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聋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聋哑学生的的语言发展落后于正常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聋校教学的难点,针对聋生语言发展的特殊性,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注重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读懂语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以文学语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重视读与写的训练,在鼓励学生读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则,不断提高耳聋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自如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断丰富发展他们的语言。课堂教学是耳聋学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阵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耳聋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社会交流,促进回归主流;对听力残疾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难度是较大的,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时还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语言训练要调动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4.
前几日,我借班上第七册的<小猫钓鱼>.本来是准备以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为新课导入.我问:"你们看到<小猫钓鱼>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说,他(她)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5.
6.
在聋生的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是聋校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发展聋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  相似文献   

7.
8.
9.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同样肩负着实施德育教育、提升特殊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大责任。聋哑学生生活在一个“默默无闻”的世界,由于听力和语言上的障碍,容易导致其心理、性格及人格等方面出现或多或少比较偏激的问题。本文 将针对“强化德育教育,全面提高聋生思想素质”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10.
蒙山野 《广西教育》2014,(22):100-100
在聋班数学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将现实生活融入到数学课堂,促进聋班数学教学向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方向发展,利用生活资源,将数学课堂打造成为生活课堂。  相似文献   

11.
浅谈聋生思想转化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尤其要在“转变”二字上狠下功夫。聋哑学校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离不开转化学生的思想。聋哑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与正常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所以对聋生持什么态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在特殊教育中的职业课教师,要想方设法克服聋生的口语、听力障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聋生学习职业技能的兴趣,采取直观演示、反复复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快、熟练、扎实地掌握职业技能。为聋生今后同健全人一样生活,平等参与社会打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聋生又称听障儿童,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双耳听力损伤,或是听觉障碍,听不清或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不能形成语言,大脑里建立不起语言信号系统。但他们残余的听力、良好的视觉和其他健康的感官决定了聋生能学会语言,能和健听人一起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语言的发展和健听人不同,要依赖残余的听觉,还有视觉、触觉等其他感官,感受声音会用不健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聋生死记硬背的现象,本文提出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详细阐述了直观形象的演示、联系实际精讲、精选习题等方法,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要靠记忆进行积累经验,扩大经验,知识的宝库也要靠记忆来充实,积累的东西越多.人的知识就越丰富。而聋生记忆的特点一方面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故对直观形象的东西记得快,保持得好:另一方面他们有时对语言材料的记忆不是建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一种机械模仿的基础上,即死记硬背。他们在  相似文献   

18.
一、改变教学现状,激发聋生创新精神 聋哑学生从小两耳失聪,不能像健全儿童那样通过模仿学会语言.他们的思维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较难理解和掌握逻辑思维极强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20.
聋生劳动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义务教育中、高年级阶段开展了聋生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准备式就业教育模式不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并对聋生毕业后的就业产生了积极的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