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11年4月19日早晨第三节课,学校安排笔者上了一节全校公开课,七年级学生六十六人(初一十班学生),听课教师多半是初中部教师,教学内容是三角形的外角(人教版七年级下册P74—75)。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教学,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十数的含义,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作准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们将本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五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自己去探究,去学习。  相似文献   

4.
5.
王崇斌 《考试周刊》2011,(72):104-105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受量的意义,形成数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校上了一节落实新课标研讨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千克的认识"。整节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千克,在体验中建立、生成千克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振玉 《山东教育》2005,(26):24-2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改革为实现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考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触发学生的操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59 ̄6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第1、6、10题。教材分析:“时”和“分”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教材再次出现时间单位“秒”,其意除螺旋式呈现以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力求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时间单位的实际意义,体验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真正价值,体味时间的短暂,进而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设计理念:本课从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等方面来设计。在教学中力求…  相似文献   

8.
我先后两次上“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本意都想让学生能够建立直角的表象,会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并且还会画直角。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验证,参与到学习中去。可是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祝欣 《云南教育》2004,(28):45-4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教学“认识几分之几”,应通过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体验学习,认识到几分之几的产生,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感受几分之几的相对大小,逐步形成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建立分数概念。  相似文献   

10.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下面结合我在我县一年级数学教材教法观摩课上的几个教学片段,谈淡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2.通过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就是小精灵聪聪,大家看,他在干…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描述】【案例一】1.出示竹蜻蜓:在竹蜻蜓飞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2.有关圆的知识我们刚学过,你会算圆的周长吗?3.出示长方形纸片,围绕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旋转一周,想象一下,旋转后形成的轨迹是什么图形?4.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反思一】游戏活动——鲜活新颖的引入,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看看他是谁?(播放课件)大声喊出它的名字。生:长方形。师:对了,就是长方形,你们在哪儿见过长方形?学生举例:书的封面,黑板的面……师:看来长方形就在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将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评析:利用多媒体把一个长方形制成了卡通人物模样,形象生动、亲切自然,激发了学  相似文献   

14.
15.
张建法 《考试周刊》2013,(33):68-68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体验,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下面我就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设想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力求落实以下几点——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使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就要“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因此.教学任何一个内容都要从视觉、听觉、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和情感,使其达到要学、想学、盼学的境界。新课伊始,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圆,使学生认识到圈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从而激发学生想学、盼学的内驱力,将创造力倾注于所研究的问题中,积极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教学背景】 中专护生,大多数是15~18岁的少女。对于“分娩”这个生理现象,大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影视媒体等,略有目睹耳闻,但给她们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无疑均是“很痛”!为给学生创建一个接纳的、丰富的、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其“绝不生孩子”的不良阴影;让学生充分认识分娩是一个“痛并快乐”的生理过程,白衣天使应尽可能地去做好护理,减轻产妇的痛苦,升华其准妈妈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正>"年、月、日"教学片断摘取:片断1:师:你们已经知道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呢?生1:一年有12个月。生2:4月份有30天,我的生日就是4月30日。生3:一年有365天。生4:一年有366天。师:真的?一年还有不同的天数?我不信,你能不能证明给老师看呢?(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习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情绪高涨。)片断2:师:同学们经过计算,证明了一年由365天或366天,那么你有没有想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既有“尝试错误”的行为学习心理,又有“顿悟”的认知学习心理倾向。学生的这两种学习心理是互相转化、相互作用的,正是这两种学习心理的相互转化、互为作用,才使学习得以完成。完成这种相互转化、互为作用的最佳结合点是学生的活动。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活动,是促成这两种学习心理产生相互转化、互为作用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过程的最佳模式,就是学生的这两种学  相似文献   

20.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为此,我们把科学探究引进了数学课堂。下面结合“三角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