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男女平等"的当代文明中国,若以公正之源开启女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就应从源头文化中去探讨中国的传统,《周易》带给我们的就是一幅与当代合拍的谐和意境,完美地展现远古文明中男女平等、和合向上的信息,研究和发现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涵及观念,可以从历史、社会的角度深入探讨和理解女大学生群体,促使她们不断内化新的道德内容。  相似文献   

2.
“和平崛起”理论包含三层意蕴:“崛起”显示了一种历史发展的隐然期待;对“崛起”的“和平”限定则来自于对中国历史文明交往的回顾与总结;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和平崛起”理论将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工作的圭臬。“和平崛起”理论的提法本身,就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在文化心理上从委屈到平和、从羞怯到自信、从被动到主动三方面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文奥运与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水平、国民素质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也是规范社会秩序、调节社会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但是近年来,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国民素质的提高却显得相对滞后。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作为青年中最优秀的群体,无论是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还是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自身的逻辑,它是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说,现代化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因,“分合”交替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形式,文化重建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而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目标.正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逻辑,不断推动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对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两个精华”就本质内涵而言,凝结“六个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哲理、铸塑当代中国的精神内核、塑造当下中国国格与国民气节的灵魂、揭示人类文明进路的历史机理、内蕴制衡霸权与引导世界向优而变的全球治理之法。它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自信与历史贯通性、文化自信与文化继承性、文明自信与文明创造性;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党自信与政治丰富性等时代特征。从世界意义而言,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对文明激活与改造的方法论意义;倡导代表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基本价值理念;给出了回答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展现出习近平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政治家、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时代精华既来自于中国也贡献于世界;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文明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6.
变异学重在研究跨文明交流中原创理论的文明成果在接受国文明中的变异情况。就他国文论在中国的传播而言,这种变异表现出两种态势:中国他国化与他国中国化。结合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历程和当代文论话语重建实践,实现从"中国他国化"到"他国中国化"转变的基本条件有三:一是文化适应性;二是文论适应性;三是需要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是政治意识文明的源头活水,而政治意识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是推动人类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弘扬先进政治思想文化,建立全体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信念,共同的政治社会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当代主题。就当代中国政治意识文明建设而言,首先要解决儒家政治、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针对改革开放的新境遇和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树立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在西方已有100多年历史。当代社会工作所涉及的领域、研究的对象和制度功能也日趋完善。就其领域而言,已经从社区、慈善场所扩大到学校、医院、福利机构以及企业、监狱和法院等。就其工作对象而言,已从困难群体、边缘群体逐步扩大到所有需要社会支持和帮助的人群。就其功能而言,已不再仅仅是帮助穷人的慈善行为,而是一种专业的社会协调与社会控制手段,运用它可以有效地扶贫帮困,整合社会矛盾,预防社会犯罪,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升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但是在我国,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起步时间较晚,有些领域对于社工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可以说,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加快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完全符合我们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讲,专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既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一种产物,同时它又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文化是一种道德准则、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积淀,对某一地区、某一人群的人格、精神发生着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活动的基本单位就体现在班级这个群体中。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们最常用的语词之一.它的涵义宽泛而富有弹性,最不容易下定义进行界说.不过,它一般则是指相对“自然”而言的那一部分由人类意向和活动影响或改造了的存在,是人类心灵及其深层本质外化和内化的历史运动的结果.所谓传统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本质力量及其存在历史状态的体现;而当代文明,则是指当今人们在现有条件所进行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一定方式和形式,亦即在当今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传统文化是古老的,它是前人的生活样式和精神状态,属于一种历史现象;而当代文明则是崭新的,它是一种眼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都是中国特殊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产物 ,每一位中国家长身上都背负着这一沉重的历史积淀物。在人类的历史上 ,自婚姻家庭产生以来 ,人类已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 ,形成了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学说。进入近代社会以来 ,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开始分化 ,从家庭教育的目的上看 ,就出现了个体与群体不同的价值取向。继往才能开来 ,我们应立足于传统去创立适应我国当代家庭教育需要的家庭教育新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看其群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新人类"是当代青年群体中的一个新起群体,有着该群体自身独有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从青少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与价值扩张的角度来看,无论从服饰装扮到流行歌曲、从对明星的追逐到体闲生活、从职业岗位到社会地位的影响力,青少年文化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于是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青少年经济","一个青少年本位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对"新新人类"这一群体的关注就具有了时代性和现代性.本文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这一切入点着手,试图对"新新人类"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该群体某些异于传统青年群体的特征,从而对这一群体有一宏观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项古老而神圣的事业。教育思想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之镜同样源远而流长,它犹如一条滚滚东逝的长江大河,穿行于人类历史文明之间,并仍在不知疲倦地继续向前奔流。从历史的角度看,“当代”不仅是时间上的流畅、绵延,更是一个蕴涵着丰厚内容、存在着深刻变革的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当代教育思想也绝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界定划分,更在于它与当代社会相契合,与时代精神相呼应,与人民之需相映照。  相似文献   

14.
从作为一个根植于中国传统价值与历史文化,以实现新型现代化为目标的政治哲学和政治准则,到作为一个新发展战略指南,生态文明具有多重含义。就其对环境政策的强调以及基于环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愿景而言,生态文明可以被视为20世纪末开始的全球趋势的一部分。就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而言,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种通过工业社会的生态转型来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战略,与生态现代化契合。长期来看工业化社会将不可避免地逐步进入低增长的稳态社会,然而生态文明所涵盖的目标范围在时间轴上较生态现代化更长远。不仅生态与经济可以双赢,而且环境与福利两者之间普遍存在互补性。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生态福利及其配套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概念发生着伦理嬗变,呈现为三种形态,即文明意义上的、经济意义上的与文化意义上的。从古希腊到近代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古典市民社会的文明形态概念;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是现代意义上的概念,它与古典市民社会概念有着本质的差异,是与政治社会相剥离的经济形态;市民社会并不单纯是一个社会劳动和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体系,它还是一个由自愿交往的社团和组织所构成的社会文化生活领域,这种文化形态的市民社会概念代表了当代西方社会新思想的变化,它是由葛兰西、哈贝马斯等思想家突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肖川 《今日教育》2007,(3S):20-23
教育是一项古老而神圣的事业。教育思想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之镜同样源远而流长.它犹如一条滚滚东逝的长江大河.穿行于人类历史文明之间.并仍在不知疲倦地继续向前奔流。从历史的角度看.“当代”不仅是时间上的流畅、绵延,更是一个蕴涵着丰厚内容、存在着深刻变革的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当代教育思想也绝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界定划分.更在于它与当代社会相契合.与时代精神相呼应,与人民之需相映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历朝历代礼仪制度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满清文学作品《儿女英雄传》为例,以其中涉及到的满族礼仪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代满族生活方式和文明习俗的现状,发掘它与当代社交礼仪和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取其精华,加以发扬,从而做到在保护传统文明的同时,复兴中华礼仪文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一个针对人类社会整体历史发展的广义转型概念,应该从社会有机体整体变革的视角入手予以界定。广义的社会转型概念包含着对社会类型的划分,即依据社会生产力的内在演变,划分为文明转型、形态制度转型和体制转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转型经历了从文明转型失败到首先解决制度转型、再到体制转型三个阶段;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其基本特点是文明转型与体制转型同时并进,这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后现代背景下教育叙事研究的转变后现代主义,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它是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主义是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对抗中逐步形成的,并伴随着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思维范式,被人们广泛接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历史可谓是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农民思想变迁的历史。从阿Q到小二黑,从梁生宝到陈焕生,从枣花再到谢永强,就是一部中国农民发展的变迁史,真实反映了我国农村近百年的发展变化。从当下流行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分析可发现农村题材作品所代表的文化身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作品的基调、农民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的母题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商业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