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立群 《收藏界》2015,(4):74-81
春风送暖,牡丹盛开,芬芳醉人,艳绝天下。牡丹又名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称。牡丹,富丽端庄、雍荣华贵、芳香浓郁、美艳绝伦,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国人视它为吉祥、富贵、幸福、繁荣的象征。其在人们的心中又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牡丹也是国画花卉中经常描绘的题材,历代画家有无数赞美牡丹的画作,意义不仅在于其美丽的外  相似文献   

2.
    
牡丹,是形神兼备的名花。赏花先要鉴形,后要品神。据说洛阳牡丹有一千余种,这"种"的区别大概主要来自于色形态的不同。细分起来,非专业从事者,难以说清。但赏花之雅趣,却在于鉴形后的品神。富贵雍容也好,华美丰艳也好,审美有异,各有千秋。如要深究,牡丹之神,源于她舒展奔放、汪洋自恣的花容。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陶瓷艺术历千年而不衰,佳作叠现,名手辈出,人物、山水、花鸟、瓷塑各领风骚。有的苦心孤诣,经营传统,有的别出心裁,锐意创新。我比较关注传统一派,听说有一位擅画牡丹的绘瓷高手叫"洞庭一波",在北京见过他的几幅作品,质朴、淡雅、清远,既有富贵堂皇之气,又无行作俗艳之感。我在想,能把牡丹花这一传统题材画得如此超凡脱俗、清新雅丽,其人心境必定经过相当的修炼。我非常信仰"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相似文献   

4.
正"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这是南宋文学家姜夔在《契丹风土歌》对辽地种植牡丹与芍药两种花卉盛况的描述。由此可知,牡丹和芍药不仅是中原人们的最爱,也颇受北方契丹游牧民族的喜爱。实际上,如果您仔细观察辽代的陶瓷就会发现,牡丹花和芍药花作为装饰题材经常出现在辽瓷上,尤其是牡丹纹,堪称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装饰图案。辽代(916~1125年),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权,历经200余年,与五代和北  相似文献   

5.
牡丹清赏     
《收藏界》2007,(9)
牡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著称。牡丹盛开在四月谷雨时节,品种繁多,有红、白、黄、黑、绿、紫等颜色。"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五彩缤纷的颜色,富于变化的花型,沁人肺腑的香气,硕大花朵上丝绢般的花瓣所表现出的风韵,给人以特有的自然美感。牡丹也是画家善于表现的题材,画史上更有多幅牡丹名作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6.
曹淦源 《收藏界》2010,(6):59-61
(接上期)三、元青花牡丹纹的艺术特征及品位元青花牡丹纹具有一般元青花装饰纹样的基本特征,但牡丹花的自然姿质及其文化内涵的独特性,又使牡丹纹在青花纹样中别具一格。另一方面,元青花牡丹纹是由多名工匠手绘的,工匠彩绘技能的高低也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家中收藏一民国贴花帽筒,高28厘米,口径12.5厘米,注浆而成,贴花图案。帽筒通体绿色地,中间主题纹饰为两枝牡丹。每枝牡丹均画有两朵绽放的橘红和淡紫色的牡丹花,花周拥簇着草绿色和深绿色的枝叶,褐色叶脉由手工绘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浩如烟海的历代诗词歌赋中有相当多的题材与新中国邮票反映的事物相同。用邮票配以相关的诗词,可以组成趣味专题邮集。笔者收集了一些有关的诗词歌赋,将其中的“诗中赏花”供友人参考。牡丹花:牡丹是大自然缔造的美,享有“国色天香”的美誉,又称之  相似文献   

9.
人定胜天。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走到了姗姗而来的报春花前。中国武术研究院内千盆牡丹花卉争奇斗艳。1月29日上午,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等单位在这儿举行的迎春茶会,春意盎然。  相似文献   

10.
十三朝古都洛阳,素以"甲天下"的牡丹闻名于世。"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每年4月,牡丹盛开,天下花客约洛阳,大街小巷人流如织,一派节日的喜庆景象。2009年的4月,除了一年一度的花客潮,洛阳还将迎来来自全世界的特殊客人——"邮客"。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20,(9)
正齐白石一生爱画花,他不仅擅长画梅花、牡丹、菊花、兰花,还将牵牛花、鸡冠花、海棠花、玉兰花、山茶花、雁来红等这些别人不常画的花都画出了彩,其中尤以牵牛花色彩艳丽,令人惊羡。齐白石爱画牵牛花,可能与他浓重的思乡情结有关。齐白石曾题画云:"我借山子晓霞山之西大岩之东岩之石,牵牛花常有,花大如斗。"齐白石从50岁就画牵牛花,一直画到97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还痴情于牵牛花。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2009,(5):5-5
邮票——世界共同的语言,她超越国界、民族、习俗,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友谊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她钟灵毓秀,厚重悠久,蕴中华文化之精髓,展牡丹花王之雍容。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古老而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举办,为全世界的集邮爱好者献上了一幅缤纷璀璨的艺术长卷,为全世界人民书写愉悦快乐、平等交流、和谐和平、  相似文献   

13.
都道洛阳牡丹好,谁知菏泽花更红。2001年4月15~17日,正值菏泽牡丹花开之际,全国轮赛区第五届“夕阳红”东明石化杯钓鱼比赛,在菏泽市东明县陆圈镇天河垂钓乐园举行。 菏泽,古称曹州,素有“牡丹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之美誉。本次钓鱼比赛为菏泽牡丹节十大活动之一,意在“以花为媒,以  相似文献   

14.
牡丹花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自然也成为我国风景日戳的热门选题,至今已有十余种之多。但遗憾的是,这些风景日戳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设计错误。对于风景日戳的设计,印模规格只要遵照标准即可,无需赘述,所以这些设计错误重点是在风景名称和风景图案方面。一、风景名称风景名称是风景日戳的重要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们历来喜欢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来形容 美貌的女子。这个"典"出自何方? 其实,这几个词"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分别指 我国古代四个美貌绝伦的女子,所谓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貂婵、杨贵妃、西施、王昭君也:她们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传 说,即"貂婵拜月"、"贵妃醉酒"、"西施浣纱"、"昭君出塞"。她 们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除杨贵妃外,她们都是胆识过人的奇 女子,极具光彩,因而她们的故事除反映在书画和戏剧等艺术 作品外,在新中国发行的邮票和奖券上也有描绘。 "闭月"是貂婵的代称,她是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  相似文献   

16.
毕晓光 《集邮博览》2014,(11):86-87
正民间奉祀的花神,是原始宗教中灵物崇拜之一种。因为花与我们祖先的物质生产关系并不紧密,花神的出现也就晚一些。在古文献中,一般是以女夷为花神的,《月令广记》曰:"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但在民间传说里,花神可不是一尊而是有十二位之多,那是因为洛阳牡丹等十二位花神在天上犯了规条,被玉皇大帝给贬到人间来了,她们分别掌管着一年十二个月的花卉,所以十二花神便成了十二月花神了。花神虽然不怎么显赫,却是关乎  相似文献   

17.
朱纪 《收藏界》2010,(6):64-65
清前期民窑青花尊,通体绘有三组缠枝牡丹纹,牡丹花盛放,花叶环绕布满外壁。纹饰运用勾线点染的方法,青料浓郁鲜艳发有蓝宝石般的色泽,因为笔蘸色料水分饱满,花朵花叶都有浓淡的变化,苍翠欲滴,尊的造型侈口、鼓肩、收腹,外撇二层圈足,旋纹釉底,胎骨细釉色白,带有"橘皮纹"。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4,(19):172
这是一尊别具特色的青花梅瓶,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瓶身中部4条白龙凸起,衬以青花海水、火焰纹,瓶肩和下腹部各绘青花云头纹,内画凤穿牡丹纹。八边形的瓶身上绘着4条白龙,在以青花绘成的海水与火焰中升腾而起。繁缛的花纹与龙身留白的简洁使主体纹饰更加突出,体现了元代青花瓷器所特有的表现方式。瓶肩部的云肩纹内绘着象征富贵与吉祥的凤穿牡丹和麒麟穿牡丹的图样。近足处的如意云头纹里也画满了牡丹花叶。  相似文献   

19.
趣话鳜鱼     
鳜鱼俗称鳌花,民间也称桂花鱼,它与黄河鲤鱼、松花江的四鳃鲈鱼、兴凯湖的大白鱼齐名,同被誉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被列为鳌花、鳊花、鲫花、法罗、铜罗、哲罗、雅罗、胡罗等"三花五罗"之首。此种鱼虽产量不多,但分布甚广,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各河流、湖泊水域中都有出产,独以松花江出产的鳌花鱼最佳,黑龙江、乌苏里江次之。唐代著名诗人张志和名诗《渔歌子》中"桃花流水鳜鱼肥",指的就是鳌花,可见在我国古代就深受人们喜欢。鳌花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刚从鱼卵中孵出的鱼苗就能以其它的鱼苗为食,成鱼捕食的对象主要是些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谈"骚扰"     
在江城武汉举行的"红山花"足球邀请赛,中青队后生可畏,先破香港愉团队大门,并始终占据着场上优势.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最后六分钟内,被对方"骚扰"得阵脚大乱,痛失两城,反胜为败,舆论界谓之缺乏经验.一些球队在实力上有差距,搞"骚扰"是行家里手,叫你"阴沟翻船"."骚扰"者,其一是搞"小动作",似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中国球员吃这方面的"哑吧亏"实在不少.最"大"的我看是"5.19"之役,诡计多端的郭家明教练借重舆论搞激将法,香港队员在比赛中频频搞"小动作"刺激、激怒对方,这项配合默契的"系统工程",缺一不可能导致一场足球大地震.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