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四库全书》的誊录与《四库》提要的撰写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忌讳的文字。如何处理这些忌讳文字,是《四库全书》编纂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四库馆臣为了规避“违碍”字句,不惜任意改动原文。明赵迪《鸣秋集》的提要,为我们了解四库馆臣的有关处理方式,提供了很好的例证。研究这些忌讳文字的处理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乾隆时期的文化生态,也有助于更好地使用文献。  相似文献   

2.
美国有一家知名大企业的老总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副手应该时时想着努力干好今天该干的事,而正职往往生活在明天。这句话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管理不能仅仅守住今天,更应努力创造明天。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笔者的“关于校长行为的系列研究”也该收场了,于是,就将这“最后一幕”定格在“明天”上,希望在校长岗位上工作的各位同仁都能藐视眼前的困难,平和浮躁的心态,坚信“面包会有的”明天会更好。当然,对明天的期盼不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情,更应成为校长的一种“哲学”。因为“创造明天”的管理哲学也将给“今天”带来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纬饰语例谈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地问。“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这里,用“老了”来代替“死了”,是因为在鲁镇旧历年底的“祝福”氛围中,人们说话有各种忌讳,不能讲疾病死亡之类的不吉利的事。遇到非说不可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有企业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其发展的座右铭,以激励企业不断努力而取得更好的发展。对于人生,我想有更好,也有最好,只有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以最好的状态出现,我们才有理由说“明天会更好”。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十字路口,需要你正确抉择。今天,你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初中毕业了,我该往哪个方向走?  相似文献   

5.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几乎全都取材于风云激荡的农村现实生活,反映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这一伟大历史变革时期的农村面貌,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和优秀品质的先进农民形象,更难得的是为现代文学贡献了一批个性鲜明、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的落后农民形象。二诸葛和三仙姑是赵树理开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两个“神仙”,二诸葛“不宜栽种”的忌讳,“阴阳八卦”的神课,“命相不对”的谬论,“恩典恩典”的固执以及三仙姑“米烂了”的忌讳,“‘吃鲜果”的痴想,“老来消”的打…  相似文献   

6.
爱情与婚姻     
苏岑 《学习之友》2013,(1):53-53
一知名教授下基层调研,问一老农:“爱情与婚姻的区别是什么?”老农随口就答:“其实很简单:您今天和她睡了,明天还想和她睡,这就是爱情;您今天和她睡了,明天还得和她睡,这就是婚姻。”  相似文献   

7.
基层推荐石娟性格坦率、爽直,能主动积极与他人交往并能在交往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培养友谊。“决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她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她教书育人的座右铭;“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是她干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到老,学到老”会使她永远站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前端。  相似文献   

8.
不吉利的13 “13”这个数字西方人最为忌讳,他们认为“13”不吉利,会给人带来不幸。这一忌讳的来源,据基督教《圣经》中讲到: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同他的12个门徒一起吃饭,其中犹大为了贪图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了犹太教当权者,并亲自为他们引路,抓住了耶稣。此后,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因为犹大是餐桌旁的第13个人,所以西方人把“13”这个数字视为  相似文献   

9.
如果明天我在天涯…… 如果明天我在海角…… 如果明天我就在这里…… 小时候,我常常望着天上的星星发呆。曾经问过妈妈无数次,“妈妈,明天我们会在哪里?”她总是笑着告诉我:“明天,我们就在这里,在这里看星星,看月亮,看幸福,看美好。”  相似文献   

10.
忌讳是一种心理企盼,希望耳闻目睹些什么,不愿耳闻目睹些什么;希望发生什么,不愿意发生什么。刘家山交的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这仅是个人的忌讳,并非“众忌”。“众忌”有一定的范围,约定俗成。犯忌往往大煞风景,影响人际关系。避忌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略举数端。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最怕说“死”,凡说话、著文遇到“死”字总要换用别的话来表述,采用一种“避讳”(或日“讳饰”)的修辞手法,因而就有;山陵崩”、“捐馆舍”、 “驾鹤”、“骑鲸”、“仙逝”、“老了”、“上西天”、“寿终正寝”等上百种说法.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怕冒犯封建统治者的忌讳而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缘经济角度切入,围绕“九七”香港回归,简析香港经济发展成就的成因,展望回归后香港经济发展的前景,从多方面以充足的论据阐明:香港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13.
我想吃桃     
晴晴的奶奶如果再挨过今年就已经七十四岁了。这岁数就像锅里的糯米粥,熬着熬着不知不觉地就熬稠了。村里人忌讳说“岁数大”,只说“岁数稠”。晴晴的妈是个泼辣的女人,今天跟邻居为一点地皮子的事吵了,明天和对门的疯媳妇为几根葱打了,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晴晴每天去上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湖北教育》2005,(7):79-82
石娟性格坦率、爽直,能主动积极与他人交往并能在交往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培养友谊。“决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她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她教书育人的座右铭;“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是她干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到老,学到老”会使她永远站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前端,  相似文献   

15.
在对日语忌讳语进行的研究中,有关“生”的忌讳语研究偏少,且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局限于将与之有关的一些词汇进行一些不太深入的列举上。从社会语言学这一新视角出发,对“诞生”、“祝贺”等不同场合下的忌讳语以及“产血”、“血污”等现象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解析,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嘿,明天要选班长了,你知道吗?”“知道。怎么了?”“那明天。你选我。我给你两元钱。”“真的?”“真的。”许多小学教师经常会让小学生们民主地选举班干部。本想让学生们从中选出最为信赖的人,以便更好地帮助自己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又能使学生们从中得到锻炼。却常会出现上述学生间互相拉关系,帮助自己赢得更多选票的现象。其实,小学生之间拉关系现象不仅表现在学生们所谓的“民主”选举上,还渗透到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虽然在班上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但它们仍能造成极大的危害。一、小学生拉关系方法的种类小学生拉关系的方法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7.
古代忌讳语     
一、忌讳和忌讳语在封建制度下,出于封建礼仪的需要,也由于风俗习惯和迷信思想,古人有不少忌讳。在什么情况不下能做些什么事,不能说些什么话,有一定的俗规以至法规。这种行为上和语言上的规戒约束就是“忌讳”。《礼记·曲礼上人“人竟而问禁,人国而问俗,人门而问讳。”说明了古人对禁忌的重视,每时每地都惟恐犯了忌讳。古代的忌讳不但多,而且严,有的竟成了法律,倘不小心,至有获罪而被杀头的危险。贾谊《过秦论下》中有句后便反映了这种情况:“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免”秦朝犯讳触法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  相似文献   

18.
马卡连柯说过:“人的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快乐”。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当运用鼓励的方法,使学生看到“明天的快乐”,他们就会有信心这一次要比前一次做得更好,这就是鼓励的心理效应。我在教学中做了“红五星”的试验,谁的作业正确无误,而且字迹端正,我就给他盖个“☆”,每当作业本发下来的时候,同学们都争着看,是否又多一颗“☆”,成了他们每天最关心的事,但时间一长,本子上的红五星多了,学生也就不大感兴趣了,反响也就没有刚开始那么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出了  相似文献   

19.
童趣漫画     
不必了妈妈说:“凡凡,去把你的鞋洗一洗。”凡凡回答:“妈妈,如果我今天洗了,明天还会脏的。”过了一会儿,凡凡说:“妈妈,我饿了,该吃饭了。”妈妈说:“我看不必了,如果你今天吃了,明天还会饿的。”王化清选自《红领巾》总第721期  相似文献   

20.
“明天社”是继“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后的第三个新文学社团。“明天社宣言”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是和文学革命的方向一致的。“明天社”的领衔发起人、社务联络人及所出版的五种“明天社丛书”的著译者,均是皖籍青年作家。“明天社”后因种种原因而解散,但作为“明天社”发起人的皖籍青年作家们,在他们分别参加了“湖畔诗社”、“语丝社”、“未名社”之后,仍为实现“文学界成长的明天,光明的明天,发荣的明天”而努力着,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