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考一,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对人才培养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王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德、智、体全面发展,既说明高校教育适合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又说明其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点来说,德育又是居于首要地位的组成部分。德,主要是指政治立场,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观点作风。在大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德是灵魂,是统帅。它包含:以马列主…  相似文献   

2.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应了"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深化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努力方向。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不仅仅是为社会培育人才,同时也是传递社会文化和经验的一种方式。而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方式中最早的一种形式,同样也是最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需要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谐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人,使其在生理、心理、文化诸方面和谐发展。它是人类自古希腊以来教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与扬弃,全社会都应关注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5.
颜燕 《考试周刊》2014,(52):17-17
<正>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素质。一、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观点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教育者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培养教育学生,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即要树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全社会成员的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历史新时期,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塑造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培养何种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是对高等教育回归本质的深切召唤。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发展的高度凝练,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列宁青年德育思想以及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科学发展。因此,从历史、文化和理论三个维度探寻高校立德树人的生成逻辑,对深化高校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重新认识立德树人的内在逻辑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民族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因素,并提出民族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建构路径:国家认同教育是民族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师德是民族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先导,校园文化是民族师范院校催化立德树人的温床。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规律看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包括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它制约着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是指德、智、体、美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它制约着教育的育人功能。文章以教育规律为切人点,对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进行了探讨。论证了高等教育在教育规律的驱使下,从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两个方面,通过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等途径对文化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成人”。中国素有重视道德教育的文化传统,孔子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德教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积淀丰厚,当今仍有深厚的思想、社会和文化的土壤,德育自身也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学校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道德伦理延续的重要途径。德育除了向人们传递知识形态的文化外,还传递规范形态的文化。因此,德育在成就现代教育的理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价值,也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德育也成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鲁扬 《文教资料》2014,(23):110-111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宗旨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根本目标、实现内涵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实现途径和机制建立等方面探讨高校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校篮球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需要和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两个维度上。高校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大学生是其受教育的主体,本文围绕着高校篮球文化对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对校园文化物质、制度、精神层面的发展,阐述篮球文化在高校的作用,目的是使人们进一步认识高校篮球文化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坚守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必须以立德树人为统领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建设。目前,立德树人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发展片面强调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涵养;教育发展面临生源结构、师资队伍等现实问题;学生发展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现实困境。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确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经济发展方面,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在教育发展方面,落实生源结构、师资队伍问题等方面的策略;在学生发展方面,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界对全面发展只有一种理解:量和广度上的扩充,在教育中具体化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 针对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有学者提出了质疑,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言,将全面发展规定为教育目的是不太现实的。原因是:1.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分工依然存在,不具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生产条件;2.社会并没有就人的发展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3.全面  相似文献   

15.
如何全面地从实质上认识德育过程,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方向、性质和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任何学校全面的德育过程都应有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能动过程,受教育者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导向和调控各方面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在德的性质和德的发展方向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并将家庭、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德的影响调控到统治者所要求的德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需要,在品德、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使受教育者沿着社会所要求的德去发展提高.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需要和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两个维度上.高校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大学生是其受教育的主体,本文围绕着高校篮球文化的四个属性对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对校园文化物质、制度、精神层面的发展,阐述篮球文化在高校的作用,目的是使人们进一步认识高校篮球文化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贤江从青年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着手分析青年时期的特点,提出青年教育关系到一个人自身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他通过论述 "德、智、体、美、劳"教育全面发展的意义,将时代精神纳入教育中,高屋建瓴对青年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提出的“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这其中,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庞大的力量,肩负  相似文献   

19.
教改前沿     
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 教育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对的,但还可以加上三个方面。一是“群”,即集体主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对集体主义讲得很少,“文人相轻”,“各自为政”,比比皆是,历来如此。今天搞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知识教育决定了社会发展速度,而思想教育决定了社会发展高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代教育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是教学关键。因此,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指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将德育放在首位,做到“立德”与“树人”相互结合,知识技能与道德品质协同发展。立德树人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初中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敏感期,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增加了形成思想偏差的可能性。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