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就业竞争逐步加剧的环境下,我国对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女性就业形势,对中国女性劳动力就业的歧视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女性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及不良影响仍存在,因此,有必要从理念、立法、专门机构构建、劳动基准法、法律责任、执法、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等方面深入探讨应对策略,以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从而为实现法治中国梦助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人的协调发展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女性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女性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纵观女性在我国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我们发现由于各种障碍性因素的存在,女性仍广泛存在着文化素质、政治水平、就业职位等方面普遍偏低,就业或升职等问题中受歧视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女性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就业歧视现象的出现无疑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上一层楼”,大学生刚从“象牙塔”走出来,摆在面前的却是“失业”的既定事实。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的比率高达74%。针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从高校、法律、政府、用人单位及大学生自身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隐性歧视包括性别歧视、经验歧视、教育背景歧视、地域歧视及身体状况歧视。隐性歧视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与就业市场的结构失衡、高校的教育结构、用人单位的就业观念及大学生的"集体无意识"有着必然的联系,从国家、高校、用人单位及大学生个体等层面,营造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是逐渐减少或消除就业过程中隐性歧视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
就业歧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业歧视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介绍了在我国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和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就业歧视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潘玮 《中国科技信息》2008,(11):192-193
就业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就业歧视主要有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和年龄歧视,本文分别对这三种歧视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罗贵勇 《今日科苑》2007,(16):242-242
这几年,就业问题一直在"十大热点问题"之前列,而就业中的歧视问题又频频见于报端,成为又一令百姓关注的"热点"。根据歧视理论,如果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工人仅仅是因为他们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当前存在劳动市场歧视。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我国劳动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歧视问题。那么如何从解决劳动市场歧视问题入手从而最终解决就业问题就成为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董慧莉 《科教文汇》2010,(4):202-202,204
有关数据显示,从1996年开始,我国城镇妇女的就业率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末,我国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量减少了1477.7万。此外,国企下岗女工普遍感到找工作困难,有近一半的女性认为自己再就业时受到年龄和性别的歧视。女性中的高学历群体——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同样面临诸多困难:女大学生的就业单位性质、起薪工资、就业满意度均比男生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中就业歧视屡见不鲜,为消除就业歧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了必须按市场经济方式运作,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用人价值观,发挥公共部门的职能作用,为纠正就业歧视做好全局性的铺垫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