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哲人说:“小孩子不玩是长不大的,只有让他去玩,才能健康地成长。”但是,据南京市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孩子没有伙伴一起玩,伙伴危机正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孩子都说,同伴的参与会使他们的玩耍更加精彩,会使他们玩得更加快乐。对于他们  相似文献   

2.
刘晓君 《陕西教育》2008,(7):101-101
一、“心理叛逆”现象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误区。眼下我们的小学生的家长们和部分教师们“应试教育”的思想及其教育方法,使学生的素质发展走向片面或畸形,他们只注重片面的知识传授、机械的技能训练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均是以“应试”为目的,这不仅违背了孩子的意愿,更是以牺牲孩子的感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所谓的“应试教育”里没有孩子心理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1.当今小学教育的功利心几乎把孩子的好奇心全部扼杀掉了,这是应试教育对这一代孩子犯下的“滔天罪行”。2.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好的教育人生是由一本本好的教育专著、文学名著造就的。  相似文献   

4.
记得是去年春天,爸爸给我带回一本《孩子天地》,没想到从此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孩子天地》既是我的好伙伴,也是我的好老师。我在《孩子天地》里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同时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孩子天地》里有“名家新作”、“自然与发现”、“艺术星空”、“科学与发明”、“大玩家”和“康乐园”等许多栏目。在  相似文献   

5.
1.当今小学教育的功利心几乎把孩子的好奇心全部扼杀掉了,这是应试教育对这一代孩子犯下的“滔天罪行”。
  2.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好的教育人生是由一本本好的教育专著、文学名著造就的。
  3.疯狂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把环保丢在脑后,我们终于遭到了雾霾的报复;一切以分数至上,把人性教育丢在脑后,终有一天这一代孩子会给这个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很多父母都为自己的宝宝缺乏交往能力、不能与伙伴和睦相处、缺乏分享意识等表现感到担忧。确实,这些都是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毛病,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位专家曾经讲过“,孩子的童年一定要有伙伴,让他在伙伴中学习人生。”由于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导致他们没有玩伴,缺少交往的机会。孩子童年伙伴的缺失,对他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个缺陷,所以,父母要为孩子的交往铺路架桥,为孩子结交伙伴穿针引线,教孩子在交往中逐渐学会与人分享,和睦相处,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伙伴意识”。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就是:培养孩子的“伙伴意识”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立青 《广西教育》2012,(18):1-1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批评当前的家庭教育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措辞严厉。其中,“绑架”“帮凶”这两个词准确地描述了一种现状:家庭教育“身不由己”被应试教育所挟持,家长帮助应试教育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家庭教育变成学校教育的“延续”——“监督孩子作业”的“课堂”。越来越多的家长有意识地向“虎妈”“狼爸”靠拢。他们对子女提出“高标准”,除要求孩子在校内刻苦学习之外,还要参加有关的校外补习班、培训班,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困扰,幸福正与孩子渐行渐远,快乐也从他们身边悄悄溜走。孩子们常常扮演着“学习奴隶”的角色,自主权旁落,生活体验贫乏,缺失了童年本应具有的幸福色彩。  相似文献   

9.
《家教指南》2005,(2):32-33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的哲人说:“小孩子不玩是长不大的,只有让他去玩,才能健康地成长。”但是,据南京市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孩子没有伙伴一起玩,伙伴危机正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孩子都说,同伴的参与会使他们的玩耍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0.
家长切实感受到“应试教育”给孩子的身心成长带来的危害,而又不得不违心地顺从“应试教育”。家长热切期盼素质教育能落到实处,学校应兼顾应试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处理好减负与增效、成才与成人、智力与心理的关系,使孩子真正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和身心、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资料:受访专家:余允珠,云南省青少年维权工作室主任,著名少年儿童教育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记者: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孩子经常形单影只,不少孩子没有自己的伙伴,走出家门也是“知己”难觅。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伙伴的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专家:目前,缺乏伙伴的小朋友相当多,我将这种现象称为“伙伴危机”。他们从幼儿园回家后,就找不到玩伴了。无奈只能在家里大过“电视瘾”,或在自己的玩具世界里“调兵遣将”,生活单调极了。因此有的孩子说:“我不…  相似文献   

12.
小健是个聪明伶俐、善于交往的孩子。在游戏中,他能巧妙地处理好与伙伴的关系。一次,小健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开汽车”,他很想当司机,但是涛涛已经坐在了司机的位置上。怎么办?总不能把伙伴从司机的位置上推下来呀!聪明的小健找来一块硬纸板,上面订了几叠“车票”,他拿着“票本”对涛涛说:“你看。这个票本多漂亮!”涛涛一见漂亮的票本和小健耶兴奋得意的神情,马上被“售票员”的工作吸引住了,对小健说:“我当售票员吧?”“行!你来当售票员,我当司机!”小健爽快地答应着,把票本递给涛涛,高高兴兴地坐到司机的座位上。这样,他当上了司机,同时也使同伴感到高兴,当然也就没有出现争吵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我认为,能达到心与心交流的课才是好课,即上到孩子心里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呢?一、把孩子当成朋友,按需要设计教学了解孩子,知晓孩子的心里,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做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觉得你是他们的朋友,敢与你交流,敢在你面前表现自己。教案的设计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为构架的基石,以学生好学为基本取向(而非教师好教),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生当作课堂最为重要的资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提倡学习取向为教学…  相似文献   

14.
渴望受教育的“黑孩子”浙江省教科院陶侃所谓“黑孩子”,是指那些父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超生的孩子。在村委会或居委会的人口登记册上,无法寻觅到他们的名字,他们承担着本不该承担的责任……“黑孩子”的境遇大致可分为3种:①经常遭父母打骂,有的不堪忍受而离家出...  相似文献   

15.
先来看两则例子.美国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要问孩子:“你今天把问题问老师了没有。老师回答如何?”中国的孩子呢,父母总喜欢问:“你今天考了多少分.老师表扬了没有?”从中看.美国重视培养孩子的问题教育,中国培养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教育畸形发展.出现“以分论人”“高分低能”“高分录取”等一系列不完善的教育弊端。  相似文献   

16.
热闹的超市,来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他们每人拿着一元钱,要完成一项对他们来说并不十分容易的任务:两个以上的伙伴合作买东西。指令一下,孩子们就忙开了。一个孩子拿着一包“上好佳”,“这个  相似文献   

17.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哲人说:“小孩子不玩是长不大的,只有让他去玩,他才能健康地成长。”但是,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孩子没有伙伴一起玩,伙伴危机正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孩子都说,同伴的参与会使他们的玩耍更加精彩,会使他们玩得更加快乐。对于他们而言,最佳的玩伴无疑是同龄人。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43.7%的学生放学后经常和同学或邻居家的小朋友玩;节假日里,37.9%的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和小伙伴玩。但是,也有46.7%的孩子经常是一个人玩,他们缺乏玩伴。这往往是由于家长一厢情愿地出于卫生、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担心…  相似文献   

18.
曹广玲 《山东教育》2003,(15):61-61
(一)接纳孩子的同伴,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1.接纳孩子的同伴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进行友爱的同伴教育的第一步。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清洁与秩序的“破坏”。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给孩子充分活动的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平时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一起活动。2.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允许孩子自己选择朋友,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同伴交往时出现的矛…  相似文献   

19.
动画片是孩子童年生活的好伙伴,现在的孩子很幸福,家家电视都能收到好多个频道,哪家电视台会不播放动画片呢?然而,一些家长却对此产生了忧虑,因为他们发现,国外动画片已经大规模地抢占了电视市场,孩子不仅是被深深吸引,甚至连行为举止和思想也开始受这些洋动画的影响。同时,引进的动画片良莠不齐,家长也怕那些暴力、色情的内容污染了孩子的心灵,于是,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再看动画片,有的不知该如何处理好。希望有好的国产动画片出现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愿,不过,孩子们却总是对国外的动画片情有独钟,老外究竟使用什么“魔法”使…  相似文献   

20.
我爱动物     
苏清华 《父母必读》2012,(5):104-105
表达情感,是让孩子创作绘本最本真的目的。而在孩子的世界里,动物就是他们的伙伴。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孩子是如何用图画来讲动物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