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吃”     
“食色性也。”吃,在人类生活中既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也是最高级、最复杂的。 古代文字中的“吃”,并没有“进食”的意思,而是指人说话结巴口吃。“吃,言蹇难也。”(《说文解字》)汉代有个著名的大臣叫周昌,《汉书》中记载“昌为人吃”,就是指周昌是个结巴,而不是被人吃掉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感知贾平凹     
夏坚德 《新读写》2011,(2):50-51
贾老师出过一本散文集厚如砖头叫《朋友》,写了许多他认识的文化艺术者,还有孩子。我读,感觉贾平凹老师的文字是绵和宽容的,对人都充满了爱意、敬畏和尊重。贾平凹老师他今天的成就里有文字的,也有性情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史金霞 《师道》2012,(10):48-50
关于生命 一 、我家14岁读初二的蒋筱寒同学很喜欢你这本《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自从得到此书,便成了她桌上、枕边的必读书。读你写范美忠等人,又欢笑又忧伤,读你的《在鲁迅路口》甚至都落了眼泪,最喜欢读的是写菜虫从无到有到长大的那些文字。一个晚上,她突然对我说:阿啃叔叔这本书名,我感觉应该叫“寻找生命的意义”。我发现,她说得还很有道理,你以为呢?  相似文献   

4.
树竟然能吃人?! 读了右边这段文字,你是不是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树能吃人,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虽然在《魔戒》、《哈利·波特》等影视作品中,都有类似的树怪形象,但那毕竟是魔幻题材,我们看过也不会当真. 不过,这段文字却是出自一篇探险报告,刊登在1 881年的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记事报》上.作者名叫卡尔·利歇,自称是德国的一名探险家,曾和同伴一同到东非的马达加斯加岛探险.当他们和一队当地的穴居土著姆科多人进入丛林之后,在一条水流舒缓的小溪转弯处,遇到了一棵奇怪的树.  相似文献   

5.
读《饮酒——结庐在人境》,我们感受到的是陶渊明闲适自然文字背后摆脱尘世纷扰后的畅达和淡定;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感受到的是杜甫沉郁顿挫文字背后所流淌着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读《我的空中楼阁》我们感受到的是李乐薇清新隽永文字背后想要摆脱尘世的喧嚣和寻求宁静的心灵向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绑匪的纸条》中指出:"文字越简缩越能显现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因为简缩的文字"是长期读古文、写旧体诗的习惯的自然流露",所以,能写出简约的文字,一定是长期读古文,甚至能写文言文、旧体诗的人。  相似文献   

7.
蔡真妮 《生活教育》2012,(15):88-89
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非常特别的儿童绘本,叫《It is okay to be Different》(《和别人不一样没关系》),作者是Todd Parr。这书虽然是写给小孩看的,我读了后觉得自己也深受教育,感触良多。书的图画稚拙有趣、文字简单,旨在帮助孩子认识到人的多样性,建立自我肯定和安全感,同时也从中学会接受他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师范教育的目标决定于我们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教师。我国古代有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说法。什么叫“经师”呢?就是能教人读经书的教师。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从汉朝的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发展到宋朝的十三经(《易》、《书》、《诗》、《周礼》、《礼记》、《仪礼》、《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左氏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这些经书虽然卷帙浩繁,文字深奥,注疏纷陈,解释歧异,但是找人来教,还不算难。所以说“经师易得”。什么叫“人师”呢?照我国古代的说法,就是能教人“明人伦”的教师。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彼此应  相似文献   

9.
烟花 《初中生》2012,(16):19
正汉语真是丰富多彩。光一个"吃"字,就包罗了数种意思。反正,中国人离不开"吃"。虽然说中国的吃文化无比丰富,但读了下文,相信你也不得不说中国人好吃了。对,就是这段网上流传的关于"吃"的话: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吃,花积蓄叫吃老本,混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小学语文》2012,(12):1-1
问读是愉快的,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思想是有力量的,作为思想载体的文字也是如此。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把庄严、正大、高妙、和谐的文字称之为黄钟大吕,《改造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文字。  相似文献   

11.
童年往事     
郑与点 《大学时代》2006,(10):62-62
那个晚上,丹青、珍珍、浩子过来,我们在书房聊天,交流各自买的新书。浩子把梁静茹最新的CD放进电脑里,这个小女生的歌还不错。秦朔的批判文字、《新周刊》最近一期的封面秀,我推荐赵鑫珊的《人欲人脑都市》,浩子叫我们读启功的诗……22:00,我靠在门框上,和他们道别。他们仨刚才  相似文献   

12.
班里的孩子们在传阅一篇文章,出于好奇,也借来一读。这是一篇题为《酒瓶子吃了大鸭梨》的短文,大致讲一个叫灵灵的小朋友在爷爷的鼓励下,将树上的一个小鸭  相似文献   

13.
失落的舌头     
我们是没有口福的。读唐鲁孙先生的《唐鲁孙谈吃》、《天下味》,只把人读得饥肠辘辘,吃得再饱,心也会馋的。所谈美味多已绝迹,没了口福,自然也不会成为“美味佳肴的受害者”,这是唐敏的说法。在唐敏的《美味佳肴的受害者》里写道:“外公会给我尝一点点他吃的美味,并对我说:‘等你长大以后,这些好味道再也吃不到,因为有这些厨师会做出这么好吃的菜,你长大以后,他们全死了,所以,你不要吃外公的菜,你要是吃了,你一辈子会伤心的。’”失落的舌头只能更加失落,大吞口水,读读写美食的文字,看看拍美食的电影,饱饱眼福以示安慰。  相似文献   

14.
食疗的泛滥     
中国有个悠久的饮食传统,叫做“食疗”,它的出发点之一就是缺什么就吃什么,吃什么就补什么———吃猴脑可以补脑,吃羊眼可以明目,吃猪肺可以清热补肺,云云。时光流转,这种食疗观念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民族心理层的潜意识,不仅在饮食这类事情上很认真地相信,就是在读书学习上也照方抓药———语文没学明白,就让他看《小学语文一点通》;作文写不好,甚至写怕了,就叫他读《再也不怕写作文》,等等。别的先不说,就说作文吧,就绝不可以让孩子靠读同龄人的《作文选》来提高写作水平。道理很简单,写作文不是写字,不是写句子,也不是照猫画虎,写作文就是写…  相似文献   

15.
评孙奇逢“以人合天”思想的理论意义——读《读易大旨》札记之十二李之鉴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卦爻符号序列与文字序列结合为体系的整体《易》象,是对客观世界本质认识的理论成果。《读易大旨》云:“圣人之《易》,不过模写其象数而已,非有心安排也。”(《读...  相似文献   

16.
1993年第2期《修辞学习》所载《念白字和“飞白”》一文中有一段文字:《中国民间笑话选》里就记载了两则笑话。一则叫《读白字》,说的是有个不用功的青年爱念白字。有一天,他正读古代长篇小说《水浒》,正巧有个朋友来看他。朋友问:“你在看什么书啊?”回答说:《木许》。朋友非常奇怪,说:“天下书这么多,‘木许’这本书,  相似文献   

17.
柔毫挥图     
一支柔毫,画美人,画江湖好汉,画山水花鸟,都浸泡着秦淮河的烟水,湿漉漉的,奇怪的是,哪怕他画桌椅板凳电灯电话,也温温湿湿缠缠绵绵;奇怪的是,他那题画的句子,头上一句脚上一句,读起来却又那么和谐恰当,甚至非如此不可;他那精妙通透的文字,说《三国》说《金瓶梅》说千年画史说花草虫鱼说人生大快活,令人捧腹,叫人落泪。  相似文献   

18.
读裘山山小说的最大感受之一,就是她的文字里始终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在日常生活的书写中,她挖掘出人物身上善良有爱的一面,给读者带来温情和悲悯,《叫我如何不想他》《保卫樱桃》《腊八粥》等作品莫不如此。她自己也说过,她创作的职责是守护人性的温暖,因为揭示人性  相似文献   

19.
《小山羊》是小语教材一册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体裁看图学文 ,由五段文字和四幅图画组成 ,讲的是小山羊和小鸡等动物们交朋友 ,小鸡、小猫、小狗分别请小山羊吃虫子、鱼和骨头。小山羊没有吃 ,最后和小牛一同吃青草的故事。说明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根据要求 ,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 ,让学生在读中明理 ,读中悟情。为此 ,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情趣 ,作好铺垫一开课 ,首先给儿童们讲一个《马大哈管理员》的故事 :从前 ,森林动物园来了一位新管理员———猴子马大哈先生。他认为动物们应该改变原先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理想有多高     
小学一年级时,母亲借来《高玉宝》,给我一字一句地通读,勾起我对文字的兴趣。第二年,母亲借来《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她读一段,我读一段,两人交错着读完,我成了班里认字最多的学生。三年级,凡是母亲借来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