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出生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年代,我从小就听到父母讲述逃难的经历,中国人民的痛苦遭遇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懂得,中国只有富强起来才能不受列强欺侮.在我10岁时上海解放了,从此,我经历了新中国发展成长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的中国心     
刘安琪 《下一代》2013,(11):32-32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第一次听到这首老歌,便从心底燃起一股尊敬之情和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心中那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当我哼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时,我能感受到作者怀揣着一颗中国心,一个中国梦,为了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不远千里到国外深造学习。而当下的我们,  相似文献   

3.
正我喜欢中文,觉得中文比较容易学习,我也喜欢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在我的印象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我看到许多有关鼓、孔儒思想、印刷术、造纸、水墨丹青等方面的文化,我非常着迷。此外,我也喜欢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善良,孟加拉国与中国一向有着良好的关系,所以我来到  相似文献   

4.
我的中国梦     
狄沛 《神州学人》2017,(7):42-43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构筑中国梦的伟大愿景之前,我已有了我自己的中国梦。原本我的计划是考上大学学习外交关系,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上世纪70年代末,民主德国与中国的关系恢复正常化。当时国家急需汉学专家和汉语人才,时任负责人问我是否有意向深造研究汉学。闻此消息,我想起了我父亲50年代在莫斯科大学的中国同学和朋友,  相似文献   

5.
大约 10年来 ,我一直在做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从我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我的那些中国朋友就在好奇一件事 :我 ,一个美国人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而且是古代中国。毕竟 ,从那些他们熟悉的美国电影里 ,十几岁的美国孩子总是把时间花在赛车和玩橄榄球上——我几乎想不到哪一部好莱坞影片里 ,英雄在学习古代汉语。因此他们的这种好奇 ,部分地是这些美国电影造成的。但另外也是因为美国人学习和研究古代中国 ,似乎必须有一个和中国人不同的理由。下面 ,我将会从我的个人背景和历史原因这两个方面来谈我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原因。学习和研究古代…  相似文献   

6.
李克 《神州学人》2017,(7):45-46
我永远忘不了,那是1997年1月30日寒冷的一天,我坐船从韩国仁川到了山东威海。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来中国留学的偶然决定将彻底改变我的命运!1996年,我参加了德国帕绍大学和韩国大邱启明大学的一个交换生项目。学期结束后,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回国了,我正琢磨这一个月还能干点什么,刚巧就有一个学中文的韩国朋友给了我一些启发,萌发了我去中国看看的念头。  相似文献   

7.
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中国的不解之缘。我叫潘勋卓,功勋卓著的勋卓。我来自美国,老家意大利,现在的家在中国。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会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8.
查有梁 《中国教师》2010,(11):59-60
<正>一我一鼓作气读完陈果撰写的《天梯之上——记"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我数次流出眼泪。因为这本书不断触动我的心灵,拷问我的良心,激发我的感情。这本书值得每一位中国的教师认真拜读!正是他们的事迹,大大提升了"中国教师"的人格形象。我们需要树立中国教师的"天梯精神"。  相似文献   

9.
罗中杰 《高中生》2008,(23):51-51
在飞往澳洲的飞机上,我确实有些控制不住自己思乡的情感,我那天生的强烈好奇心居然被极少出现在我身上的思家的眼泪离奇地取代。可这伤心只持续了11个小时,我那近乎完美的接待家庭让我在澳洲彻头彻尾地感觉到了家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小山村,从小就经常看到母亲焦急地从鸡屁股处筹款(用鸡蛋去换钱),所以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吃饱穿暖的感觉,更不用说知道什么叫“吃喝玩乐”了。在大学食堂里,最后去的肯定是我:那是希望能求师傅把那些剩菜水给我,而我就能节余菜钱,所以一直到出国前,我还没有很好地吃过一餐好菜。  相似文献   

11.
微言     
《第二课堂(小学)》2008,(6):128-128
有一次我去美国,在自由女神雕像脚下竟然看到"×××到此一游"等几个中国文字,这让我觉得很难堪。——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在一论坛上发言说(广东李项英荐)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嘴,他听不懂。我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  相似文献   

12.
我叫尚洁,来自美国纽约,但是我的家庭是从加勒比海移民到美国的。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92年。那时候,我在纽约读大学。我没有想到会来中国学习中文,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觉得我不能去中国,因为在我们那个地方从来没有人去过。  相似文献   

13.
5月27日,来自土耳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在与中国读者聊天时,披露了他对中国文学的偏爱,“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上世纪40年代,我就阅读了土耳其文有关孔子的文章。60年代,我读到了鲁迅的《呐喊》。80年代初,我去了美国,在那儿我读到了英文版的《红楼梦》。”帕慕克说,《红楼梦》非常好,当然是一部经典。此次在北京,帕慕克还亲眼看到了《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那些场景。帕慕克透露,他最近开始读一些孔子的著作,“另外我在20世纪60年代读过鲁迅的作品,那时,鲁迅的作品已被翻成了土耳其语,实际上我自己就有一本1968年的土耳其语版的鲁迅作品,我这次会把它带到鲁迅的故居。”  相似文献   

14.
别了,语文课     
《家教世界》2015,(1):42
自从我第三次默书不合格后,班主任张老师就让我坐在了教室第一排,但我上国语课依然心不在焉。我双眼望着课本,但是思想早不知溜到哪里去了。"陈小允。"张老师提问了我,"这一课寓言的作者是谁?"我慌忙站起来,眼神向四处张望。坐在侧边的叶志聪故意咧着牙齿,双手像要拉紧一条绳索。我急忙回答道:"伊索。"张老师  相似文献   

15.
名字的秘密     
大家好!我叫崔祯徐。听起来是不是很像韩国人的名字?其实呀,我可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我名字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爸爸是当过兵的。记忆里。他对我一直很严格.有时候甚至是冷漠。在我幼小的心里,爸爸仿佛是一尊没有情感的雕塑。我咒骂上帝,我讨厌这样的家庭。为什么让我拥有这样一位爸爸——从不给我笑脸.从不与我谈心.留给我的似乎永远只有呵斥。  相似文献   

17.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一定会飞向上海,飞到世博园。到世博园后我首先要和世博吉祥物——海宝合影。合影后我要去参观位于世博园中心的中国馆。  相似文献   

18.
朋友们,我曾经给大家介绍过“问号”爷爷,这不,另外有位朋友也吵着要我把她介绍给大家呢—— 大家好!我是小精灵“想象”。我早就想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一个喜欢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昨天晚上,妈妈在为我准备今天要穿的服装时,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你能代表学校参加县上的演讲比赛,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可是现在,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才是女儿的骄傲。”我两岁时,爸爸和妈妈就分开了。  相似文献   

20.
理解万岁     
“老师,我想告诉您一个秘密。”我附在班主任王老师的耳边,轻声地说,“如果您不怪我,我保证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我红着脸对老师低语着。“有话就说,别害怕,老师不会怪你的。”她和蔼地望着我,眼睛里流露出亲切。“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