框定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普遍主义”秉承现代知识观,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形而上学化的产物。“地方性知识”是对“普遍主义”知识观的时代“消解”,在此,知识是“个人”的、境域的,对知识的辩护随着知识的生成过程的观念合理导引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方向——教学理论研究应该倡导教学流派理念,并回归教学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告诉我们:“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叫“正迁移”,后者叫“负迁移”。“正迁移”表现为一种已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例如,分数的有关知识的掌握对于分式的学习。“负迁移”则相反,表现为过去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阻碍作用。例如,旧知识乘法分配律a(b c)=ab ac对新知识两角和的正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忽视情感体验;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对知识无批判的接受造成了所培养的学生缺少创造力、无批判精神;而在对知识的传授中又将注意集中在显性知识,没有意识到缄默知识的存在,结果造成在学生头脑里存在两种没有发生联系的知识体系,所学知识与实践的脱离,这种“分裂”造就了所谓的“知识无用”论,同时也培养了“高分低能”只会考试的“机器”。对教育的指责充斥着所有的空气,传统教育刹那间“一无是处”,寸步难行,对教育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个体精神自由是教育及其课程应该给予学习者的承诺,课程知识对学生个体精神自由的生硬压制必须予以清除。知识的“意义性”为人与知识建立超功利的“意义关系”提供了可能,也为人在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重要基础。但近代以来人们对待知识的“力量化”倾向使知识的学习遵循纯功利的标准,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占有”,从而失去了对人的精神成长的关照。现在的关键是要改变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特别是建立起评判“知识获得”的新标准——关注知识与人的意义世界的整体关联的“意义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知识与人交往的恰当环境。  相似文献   

9.
栾雪梅 《现代语文》2005,(11):72-74
知识是教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人的能力和思想的改变主要是以知识为中介的。狭义的知识观常常把知识与能力割裂开来,往往脱离知识来解释能力。“从广义的知识观来看,凡是后天的能力都应该用广义的知识来解释。”广义的知识包括知识、技能和认知策略,即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和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淡化知识教学,这并不等于不要知识,只是反对纯粹以知识点的划分来“肢解”文本。“新课标对知识不是进行弱化处理而是进行了新的策略性处理:在弱化对…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应过程”。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刻意培养思维能力并称之为“知识思维工程”,是程思春、曾清华俩教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创新知识引进课堂教学的探索中提出来的。其主要观点有:“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思维是认识知识的过程”、“思维是知识转化为知识”、“知识思维……能产生新知识”②等。运用这些观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确有收效,这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有深刻意义。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基础,是构成现代人高素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卷(MHKQ)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800名大学生施测,以分析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对“焦虑”和“忧郁”有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我肯定”和“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专业在心理健康知识与“焦虑”、“忧郁”和“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关系间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郭沫若《凤凰涅槃》 关于“建构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的反思。当学生的时候是“学”知识,当教师的时候是“教”知识,只知道知识是从学校和书本上获得的,从没有想到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课堂外的知识,生活中的知识。而“建构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使我对“知识”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只有重视学生个人的知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知识与课程是一对紧密联系的范畴,课程担负着知识传承的重任,追随社会知识理路的嬗变,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却在当今受到了动摇。“知识霸权”、“知识公平”问题相继出现。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知识的探求思路,摒弃对知识的绝对信任,呼唤学生的反霸权实践,回归学生的“游戏人”形象,使学生学会“维权”,质疑、反思、批判知识,并赋权给学生,使他们的自主性得到建构。  相似文献   

14.
李洱小说《应物兄》容纳了儒学、佛学、医学、植物学、考古学等众多知识,将知识与小说叙事相融合,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建构了新的小说美学。本文从《应物兄》中的“知识”出发,对“知识”作总体性阐释,具体分析“知识”在小说中对情节的推动、暗示及其构成的反讽效果,并分析“知识”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30多年时代问题的回...  相似文献   

15.
一、考试目标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初中毕业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同时考查学生运用课内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及独立阅读的能力。 1.考查考生对语文知识的识记所谓“识记”就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了解、再认识或再现。考生必须记住“大纲”规定范围内的语文知识,包括课本“知识短文”中的语文知识、“思考和练  相似文献   

16.
从“双高计划”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知识特质出发,从“知识专业化”“知识高深”“知识体系”三个视角,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地中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应用性、专业性、职业性视角出发,提出“围绕消费者需求建构人才培养目标”“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建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为人才市场提供高附加值教育产品(服务)能力”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吕劲蓓 《文教资料》2012,(29):176-177
本篇文章将从“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普及国学知识?”、“国学知识普及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普及国学知识”四个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与国学知识的普及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知识观的变化与幼儿园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文化的发展,知识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形态的多样化,知识观的变革,知识价值论的凸显对幼儿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冲击,幼儿园教学必须改革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一、知识形态的丰富性与各类知识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的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属于“知道结果”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个人具有的有关“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指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属于“…  相似文献   

19.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本质、类型、属性、价值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是人们对“什么知识最有用”和应“掌握什么样知识”的根本立场和观点。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知识观已经由传统的知识观向现代的知识观转变,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对知识本身的研究与讨论,同时对学校教育领域中课程模式的选择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众传知识作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知识形态,具有“自由分享、群体创造、人人为师”的理念.文章通过对众传知识内涵的解析、对众传知识创生的必要性进行阐述,以视觉文化课程为例,构建众传知识的创生路径:“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个体分享和共同体协商;作品创作实现人人为师、创生众传知识;移动平台建设推荐分享众传知识、促进知识形态循环迭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