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衍 《新闻天地》2011,(5):67-69
父亲与王成 天刚蒙蒙亮,蒋庆泉就从住了20年的老房子里推出一辆满是铁锈的"倒骑驴儿"式三轮车,将几百双老伴儿缝制的鞋垫一点点塞进几个黄色的纸箱,再用麻绳将几块木板绑在三轮车上,勒紧,然后招呼老伴儿坐上来准备出发。为挣钱补贴家用,一周三天的集市,他一天也不敢落下。  相似文献   

2.
“一天”指一昼夜,即24小时,而“一天天”则比“一天”要多得多,起码是好几天。然而,“一点点”和“一天天”不可类比。“一点”是指数目很小,而“一点点”不但不比“一点”多,反而比“一点”更少。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卖一赠一”用法对编辑同志:常看到商家打出“买一赠一”的条幅,但从语法角度来分析,我认为“卖一赠一”的用法是对的。首先,分析几个关键字:“买”、“卖”、“赠”。所谓“买”,指拿钱换东西。动作是由买方即顾客完成的,施动者是顾客;“卖”,是指拿东西换钱,动作是由卖方,即商家完成的,施动者是商家;而“赠”,即赠送,把东西送给别人,是商家招揽顾客,推销商品的一种营销手段,施动者是卖方。作为一个短句或短语,其中前后动作的施动者是一致的,应有相同的逻辑主语。“买一赠  相似文献   

4.
“文化新闻”改为“娱乐新闻”、“文化记者”改为“娱乐记者”、“文化”版改为“娱乐”版,是近些年新闻界的一股浪潮,其势之猛,已经使这一趋向变成一种潜在的定论,似乎“文”改“娱”才是文化新闻改革的惟一途径。娱乐是一种趋势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媒体展示的文化部分基本是  相似文献   

5.
所谓“致”与“至”的系列词,是指分别由“致”和“至”与同一语素所构成的略带对应性的一组词,如“致于”和“至于”,“以致”和“以至”等。前一组词,是“致”和“至”分别与同一语素“于”构成的;后一组词,则是由“致”与“至”分别与同一语素“以”构成的。由于有相同的语素,所以形成上似乎有一种对应性。正是形式上有这种对应性,再加上“致”与“至”读音相同(皆读为“zhì”),所以由它们形成的系列词即成为  相似文献   

6.
辈出·倍出错例:这是一个英雄倍出的时代。辨析:“倍出”应为“辈出”,实无“倍出”一词。错用的原因可能是将“辈出”混同于“倍增”了。其实,“辈出”是指一批一批地出现,并非指成倍地出现。  相似文献   

7.
由改进作风说到改进文风,“至人所未至”,既是一条实践经验,也是一条新闻规律:走“不一样”的路,才能出“不一样”的稿。好记者应该是“思想家”,善于“想人所未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深度和广度的突破,二是对有价值思想瞬间的敏锐把握。具体方法上可有这么几条:“老题材”用“新思维”;“小题材”用“大思维”;“非事件性题材”用“新闻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媒体上经常出现,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好这道“家常菜”,并常报常新呢?我们只有不断地策划,不断地出新招,挖掘到成就报道的“创新点”,在“近”、“亮”、“活”、“深”上下工夫,才能做到在新…  相似文献   

9.
许奔流  杨谦君 《传媒》2000,(3):43-44,46
去年9月1日,《今日女报》编辑部收到两篇来自会同县洒溪乡民主村的特稿。一篇写的是一名会同籍女大学生续母情缘,再嫁“杀父仇人”;一篇写的是“会同县毛纺厂”一女厂长收养“第三者”的儿子。从行文风格、打印字体来看,作者应为一人,可前者署名为“唐永发”,身份是“退休干部”;后者为“粟满香”,身份是“退休女教师”。但文后加盖了“会同县毛纺厂”、“会同县正丰大酒店”两处认  相似文献   

10.
报纸有“补白”,杂志有“补白”,有些书也有“补白”。例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名作家传》、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祝你家庭幸福》等,就有很多“补白”。“补白”可以是一篇短文,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组资料,可以是一节或几节名人语录,也可以是一张照片或一幅图画。“补白”不仅可以把版面补  相似文献   

11.
目前“詞汇”(同“詞彙”、“辞彙”或“辞汇”)一詞用得很乱,許多人用它来代替“詞儿”“詞語”等,都是不对的。“詞汇”和“詞”(“詞儿”)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詞。“詞”是指語言里一个一个的詞說的,比如”这是祖国美丽的春天”一句話中就包含了六个詞;”这”、“是”、“祖国”、“美丽”、“的”、“春天”。詞汇却不是指語言里一个一个的詞說的,而是指一种語言里全部  相似文献   

12.
去年北京某日报发了一条消息,标题是《上半年全国刑事案件发案稳中有降》,消息导语引述公安部新任新闻发言人武和平的话说:“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治安情况总体是稳定的。”接着消息列举了几组数字,来印证“稳中有降”的新闻事实。对此消息,我没有任何疑问。但我对标题用“稳中有降”一词,有点看法。在这里,“稳中有降”是个褒义词。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稳”,一个是“降”。我的问题是,说全国刑事发案率“降”当然好,说全国刑事发案率“稳”合适吗?这个标题用在这里,“稳”是前提,“降”是结果,首先就对“稳”做了肯定,显然不对。眼下,在我…  相似文献   

13.
一、文化和互联网的定义现行的“文化”一词在多种意义上使用。①最通常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这恐怕是“文化”的最通俗,最表层的含义。②指某种较突出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等。③我国古代“文化”一词主要指“教化”、“文治”。作为“教化”的文化,如传教等。  相似文献   

14.
1、“一官独用”的弊端说“看”重要,并非提倡“一官独用”——记者在现场观察时只用眼睛这个视觉器官去看就可以了。然而,出自有些同志手笔的稿件却说明,他们真的犯了“一官独用”的毛病。譬如,表现劳动场面,常常是“你看吧……”往下都是写作者在现场看到的东西,一“看”就让人家“看”好几张稿纸。“一官独用”有时还表现为现场观察者只用耳朵这个听觉器官去听。譬如,报道音乐会,常常是“你听吧……”往下都是写作者在现场听到的音响,一“听”就让人家“听”好几百字。如此采写报道,起码有两点不足:  相似文献   

15.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今年第三期“管见篇”所载《受众异议》一文,以为“受众”一词是新闻理论家们“自视甚高”把“听众、观众、读者”摆在“受教育”地位,而“生造”的新名词;因而对它的存在与使用提出了“何必呢”的否定性异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笔者所知,“受众”是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大众传播学”领域里开始使用的学术概念;是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已形成体系的背景下,与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活动时对信息接受一方的称谓,他泛指所有信息媒体的传播客体。如果说“听众”专用于“广播”等听觉媒体,“观众”专用于“电…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了上海一家大报的几条文化新闻 ,一篇说的是“国剧大放送” ,一篇则讲“国剧班招考培训演员” ,读了前一篇的内容 ,方知“国剧”者 ,即是“国产电视剧” ,而后一篇则始终不得其解 ,“国剧”指的是何剧?“国剧”一词 ,三四十年代流行一时 ,指的是京剧 ,由于京剧博大精深 ,流派纷呈 ,梅兰芳访问美苏 ,赢得国剧大师桂冠。目前 ,在海外称京剧还有“国剧”之说。解放后 ,我国对文艺实行“百花齐放”方针 ,“国剧”之称早已消失 ,每一剧种在我国和五十六个民族一样都是平等的 ,对剧种而言不能笼统称为省剧和“国剧” ,把“国产电视剧”称作…  相似文献   

18.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16-16
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是仁,有人说是忠恕,有人说是中庸,其实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无论是“仁”、“忠恕”还是“中庸”都是“一”的代指,“一”是用来贯穿“道”的终始的,可见.道才是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19.
编辑札记     
一、“龙城”、“龙庭”还是“茏城”? 在编审《爱国将领的故事》“卫青”一篇中,前后文分别出现“龙城”、“龙庭”、“茏城”三个地名。原文中说明“龙城”是匈奴祭祀祖先之地;“龙庭”是单于驻地,设在“蒙古鄂尔浑河东岸”;至于“茏城”,原文只说是汉朝军队所要进攻的地点。作为一本通俗读物,有必要注明三个地点的大体方位,而原文中  相似文献   

20.
王晓明 《声屏世界》2006,(11):67-67
今年9月1日开始的“2006超级女声”总决赛10进8晋级赛的序幕上,诸位“超女”操着各地方言共同说唱了一回“八荣八耻”。节目播出后“嘘”声一片,令原本就“有收视率而无口碑”的“超女”们平添了一份委屈。最委屈的恐怕还是节目的编导们,好不容易出点新,往主旋律上靠一靠,却被观众兜头一盆凉水,真是“冤并郁闷着”。归纳一下观众的批评意见,无非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质疑这些“贪慕虚荣,以搏出位”的“超女”们,有没有资格高唱“八荣八耻”;二是认为在这种以做秀为卖点的“低俗”节目中嫁接“八荣八耻”是很不严肃的“恶搞”。“资格论”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