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狐狸精故事是我国历代文言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同时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这类故事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一狐的故事来源很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多处关于狐的记载。如《海外东经》載:青邱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而且据说这种狐只在天下太平时才出现,以显祥瑞。由于这是神话传说中的狐,有神异性是很自然的,不应同后世的“精怪”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故事流变研究不能说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古人即曾注意到这一问题,但真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故事流变研究,应该说是从上世纪20年代顾颉刚发表其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成果开始的。虽然顾氏的研究是服务于其古史研究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无疑给后来的学者以巨大的启示。故事流变研究的"故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文学故事;主要目的也不是还原"故事"的实相,而是梳理故事在时间之流中逐渐蜕变的轨迹及其变形背后的"推手"。因此,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挖掘搜罗出相关文献,进行认真审慎的梳理,并寻绎出细微但重要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此项研究中应该致力从事的工作。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大致可归入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的范畴。伏俊琏和杨晓华《故事流变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大量的实例探讨了故事的分化、研究方法与意义等故事流变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对具体的故事流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果泉《狐精故事的流变及其人类精神内涵的演进》梳理了秦汉、魏晋六朝及唐宋以降三个阶段狐精故事的流变,并探讨了狐精故事流变过程所体现出的由宗教精神向艺术精神的演进;张富春《五通:神祇中的西门庆》探讨了宋代以后小说中的一个民间神祇五通故事的演变,认为五通故事表现了神人间金钱与贞操的博弈。作为当前这方面研究实绩的部分呈现,这组文章从理论到实例、从经典到民俗,多方位、多视角、开放性地探讨了故事流变的一些相关问题。我们集中刊发这组文章,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将中国古代故事流变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狐的变形源于古人对狐生物特征的想象,后来又受到“物老成精”观念的影响,使狐的变形更加自由。在唐志怪小说中,佛、道敷衍大量的狐幻化祟人的故事互相诋毁,使狐的变形母题愈加丰富。同时,狐的变形母题和“人犯禁忌”母题结合,表现出禁忌主题。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的影响著书二则(续)南怀瑾著书二则(续)○南怀瑾中国上古的文化,不像西方的文化把宗教放在那么重要的地位,中国上古文化注重于诗的文学境界,它有宗教的情感,也具有哲学的情操,上古的诗,就包括了现在所讲的整个文艺在内。所以孔子告诉学生们,修养方面,...  相似文献   

5.
白蛇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在千年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白蛇故事以及"白蛇"的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删减。其中唐代《博异志》、宋元话本、冯梦龙《警世恒言》及当代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对白蛇故事的记载都极具特色。分析不同时期白蛇故事的变化,可以探求这种变化折射出的不同时代特质和人民内在的追求与思想表达。  相似文献   

6.
洛神诞生后,引起文人们的竞相演绎。举凡诗词、文赋、绘画、书法、杂剧、传奇都有涉及洛神故事的情节。在不同的时期,洛神形象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体现了彼时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判断。在洛神故事的演变中,以礼节情的人神恋主题是贯穿始终的。  相似文献   

7.
“韩寿偷香”的典故自晋代以来广为传播,被历代文人化用于诗词、戏曲、小说中.采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方法,对各种文学体裁中有关韩寿偷香故事的材料进行尽可能的搜集与归纳整理,可以发现:历代对此故事怀有肯定与贬抑倾向并存的态度,同时,韩寿偷香故事的历代演变总是以偷情故事为不变内核,以二人结合时的条件变化为演变依据的变化线路.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毛泽东对佛教文化的主要观点:佛教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佛教与共产党的主张有共同之处;对佛教的态度体现了群众观点;不懂得佛学是只红不专;无神论不能强制推行;佛教也应不断改革。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受佛教文化的浸润,具有推重利生和不绝有情的特点。他对佛教文化持佛学佛教二元论观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把佛学与国民性改造问题密切联系起来,在批判儒道文化的同时,旁及对佛教文化的批判,借以建立新的人权观念、人格观念和反传统精神。同时,陈独秀还凭藉对佛学内典的修习,建构了自己独特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你到天下第一村的周村去玩,不要忘了去看看董永墓。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董永卖身葬父则确有其事。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御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刘向《孝子图》:……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悯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逢一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到天下第一村的周村去玩,不要忘了去看看董永墓。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萤永卖身葬父则确有其事。  相似文献   

12.
李冬梅 《天中学刊》2013,28(1):37-40
红线女故事自唐代至明清以来一直广泛流传。红线女故事的产生受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等因素影响很大,尤其是唐、明两代封建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政治背景差异及皇权意识的不同,对红线女故事情节的推动和文化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后主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是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所说,这句话深刻的体现出了南唐后主李煜诗词中对于佛教文化的体现。而根据史料记载,李煜是一个非常的虔诚的佛教信徒,而佛教的思想也对他有深深的影响。一.佛教苦观对李煜诗词与的影响对于苦的理解,佛教有独特的理解,主要是指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和身体的不良影响,或者理解为烦恼。同时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深度不一样,所以理  相似文献   

14.
红线女故事在后世流传广泛,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其中的道教文化意蕴值得深入分析。通过考察道教神仙信仰文化在各个时期红线女故事中的流变,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道教文化因素在红线女故事中有丰富多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詹凌菲 《天中学刊》2012,27(4):31-33
李师师故事讲述北宋末年李师师与宋徽宗以及不同身份"第三人"之间的互动,体现出丰富生动的社会文化内涵。从宋至清,"第三人"形象发生较大变化,由宋代的文人士子,到元明之际的江湖好汉,再到清代的市井无赖,其中展现出青楼文化由强调节操义行到向世俗艳情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佛教文化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汉语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汉语语音理论的影响;二对汉语词汇有着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内容;三是促进了汉语的文体、修辞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禅式文化是日本文化中极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文化现象。俳谐从民间的文艺形式变成一种禅式文化,主要经历了贞门、谈林、芭蕉三个时代。俳谐在向禅式文化演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生命活力,同时俳谐又极大地丰富了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8.
导致鲁迅与佛教因缘的因素,一是民间文化中的神佛内容对他幼时的薰陶,二是当时的社会佛学思潮及其恩师章太炎的影响,三是鲁迅自身所处的精神困境导致他对佛教文化的亲近.鲁迅不仅积极汲取佛教文化的有利因素进行人格整合并与之精神对话,在文学创作中积极对其进行融会与借鉴,而且用现代理性和科学民主精神对佛教进行了审视和批判.  相似文献   

19.
论沈从文与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的“心性论”为他思考“人”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使他掌握了认识人类自身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反视内心,从而体现出他对人类生命本质认识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佛教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人类应对自然界生起平等心、恭敬心,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使世界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