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是对生活的反映或呈现.而民俗是民族生活文化史的核心与主体。作家在反映社会生活时.必然会在自己的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融注进本民族广泛的民俗事象。从作家的成长和创作实践来看.每位作家也会把自己独有的生活画面带进自己的作品中去.使他的作品自觉不自觉地带有家乡风情民俗色彩,并打上自己思想、情感、性格的烙印。可见民俗风情与小说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在小说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民俗风情,走人小说教学.可以为小说教学打开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  相似文献   

2.
薛盈 《现代语文》2007,(8):30-31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其中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一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小小的鸭蛋,、止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文中盼端午、  相似文献   

3.
教学分析:《贴春联》是鲁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的节日第一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春节期间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他们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从"贴春联"这一民俗活动入手,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民俗风情美是极为普遍和重要的审美对象。民俗风情审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良俗是审美欣赏对象;陋俗自身不能成为审美欣赏对象,但某些陋俗所反映的某些社会生活和某些表现形式可以转化为审美欣赏对象;良俗和陋俗都可以成为审美创造对象。民俗风情审美包括物质生活民俗、精神生活民俗、社会关系民俗的审美,它们又各有多个层次和系统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后,被贬谪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二十三年,在漫长的谪居生活中,他亲身感受到巴蜀吴越等地奇异的土风民俗,由此而创作大量优秀的民俗风情诗歌,形象地描绘异彩纷呈的民俗生活事象,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神奇迷人的风俗画卷,为人们了解唐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开启了一扇五彩斑斓、引人入胜的窗口,具有很高的民俗审美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民俗是反映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特征的一种生活文化,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真实客观地记述了那个时代的民风民俗,为我们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民俗风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社会联系十分密切的科学,那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促进学生大胆提问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的欲望 旺盛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提问的重要条件,为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存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以极高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去仔细观察、深入实验,然后理性地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8.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到民间采风去》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与本单元民俗文化主题一脉相承。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以"走进家乡"为主题,让学生通过一整个寒假走街串巷,收集资料,摄影录像,真真切切地感受家乡文化,从中汲取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生涯教育理念应该渗透到学校教学的各个学科。而生涯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中,让学生接近生活、了解生活,把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学会思考,展望未来。在平时小学英语的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生涯教育的渗透展开多种形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社会联系十分密切的科学,那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促进学生大胆提问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的欲望 旺盛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提问的重要条件,为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存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以极高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去仔细观察、深入实验,然后理性地分析、概括。创设问题的方法很多,如图片表示、实验、  相似文献   

11.
九年级是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作用的重要阶段,九年级化学课程应该能够教给学生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和分析有关日常的生活现象。在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下,教学形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引入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九年级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对生活化知识教学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实践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八下第一单元是民俗题材的单元,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理解民俗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作者在民俗中寄寓的情思,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教学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这一单元的教学,宜整合阅读与写作,以任务统整单元学习内容,用整体设计结构单元学习过程,依托活动呈现单元学习结果,注重融合关联、问题链接、逆向推演、模型构建等,关注他者到自我的转变、输入到输出的转换,实现学生文化、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与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生活;学会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引导学生进行传承式的开发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自然风光、历史渊源、名人、民俗风情四个方面,将地域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将德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的文字》是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写的一篇科普小品,编排在语文第四册的第二单元。初中语文第四册的教学重点是: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做比较、分类别、画图表等。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和生活的智慧。文章巧妙地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并举出了许多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实例,让学生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独特“文字”中的学问和奥妙,以此来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解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以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讲解内容的,而民间风俗文化传承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因此,恰当重视及搞好这方面的教学,无论是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他们知识面,还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文章从民俗与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民俗与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教育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语文和生活是浑然一体的,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是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语文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样才能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儿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家庭、学校、家乡、祖国、世界是学生生活的不同领域。纵观品德与社会课程,许多单元主题教学都涉及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引入,许多地方特色资源成了乡土资源开发的主旋律。品德课堂应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认同自己的家乡、喜欢自己的家乡,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走进当地的民风、民俗,激发他们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想 《到民间采风去》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本单元以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为主题,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能够体会其中包含的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了解,从而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相似文献   

20.
研究和利用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写作信心,激发写作热情,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学生创设情境,选好素材,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去写作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容易写的、感兴趣的、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去写。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