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爱”是一种境界,教师要有“大爱”素养;“大爱”是一种行为,是教师的责任;“大爱”的目的是育人,是教育宗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陈芸 《考试周刊》2012,(39):190-191
一位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交往中。只要有真诚的爱,就能打开学生封闭的心,就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尊重。那么什么才是真诚的“爱”呢?那就是“大爱”。何为“大爱”?“大爱”=严父的“严爱”+母亲的“慈爱”+知己的“友爱”。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融入“大爱”精神的指导思想。文章从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感性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大爱”精神的重要思路,结合精神文化、教师素质、院校社团活动,论述了“大爱”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依据辩证法探寻中国舞蹈如何从“扬弃”中完善进化自身:悖离“扬弃”的两种误区,即守“本”排“异”或取“异”弃“本”;舞蹈进化的三重“扬弃”,即中国舞蹈自身的“扬弃”;取舍其它艺术的“扬弃”;观众审美情趣的“扬弃”。只有把握住舞蹈向前发展的内在契机“扬弃”,在“本”、“异”兼容,以“本”为基,取“异”扬“本”的创新过程中,中国舞蹈才能在进化过程中高扬时代的旗帜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5.
爱心直播室     
《母婴世界》2013,(3):70-70
大爱无声,大德无言;大慈无界,大孝无边。婴姿坊继“寻找法婴大爱妈妈”“寻找法婴爱心天使”活动后,推广全新的“成长路上,爱陪伴”活动,继续传递人间大爱,与您分享爱心行动的简讯。公益,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大爱”精神和志愿者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要回顾了中国志愿事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大爱育人”工作中作用,提出了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就如何用大爱精神构筑志愿者工作平台提出相关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小的我     
《素质教育博览》2009,(12):F0003-F0003
我叫吴倩(女),是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喜欢画画、舞蹈、唱歌……我最喜欢的还是画画,我的愿望是将来成为一个小画家,画出漂亮的房子,变成真的给爸爸妈妈住。  相似文献   

8.
周黔玲 《教师》2008,(24):94-95
舞蹈中含有许多元素,“时间”“空间”“力度”三要素是舞蹈的生命体。舞蹈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舞蹈的血液;动作是舞蹈的肉体;情感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生命情调勃发的激烈运动,这种运动是“本于心”的激情冲动,冲动是节奏快慢、动作大小、力度刚柔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根据“情”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以“大爱育人”理念统领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以大爱的胸怀来共同营造大爱的育人环境,让大爱育人成果惠及每一个学生,让“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得到充分贯彻。学院党委确定“大爱育人”工作的研究任务,有组织、有计划地具体推进和落实,是“大爱育人”工作的具体实践,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陈蓉 《教书育人》2010,(7):82-84
“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一所没有大爱的大学是难以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作为大学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大爱育人理念,积极实践和贯彻人本主义教育观,这对于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04,(6):2-3
杨福家说,大学要有“大爱”。“大爱”就是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有了大爱,就能请得来、留得住大师。”“而要把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不只需要技术训练,更需要爱。”杨福家教授的观点令人动容。《大学之大在于“大爱”》书院大致指定几类书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大爱”这一关键词解释开始,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中的服务育人理念。通过对大爱精神在程度、深度、广度这三方面展开分析,指出大爱精神在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中体现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最后总结出高校图书馆在工作中以大爱精神为指导思想,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增强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大楼为体、大师为根、大爱为魂,大爱,才是教育的本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爱,才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动力之源”。的确,大楼是一种物质形态,大师是一种办学根基,而大爱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能让大楼灵动、让大师璀璨,让更多的人精神纯粹、灵魂涤荡。有了大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灵魂的教育。这是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李宣海撰写《大楼大师与大爱》一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尤慧娣 《考试周刊》2023,(10):159-162
舞蹈作为义务教育艺术新增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当前少儿舞蹈教学存在过度关注技能,忽视审美价值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少儿舞蹈基本艺术特征为导向,精心优化“肢体美”;精细雕琢“童趣美”;精确体悟“风格美”;精准发掘“情感美”,实现舞蹈教学的精准转变,由此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助推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永恒的美丽     
有一个信仰,于无声处谛听天籁;有一份虔诚。在平凡中演绎神圣;有一种大爱,于危难时奋不顾身。这。便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谱写的美丽传奇。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学论坛》2010,(2):62-6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场“以生命的名义”展开的大营救和“以爱的名义”展开的大援助立刻同时进行。“大义”、“大爱”在灾区学校弥漫、升华,润泽了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心灵.众多灾区学校因势利导,推行感恩教育。一年多来,灾区学校感恩教育持续开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灾难过去的一年多的时日里,我们有必要对这场大灾之后、大爱之下的感恩教育进行及时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2008,(6):10-11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开展“情系灾区、大爱无限”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根据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学校适时开展了“情系灾区、大爱无限”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在系列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了解、收集身边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些事迹,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8.
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完成舞蹈动作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续中发展进行。但“节奏”和“拍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把不同长短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节奏”。本文认为,在舞蹈练习中.选好音乐,培养乐感,对于练习者进入“舞”的境界,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原生态舞蹈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是我国古代“礼乐”中“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先民们“歌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古老舞蹈形态的保留,是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20.
幼师的舞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言传身授”完成教学任务,舞蹈毕竟是一种人体形象的艺术,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密切的教学,必须用口头语言与身体语言结合教授;“言传”与“身授”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故科学的规范的“言传身教”在幼师的舞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