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译界的一大难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计》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指出译者为了使译文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的效果,可以大胆借鉴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在充分把握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保留文化负载词的语义形式,文化内涵,交际意图,力求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文化负载词是语言中能生动体现当地文化色彩和民族个性的元素,是了解一个地方或国家文化的关键。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其中西安又是十三朝古都,其文化特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意义。因此,陕西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于陕西文化和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其研究价值不容小觑。生态翻译学作为近年来的新兴理论,为陕西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与以往理论不同的翻译新思路。本篇文章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陕西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指出旅游资料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现状,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论述如何正确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提高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质量,以期对旅游资料的英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尹易  吴林 《现代英语》2023,(15):119-122
生态翻译学注重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进行转换,打破了原有的简单双语转换模式,能够有效指导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纪录片《故宫建筑》的解说词中含有大量文化负载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章旨在坚持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原则来指导该纪录片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帮助目标语读者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为相关翻译提供平行文本参考,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政府工作报告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建设成就和理念的重要文件,其中包含较多的中国特色文化词,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研究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进行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文化词的翻译策略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分析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了解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维度;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文化词的翻译难点,以找到解决翻译困难的有效方法;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探索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文化词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闽南文化负载词折射出闽南地区特有的文化气质,因此成为泉州外宣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以举例说明、横向对比的方式,尝试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来指导闽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文化词语英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军 《英语广场》2022,(22):12-16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大量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及优秀文献资料涌入世界文化市场,在此背景下,作品中的大量文化负载词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我国文学作品中的大量文化负载词进行准确翻译和研究成为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发展的关键工作。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射雕英雄传》为例,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研究,以确保文化负载词能够得到准确翻译,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之医学典籍,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奠定了我国医学发展的基础。其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真实反映了中国历史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黄帝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是中医英译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旨在通过生态翻译理论中三维转换理论,探究《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得出较符合"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英译本并丰富中医古籍英译中研究。  相似文献   

9.
吴珍妮 《英语广场》2022,(33):27-30
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体现。莫言的《檀香刑》是中国乡土文学的经典作品,其中文化负载词是翻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译者葛浩文采用高度“归依”式的翻译策略,通过恰当的“选择”和“适应”,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实现原文和译文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前《伤寒论》的英译并没有考虑到《伤寒论》的特点和中医的特点。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析魏迺杰和罗希文对《伤寒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探讨生态翻译学对中医典籍英译的解释力,以期促进《伤寒论》的英译研究,推动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主要调查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失误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在我国景点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失误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受英汉语言形式、文化习惯等方面差异的影响。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建立了翻译的生态环境,在对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时,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进行选择性适应,有效提高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质量,能够正确传递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便于国外游客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涉及"译学""译论""译本"的整合性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体系,生态翻译理论的普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笔者从生态翻译学角度,以翻译的"适应/选择"为理论依据,分析译者应如何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转换中实现金融文本的有效转换。从语言维看,译者译词须适应金融用语的语言特点,行文适应金融文体特征;从文化维看,译者应该在文化内涵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柴艺铭 《海外英语》2023,(23):14-16
景区介绍是景区向游客展示景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文本,其中包括了许多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和叙事方式,对宁夏二十一景中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的英译词进行分析,探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对景区介绍词英译的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为宁夏景区介绍词的英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以提升景区的对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在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对传播中国理念、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实力、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国家领导人主旨演讲英译中出现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中英句式结构差异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翻译策略译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和句式,为当前译者从不同角度分析政治演讲文本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各国文化负载词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很多作品翻译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本文对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对比其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并探讨文化负载词的常用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文化负载词反映出来。文化负载词涉及五个方面,即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文章以鲁迅短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例,探讨文化负载词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促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现多用于字幕、文化负载词、公示语、旅游文本及诗词英译,但少有涉及“政治文本”。政治文本能够向世界展示意蕴深厚的中国理念与文化,故其翻译挑战巨大。由此,文章以《中国关键词:生态文明篇》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化、交际三维入手,采用个案研究、对比分析及定性分析的方法,考察其中翻译的“生态环境”及“生存”策略,以期丰富生态翻译学理论应用,为同类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分析结果显示,政治文本英译侧重信息的接收度,十分关注译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运河文化导览词属于外宣文本,导览词的翻译不仅要体现其信息功能,还要体现文化交流及交际功能。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三维转换理论,提出运河文化导览词翻译原则,并以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导览词翻译为例,分析译文的可取之处及存在的问题,为运河文化导览词翻译实践及理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之一,而民俗文化词项的翻译历来也是跨文化交际翻译的难点之一,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让外国读者清晰明了。最近十几年兴起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可以说是最具中国色彩的翻译理论,为中国学者的汉英翻译提供了一条指导道路。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其中的译者中心和适应/选择原则来探究最具中国民俗代表性的十二生肖的翻译,为以后的民俗文化词项翻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研究《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探析《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点后,研究汉学家白睿文翻译《活着》中文化负载词所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提供借鉴,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研究发现,从文化翻译观视角看,《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有:直译、音译、音译+脚注和增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