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新宪 《教育科学》2004,20(5):58-61
日据时期,不少台湾学生前往日本留学,他们在学习先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先进的新思想、新思潮,民族意识不断增强,这时台湾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据时期 ,台湾学生在大陆组织了各种爱国社团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爱国运动 ,台湾学生的反日爱国活动与大陆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相互支持与配合 ,成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台湾学生大陆求学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到大陆高校学习的台湾学生日益增多,而且有越来越热的趋势。据台湾媒体报道,不少学生都希望到大陆攻读中医、法律等专业——“一时间,‘到大陆求学’的想法,突然在岛内学生间快速蔓延”。在寒暑假期间,成百上千的台湾大学生通过自费或民间单位主办的方式,赴祖国大陆知名大学参观访问。学生兴致勃勃,许多社团也积极牵线,一些有识之士还出资赞助各种教育交流活动。在台北、高雄,一批专门办理到大陆求学的中介机构应运而生,甚至旅游业也竞相争夺这块“新兴市场”,组成“大陆求学考试旅游团”。而以介绍大陆大学动态为主的网…  相似文献   

4.
日据时期台湾书房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房是遍布台湾城乡的一种私立学校,通称私塾、学堂或书馆。本文通过对日据时期台湾书房历史演变轨迹的粗浅探讨,试图从一个侧面了解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主要目标的这类民间教育机构生存的艰难历程,从而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在当时台湾这个恶劣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扎根立足所呈现出的顽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黄新宪 《教育评论》2012,(2):135-137
一般而言,日据时期台湾职业教育又被称为实业教育。初期,台湾总督府在所谓国语学校中附设实业部,并相应开设农业、工业、林业、糖业等门类的试验场或讲习所,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之用。中期,随着《台湾教育令》的公布,为配合"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殖民政策的实施,在职业教育方面实行双轨制,对在台日本人偏向实施商业教育,对台湾人偏向实施农业教育。从1922年开始,废止台日分校制,实行所谓共学制,此后,实业学校统一分为农、工、商三种。  相似文献   

6.
黄新宪 《教育评论》2012,(4):123-125
所谓小学校,指日本占领台湾后,专为在台湾的日本人子弟开办的初等教育性质的学校。"小学校虽然设有明文规定是日本儿童唯一进入的学校,可是,事实上进入小学校读书,是日本儿童特有的权利。"①与此同时,又专为台湾民众子弟开办了公学校。通过这两类学校将日本儿童和台湾儿童区隔开来,实行所谓差别教育。本文试图通过对小学校发展源流及主要特征的粗浅探讨,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民众实施教育歧视政策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7.
日据时期台湾历史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明在文化史上的发展延续性,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仅见的。从很早的时候起,中国就以其灿烂的悠久历史文化而著称于世。卷帙浩大的二十五史,对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确乎是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历史著作除了可以代表中国之传统文化外,更是后世教育之所本,因而历史内容记载之完备及史观、史论均足以影响历史的发展。在教育体系中,初等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而初等教育历史教科书中题材的选取,乃成为国民对认识国家及奠定国民精神最重要的关键点。一八九五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在同化主义殖民政策的高压下,台湾总督府对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日本占据台湾期间,为巩固其统治,大力推行对台湾人民的同化教育。同化教育重在文化教育,而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形式之一,因而语言的同化教育便成了日本殖民教育的重心所在。台湾人民为抵制殖民当局的不均等教育制度及其同化教育政策,也以语言教育为武器进行抗争,其主要表现形态为汉文书房、义学及汉文私塾等的设立。  相似文献   

9.
日据时期台湾的少数民族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据时期,台湾的少数民族被称为番人,其人口少,但有着独特的生活生产方式、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曾同汉族人民一道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日据当局为了实施有效统治,进而掠夺山地所蕴藏的丰富的资源,十分注重对少数民族区域的治理,即所谓理番。施行教育是其理番政  相似文献   

10.
日据时期是台湾历史上一段最屈辱的历史,从1895年到1945年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中,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统治,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社会习俗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观念的变更。虽然学术界对社会习俗以及日据时期台湾历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日据时期台湾社会习俗的演变这一重大课题,还没有更多的涉及。鉴于此,本文对其作一系统的考察,以期将日据时期台湾社会习俗的演变过程理出一个线索来。  相似文献   

11.
日据时期台湾教育的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日本自 1895年占领台湾至 194 5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间 ,日本在台实施的教育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是典型的殖民教育 ,具体表现为强制推行日语教学、奴化教育和差别教育 ,主观上是以教育为手段 ,达到同化台湾人民 ,培养中下级技术人才作为其代理人 ,以利于殖民地经济运作和政治统治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客观上实现了台湾教育的近代化。在建立殖民地教育体制的过程中 ,日据台湾当局采用近代西方体制 ,从教育系统及学制都采用西方近代化的模式 ,客观上为台湾近代新的教育制度全面确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 ,台湾教育的近代化亦始于日据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世界教育信息》2005,(10):45-45
8月24日,教育部港澳台办宣布,今年秋季开学时,大陆将正式实施台湾学生同等收费政策,并将设立台湾学生奖(助)学金。  相似文献   

13.
6月21日,来自台湾省的105名学子参加在厦门考点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和台湾学生的第一天考试(考试共3天)。近年来,台湾学生到祖国大陆求学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参加2002年大陆高考的港澳台考生共有3293人,其中香港考点1028人,澳门考点1216人,厦门考点325人,上海考点284人,广州考点250人,北京考点180人,是历年来到大陆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此次报考祖国大陆高校的台湾学生中有29名学生是从金门直航厦门参加考试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立场不同,以及受客观环境尤其是现实利益的制约,历史总是难以展示其真实的面目。日据时期台湾文学史在黎湘萍、藤井省三、陈建忠等人的笔下呈现为迥异的想象,甚至大异其趣。人们能看到的,只是其情愿看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本以长老会为中心分阶段考察了日据时期台湾基督教合的政治态度,认为教会在日据初期就认同了日本人的统治,并且在日据50年中一直置身于中国人民抗日活动之外。同时章进一步指出,教会的这种立场与教会在清代的经验、教会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以及教会“本土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45年二战结束,在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台湾人民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台湾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中,要求回归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台湾人民的不懈追求。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得到了大陆人民的支持,沉重打击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为全民族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在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掀起一场“皇民化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使一些台湾人对祖国的化产生了隔膜.还使某些台湾人产生了“皇民”心理。一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为日本的殖民统治叫好.并借此叫嚣台独。历史的贻害,不能不使人们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8.
日据时期(1895-1945)台湾佛教有了较大发展,僧侣人数、道场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加,并出现了本土佛教五大法派。日本佛教各大本山在台致力于布道传教,并兴办教育事业以协助传教。日据时期台湾佛教僧伽教育养成事业主要是通过创办佛教中学、讲习会、佛学院等方式实现,此外,台籍僧侣到大陆海外留学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此一时期,更出现了专门的佛教女众教育,对台湾佛教在战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爆发后,台湾学生陆陆续续来到大陆参加抗日斗争。考察他们来大陆的途径,有的直接从台湾来到大陆,有的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间接来到大陆。他们来大陆的特点:一是以抗日为目的;二是路上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20.
李诠林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2-15
在台湾日据时期,许多台湾作家在岛外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文学作品。此类因诸多不同原因在台湾之外创作的台湾作家作品,即所谓"岛外写作"(Exodus Taiwanese Writings)。这些文本在台湾岛外问世后,都又或早或晚地传播到台湾。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又可谓之"归岸文学"。这种"归岸文学"对台湾岛内留守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薪传、对台湾文学吸取其他地区进步文化而发展自身,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