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谈上课,不得不先说说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是教师上课前的必要准备和重要依据。但是在我看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写的教案以后,一个总的印象是:目前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往往分析得头头是道;而对班级、学生的情况却根本不去提及。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师备课、写教案本是很自然的事,不知从何时起,写教案被口诛笔伐,似有“不除此举誓不罢休”之势。其理由很简单,就是要减轻教师的负担,以便教师可以全力以赴搞好教学。当前,教师的负担不能说不重。但是,写教案并不是造成教师负担重和工作应该拿写教案问罪。理由有两个: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按常规,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案。写教案是把备课的内容用文字固定下来,作为上课的依据。同时,教师的教学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前后相关的连续的过程,的基础。所以,教师所写的教案不仅是上好当堂课的前…  相似文献   

3.
日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长期以来一直束缚教师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固定模式教案,是需要还是不需要呢?这一问题在广大教师中引起争议,许多一线教师期望“解放”教案,而不少教育管理者又提倡格式齐全,甚至详案。孰对孰非?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笔者以为,“弹性教案”的推广更符合课改要求,这样既可以预防不备课而上课现象,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压力,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备课写教案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上课要遵循备课所写出的教案。这个备课的教案用新理念产生的新名词说就是预设。但这种预设是否就一层不变照本宣科呢?我想,这关系到心中是否有学生。如果心中有学生,它就不是定稿的“剧本”,只是上课的遵循、依据、导向;如果心中没有学生,那它就成了教师上课的台词了。  相似文献   

5.
李长云 《吉林教育》2006,(12):56-56
上课铃声响过,田教师夹着教案走进教室准备讲课。他望了望已经写得密密麻麻的黑板,心里有些不愉快,于是问道:“今天谁值日?”学生汪洋站了起来:“是我”。  相似文献   

6.
<正>有的教师认认真真地写了一辈子的教案,但没有几节课上得出彩;有的教师一辈子都没认认真真地去写过教案,但他的课堂却精彩纷呈。上课是一定要去准备的,不备课是上不了好课的。但有些人把它理解为"不写教案是上不了好课的",实为大谬。备课和写教案不是一回事。备课结果的表达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师的习惯和学生情况来确定,没有必要千篇一律。事实上,一个优秀的教师,上课时不会  相似文献   

7.
张会芬 《学周刊C版》2011,(3):128-129
教师可能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你上课讲的我记住了,你让背的我背过了,让写的我会写了,可为什么考试时我的分就上不去呢?也有家长提出同样的疑问:老师,怎样才能使我的孩子学好语文呢?经验告诉我:积累.  相似文献   

8.
一份优秀的地理教案应该有质量上乘的“教后记”。“教后记”有什么作用?该写什么?怎样写?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教案中都不写“教后记”或为了应付检查才粗略地写上几句,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活动所作的回顾和总结,它记录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后记”,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写好“教后记”呢?  相似文献   

9.
不少老师认为不需要写规范化教案,甚至认为连一般的教案都不需要写。对此我不敢苟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要写规范化教案。他们初上讲台,缺少教学经验,不书写规范化教案行吗?我刚刚工作的时候,备课时几乎把上课要做的每一件事、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出来,甚至连每一个问题需要的时间,哪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发生的问题如何应对都准备好。我能迅速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与认真规范备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教案是教师精心备课下的产物,是教师上课的大纲和蓝本.备课、写教案是教学五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往往也是教师们花费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重视程度最高的一环.写一个好的教案是上一堂好课的前提,这无疑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一堂课,能够按照教案预先精心编写的程序,不出差错,不出意外,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是教师最为感到满足的事情,也是当前评价一节课成败好与坏的基本条件.然而,教案有时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秀教案可以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念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不写教案就被视为没有备课。因此,教案作为备课的唯一显性成果,倍受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关注,常作为考评学校及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事实上,这种做法积弊层层,客观上造成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我曾在本地小学作过调查,教师写一课时两页合成的表格式教案,至少要用40分钟时间。根据教师的任课情况来计算,平均每人每学期150课时的教案,几乎要用5周甚至更多的时间专门备写。为了保证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全学期6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当教师就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但教案如何写,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是假的。抄的、补的、形形色色,但绝大部分是备而不用的。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凡是当过中小学教师的人莫不对此深有体会。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要求教师写教案的初衷,是把备课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防止上课时遗忘。但为什么大家都在抄呢?是广大教师懒惰吗?不。我认为,这完全是不合理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造成的,是对教案不正确的认识在作怪。不改革与教案有关的评价机制,这种形式还会继续下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我刚开始任教时,除了上课以外,就是忙着写教案和批改作业。教案要写在统一的教案本上,按照格式逐栏填写;作业要堂堂布置,全收全改,精批细改。我喜欢当教师,也喜欢写教案、批作业,对此有一种很神圣的感觉。可是随着时日推移,教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这两件事往往流于形发,出力不少,效果不佳。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教书匠的生命就耗在了这些机械动作上。知识在日新月异,要求在迅速提高,教师挤不出多少时间学习新东西。课外作业层层加码,各门功课争抢学生的时间,学生先是作业就应付不了,也挤不出时间来全面发展。我觉得这确实是…  相似文献   

14.
<正>工程图是建筑师施工的蓝本,教案是教师上课的设计图。一节课怎么上,怎么才能更合理有效地安排课堂环节,只有心中的教案变成纸上的教案或者电子教案才便于修改和完善。教案是为了课堂而写,为了学生而写,不是为了检查而写,也不是为了应付而写,所以教研组内的教案交流、集体备课会比专门的硬性检查教案更能有效提升教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增强教师撰写教案的技巧,加强教案对课堂的指导作用,提高教案的实用价值。对整个教案来说,教学目标是灵魂,对课堂教学有具体的指导作用。课堂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目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总经理威廉·查佛斯有一座右铭:“人生太匆忙,留些时间思考。”由此我想到现在的教师,除了上课,许多时间被写应付检查的教案所占据,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课堂好比战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内功,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而这些需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学习。时代在发展,课程在改革,那种备课形式呆板,内容不实用,造成大量浪费的备课写教案、抄教案的形式主义要求和做法在当今已不再适应,需要对此进行一些改革。写教案只是备课形式的一种。备课与写教案是不同的两回事,备课…  相似文献   

16.
杨学军 《山东教育》2009,(1):125-125
近日,笔者去一所小学看望一位当语文教师的同学。来到他的办公室,笔者看到他和几位语文教师正在写教案,而且都在抄写《星级教案一点通》这拳书。“为什么大家不自己备课写教案呢?”同学答日:“我们兼课多,每天要写两三科教案,这样不是省事么。”难道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师就是这样备课的吗?这样的教学态度又怎能将知识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17.
今天早上,论坛上有一个去年的旧帖子被“顶”了上来,内容如下:楼主:各位高人,有没有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我今年新任信息技术课程,所以想请各位高人给我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和第二册(黑白版)的教案参考一下,小生不胜感激!谢谢!第2楼:[求助]谁有啊?我也想要啊,救命啊!第3楼:我也要啊!!!!救命啊!我这个星期一定要一个!!类似这种求教案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频频出现。但这些寻求教案的教师,在得到教案后是用来上课吗?我猜这种可能性不太大,估计是稍作修改就交到教导处去应付检查了。为什么有些信息技术教师不写教案?主要原因可能还是我们能用来备课的…  相似文献   

18.
现行写教案的模式要不要改革?要改!怎样改?笔者以为,扬弃,而不“革命”,应是教案改革的基本原则。兹述理由如下:革命,常意味着彻底的否定,完全的抛弃。尽管附在教案上的形式主义幽灵猖獗,写教案几乎已蜕化为一种体力活,广大教师深受其害———一句话,现行的写教案模式积弊甚深,但教案是否已到了非“革”其“命”不可的地步了呢?我看未必。打个比方,鸦片的臭名可谓昭著,可就是对这样的东西,鲁迅先生以为,“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而应“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可见,对待有污点、有缺陷…  相似文献   

19.
课本上“比”这部分内容中一般都有这样一类题,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25:100,21:18。每次教学时,我都要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突出“改写”二字,然而总是事与愿违。同学们在写成分数形式之后,总不忘“约分”。这让我有些苦恼:学生为什么要“画蛇添足”?他们难道不知道这里只是借用分数形式,但还是比?既然是比,又怎能“约分”呢?于是,我决定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让我吃惊:不少学生认为,既然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分数可以约分,那比也应该可以化简呀!这是多么难得的课程资源呀!不能失去这个很好的资源。于是第二节课上,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时,我适时利用了这一资源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20.
贵刊2000年9月号上发表了平罗城关二小龚丽萍的文章,笔者读后颇有感触。不知教师从何时开始上课必持教案本,沿袭至今,竟无人敢言改革。笔者敬佩“课本教案”的提法,也深为贵刊举办这一问题的讨论为之感动。古代大臣上朝言事议政,往往都持一笏板,那是为了记录所言之事,相当于今天的记事本。可后来,逐渐形成了规矩,尽管上面不写一字,上朝必须持笏板,否则,就没有说话的份儿。笏板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成了大臣手中的摆设。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天经地义,无可非议,但备课不等于在教案本上写教案,一个没有在教案本上写教案的教师不等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