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政治生活》以公民政治文化素养为着力点,以正确政治观点的形成为目标,促使学生思考有序的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过程与方法。其间,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贯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思想。知识梳理1.国家的性质(1)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从国家的阶级性质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  相似文献   

2.
政治复习不仅仅在于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达到学习的普遍迁移,使学生能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基于这个认识,复习教学必须改变一般教学的思维模式,变微观思维为宏观思维,从“授知识,渗观点”发展到“树观点,带知识”。即“纲举目张”。以《政治常识》复习为例,我们从教材本身的结构特性出发,以一些具有辩证关系的观点来统帅全书的复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与经济、阶级、政权的关系 政治与经济、阶级、政权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具体的说政治根源于经济,又反过来为经济服务;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政治的表现,阶级性是政治的本质属性,但反过来阶级斗争又为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服务;国家政权是最重要、最强有力的阶级斗争工具,所以政治斗  相似文献   

3.
“民主”是政治常识中一个基本的概念,是高考命题不可回避的一个知识点。为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它。 我们知道“国家制度”是有关国家本质和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国体和政体)。主要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以及由哪个阶级采取什么政权组织形式实行专政的制度。既然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那么,反过来我们就应从国体意义和政体意义两个不同角度去掌握民主的科学含义。 首先国体意义上的民主(即民主的阶级性)是从国家的阶级本质上来讲的。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就决定了哪个阶、级享有民主。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实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上都处于统治地位。民主自然成了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资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保护资产阶级的民主,限制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民主。什么“全民的民主”、“超阶级的民主”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纯属欺人之谈。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由于实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就决定了广大劳动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民主自然成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享有的民主。人民  相似文献   

4.
第一部分 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关于国家性质(国体) 1.国家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 ①从起源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不能认为“国家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②从本质上看,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不存在“超阶级的全民的国家”。③从国度上讲,国家由领土、政权、主权、人口等要素组成,具有主权的属性,不能认为“国家就是居住在一定领土范围内的,拥有国家主权的,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组成的共同体”。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其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没变,不能认为“其性质已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5.
<正>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是有阶级性的,是为阶级服务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政治。也就是说一定的阶级有一定阶级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为了弄清正确的政治观点是人的灵魂,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政治?列宁指出:“政治就是参预同事,指导国家,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①国家制度、国家管理,对阶级的领导和党派斗争等问题,都属于政治范畴。同时列宁又下了这样的定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  相似文献   

6.
阶级分析法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只有运用这种方法,才能了解政治现象的阶级背景和它所反映的阶级利益,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政治常识的教学中要始终掌握和运用阶级分析法。下面将政治常识教材中涉及的一些政治现象列举如下。 一、用阶级的观点分析政治的科学含义。 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政治的科学含义,我们应当着重弄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定阶级的政治,总是集中地体现在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2.政治是一个具有阶级性的概念。政治是一种阶级关系,是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  相似文献   

7.
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相一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也有着显著的理论特色。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强调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社会主义性质,提出了富有革命性、阶级性的培养“四有”新人的道德建设目标和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二、以唯物主义理论为核心,具有历史性和科学性。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对道德与物质利益、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奉献与享受的关系作了历史而辩证的科学解答。三、“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邓小平适应社会阶级状况的变化,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点构筑其道德观,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邓小平具有鲜明理论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补充、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8.
论明确政治试题的命题意图○王敏恰当使用政党概念。教材在揭示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时,先指出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国家阶级性的根本标志;再分析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掌握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手中,资产阶级凭借政权机关制...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阅读》2007,(5):I0001
一、关于国家性质(国体)1.①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不能认为“国家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不能认为“强家就是运用强制力为社会谋福利的”,超阶级的全民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国家由领土、政权、主权、人口等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一、唯一项选择题 1.当前我国人民最大的政治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因为() A.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C.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是大众的政治 D.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统泊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 2.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里所讲的“一定范围”是指() A.阶级斗争表现在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B.阶级斗争在有的领域存在,在某些领域不存在 C.阶级斗争有时有,有时无,有时比较明显,有时比…  相似文献   

11.
例一: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揭示了A.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B.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C.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辨析:此题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做题干,正确选肢为BC.干扰项A是从正面考查的,它的迷惑性在于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并不是马克思.D项的迷惑性在于用“社会基本矛盾”代替“社会主要矛盾”.例二:民主的科学含义是指:A.民主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B.民主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C.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D.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不是从来就有的,但却是永远存在的辨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总是一定阶级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C应选.A和B都不能显示民主的阶级性,不能选.D项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但是阶级和国家不是万世永存的,所以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不是永远存在的,故D肢也不能选.  相似文献   

12.
政治常识前言指出,要理解和把握政治的科学含义,必须着重弄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明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那么,全书是如何论述这三对基本关系、如何阐明这三个基本观点的呢? 一、根源并服务于“经济”这一基础 政治常识全书所涉及的政治现象,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都是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都是为了维护一定阶级的根本的经济利益。 首先,一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情况是由这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状况决定的。也就是说,各阶级由于对生产  相似文献   

13.
考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A.社会性B.阶级性C.剥削性D.侵略性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在于A.强调民主和专政互为条件B.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确的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阶级利益思想的奠定,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贡献之一。围绕着阶级利益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点。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利益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特质和核心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利益思想,对于推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发展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一、要掌握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因为在阶级社会中,人都是划分为阶级的,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活动,都是代表其所属阶级利益的。各种事件也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以商鞅变法为例,要了解其性质、作用、影响等,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变法所代表的阶级———新兴地主阶级来确定这次变法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变法运动。从其内容看,经济上“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实行按军功授爵”和“推行县制”,都是在打击奴隶主贵族利益,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  相似文献   

16.
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涛 《教育与职业》2005,(21):55-56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阶级利益性,因为阶级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动因、根本目的及服务对象;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所表露出的本质共性是阶级利益性。  相似文献   

17.
人民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相对于剥削阶级国家而言,“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属性,是社会主义国家区别于剥削阶级国家的根本标志。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史学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史记》有“人民性”,“处处从人民立场上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支撑这种观点的主要证据有四:一是司马迁“大胆地歌颂农民起义领袖的历史功绩”;二是“写了不少游侠、刺客、龟策、日者、货殖等下层社会的人物”;三是“热情地颂扬了那些对国家民族有贡献、对广大人民有过好处的历史人物”;四是“司马迁从同情广大被压迫人民出发”,“敢于揭发和抨击那些强暴的统治者及其御用的大小爪牙的各种罪行。”这种观点及其证据是错误的。“人民性”是对人和事进行阶级定性的词汇,它与“有同情人民的表现”不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立场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的。而《史记》的出发点却是西汉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19.
政治态度问题是一个关于社会阶级及其成员与国家政治体系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在我国古代,这个问题被称为“民心”问题;在西方,政治态度则被视为一种能够影响政治体制的政治品德。社会的政治态度作为一种主观的取向,归根到底也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阶级性是它的根本属性。政治态度的形成还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政治态度是社会的人,政治态度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主义政治态度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影响、教育下形成的。它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20.
人民性的概念,人们以往习惯运用它来评价古代艺作品。实际上,在社会主义时代,“人民性”应是艺的根本属性,艺的阶级性、党性、人民性三是统一的,前两通过后表现出来。艺的“人民性”,关系和标示着社会主义艺的特质和方向,理应也是社会主义艺创作和评论的指导原则。确立艺“人民性”的观点,坚持社会主义艺“人民性”的原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的合理体现,是全面贯彻党的“双百”方针、长期繁荣社会主义艺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