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人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人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史的主旋律。哲学家不断审视人的生存状况,探求人的生活价值,追究人的生命意义,试图通过认识自己来实现自身。对人的哲学理解贯穿于数千年的哲学发展之中,在一定意义上说,哲学史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的历史。从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前“认识你自己”铭文到德国古典哲学,留下了一条人类自我探索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与哲学家卡尔·波普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历史的科学性问题提出了极富创见性和启发性的理论思考。他们都认同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存在同一性,但是在关于如何将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检验"与"预测"运用于历史学,即一方面如何通过证实或证伪对历史假设问题进行验证,另一方面如何通过经验获取可以作为对一般知识的预测,两人仍存在分歧。由于这一分歧,两人走向了相互背离的两种不同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与鲍威尔等人在哲学、历史和社会三方面的分歧直接引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和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探索,使《神圣家族》成为剥离思辨唯心的旧哲学并向历史唯物的新哲学靠近的过渡性著作。  相似文献   

4.
哲学史从字面解释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可见,哲学史的对象与哲学的对象密不可分.黑格尔就曾说:“在哲学史里我们所研究的就是哲学本身.”所以我们可以说,哲学史也就是人类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认识发展的历史,“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从类哲学看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分裂的根源在于对人性认识的分歧,科学主义心理学将人性视为物性,强调人的自在性和自然属性;人文主义心理学将人性区别于物性,强调人的自为性和精神属性。对人性的不同认识,促使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上尖锐对立。从类哲学的角度看,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认识都是片面的,没有上升到类哲学的高度。类哲学是时代的精神,对人性的认识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所以心理学的统一应该以类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实践为研究的原则,以提升人的类本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谢林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谢林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德国耶拿浪漫派.谢林的一系列思想,包括自然哲学、艺术哲学和神话观等都极大影响了德国浪漫派.但他们在目标和观念上还是存有分歧的.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的自由实现的历史。自由是每一个思想家不容回避的问题,一切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都不能不对此做出自己的回答。然而,国内外理论界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许多混乱和误区,文中立主在理论上予以澄清。在哲学观念上研究自由问题不等同于在政治、体制上研究自由问题,自由问题无禁区,自由与人不可分离,自由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是人的类生命的实现与发展的问题。本文力求揭示马克思立足于人的解放发展,揭示自由与人的“类生命”本质之间的联系。真正解答了哲学史上关于自由问题的“斯芬克斯之谜”——人在本性上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由是人的“类生命”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的自由实现的历史.自由是每一个思想家不容回避的问题,一切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都不能不对此做出自己的回答.然而,国内外理论界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许多混乱和误区,文中立主在理论上予以澄清.在哲学观念上研究自由问题不等同于在政治、体制上研究自由问题,自由问题无禁区,自由与人不可分离,自由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是人的类生命的实现与发展的问题.本文力求揭示马克思立足于人的解放发展,揭示自由与人的"类生命"本质之间的联系.真正解答了哲学史上关于自由问题的"斯芬克斯之谜"--人在本性上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由是人的"类生命"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主体观念的演变与西方哲学的时代主题王岩一主体观念的发展以及人类对主体的认识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纵观西方哲学史,自哲学诞生起,主体问题就成为哲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哲学的全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哲学发展的时代精神。当古代人类怀着好奇的心情面...  相似文献   

10.
真理与实事求是谭咏梅无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还是在以往的社会历史中。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都成为人类理性思维和崇高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以最抽象最概括的方式反映着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和意义,探求其中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和论证了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朱熹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他们都把精神作为世界本原,朱熹称之“理”,黑格尔称之“绝对理念”,他们都认为可以抛弃历史事实而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显示出浓厚的唯心色彩。朱熹认为历史运行是循环无穷的,而黑格尔则认为是趋于完善的,两者在具体论述上虽有一些合理因素,但他们又有很大局限。朱熹与黑格尔都持英雄史观,朱熹夸大了圣贤帝王的力量,黑格尔则夸大了世界历史个人的作用,但又认为世界历史个人仅仅是世界精神的不自觉的体现者;他们都对人民群众的作用认识不足。由于他们不了解经济因素在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便难以正确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便难以摆脱“天命”、“上帝”的神秘主义论调的束缚。  相似文献   

12.
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也是认识历史的主体。你的观点是对的,你拿出证据,但别人的观点也有可能是对的,他也肯定有他的证据。在课程改革中,历史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和固定的结论,而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要求通过有个性的自主探究产生自己的历史研究成果。在课堂上,教材不再是权威,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言人,他们只是学生探究历史的帮助、引导。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对某一段历史的认识,这就是现代意义的历史课堂。上海市向明中学蒋蓉老师向我们展示的就是这样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工作对象主要是青少年一代。这一代人在他们开始了解社会时,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在他们身上深深地留下了这一时代的烙印。   首先,这一代人对社会的了解,总体上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年代的认识。他们没有什么固有观念的束缚,思想解放,对市场经济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没有很好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的德育教育,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缺乏深该的了解,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缺乏真实的历史感受,容易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对物质生活有着强烈的追求;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没有…  相似文献   

14.
中外探讨图书馆哲学,经历了近100年的历史.这是一段合乎逻辑发展的历史.在世纪之交回首这段历史,本身就必须用辩证逻辑来考察,而不能纯粹按时间线索罗列某些图书馆哲学观点来编织一个脱离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历史、脱离认识发展线索的画面.本文就是按人们探索图书馆这个对象的“态”、“质”、“能”的发展脉络来阐述历程的.大多数人欢迎建立图书馆哲学的完备体系.也有人责之以“虚悬”而反对.本文认为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必将出现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15.
每一哲学都属于它的时代,并受它的时代的制约,以概念揭露事物本质及其矛盾,使人类认识史呈现为复杂曲折的辩证过程。历史时代的特殊性规定了人类认识形式的多样性。本文拟从怀疑认识产生的时代特征中把握其具体作用和一般历史意义。怀疑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有其独特的历史过程。在哲学史上,最早具有较为典型形式的怀疑认识是以智者诡辩论形式出现的,它是在对早期希腊哲学思维的内在矛盾的解决过程中形成的。前智者学派的哲人们认为凭藉理性即可洞察自然,认识真理。但由于他们所理解的理性实质上是一种感性直观,所以他们对自然的本质作了互异的界说,在“最早的哲学研究者”那里,使万物得以产生又使万物复归于它的那个“本体有多少,属于那一种,他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智者怀疑论就是在对已有的客体认识进行哲学反思时为解决个别与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胡塞尔毕生致力于把哲学变成一门真正严密的科学;而维特根斯坦则试图表明哲学的任务是澄清语言的用法,划清科学命题与非科学语句的界限。他们的相似之处是都基于反心理主义的立场而规定了哲学的任务,认为认识的主体都不再是现实的主体,而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主体,他们的一种共同的倾向就是试图从认识论抽引出本体论的结论。他们的学说,无疑启迪了后来的哲学流派  相似文献   

17.
情绪与理性关系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对情理关系的探讨派生于对宇宙和人类的奥秘的探索,源于对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的理想追求之间完美关系的渴望,基于古希腊文明的理性认识水平的发展。古希腊哲学家对情绪和理性关系的认识,与他们对理性的内涵或本质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对情理关系的不同见解及其演进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理性内涵的不同认识及其演进。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在中学进行哲学常识教育断断续续地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这一独特的课程,给广大高中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大多数学生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需要提高国民的哲学素养。现有高中哲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反思环境危机的哲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观、认识论与价值论不仅是构成哲学的三大主要领域,而且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古希腊人对世界本源的探索反映了人类对认识世界的渴望;近代理性派与经验派的哲学探究是为了找到认识世界的最佳方法;现代人对人自身的研究兴趣反映了人类价值观念的困惑与迷茫。因此,探究环境危机的哲学根源,需要找出人类在世界观、认识论与价值论上存在的问题。人类在世界观、认识论与价值论上存在的问题就是:世界观上的机械论、认识论上的主客二分和价值观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之理论性质问题,是一个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长期存在分歧并争论不休的理论难题。化解分歧和消弭争论的前提和基础,是要解决看待此问题的方法原则、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原则"与"否定批判的辩证法原则"相统一的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具有总体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哲学与人相统一的哲学观念。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念本身具有多重性质,它既是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又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而其根本性质则是"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内在统一。它是马克思哲学变革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哲学及其唯物史观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得以最终确立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