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默会认识论对文本解读的意义在于,"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焦点觉知,对文本语言的表达结构、写作思维、写作思路的意识是一种附带觉知"。所谓"附带觉知具有行为技能的决定性力量",是指"对文本意义的获得,这种焦点觉知,必须通过对文本的写作思维的附带觉知才可能生成"。换句话讲,要想解读好文本,就不能一味地在文本意义——焦点  相似文献   

2.
黄玲玲 《语文新圃》2008,(12):47-48
文本细读是英美新批评的术语,它来自于20世纪英美新批评文论.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通常是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文学阅读与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3.
翻译(笔译)是写作,但是不自由的写作。译者须听从他者,即听从一个以词语形式存在的文本。翻译者基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破解语言符号。把握词语的意义,穿透言语的外壳,已进入翻译的程序,进而须追踪文字的精神,理解文本的意义。理解伴随着解释。在理解和解释中,陌生、僵死的东西转变成绝对亲近的和熟悉的东西,从而把对原文文本的理解转述为另一种语言,变成一个新的文本。"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亦即"应用"。但是"创造"不可以任意曲解原文所指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男是当代诗坛中较为独特的诗人之一,其文本的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语言的与众不同。在以"先锋性"命名的指向下,海男诗歌的语言特征既包括"词与物"的对应关系,同样也包括叙述中的流动和"想象的写作",此外,还包括语言先锋的独特指向。上述几个方面不但包括海男诗歌观念的历史构成,而且,还在具体描述中,揭示了海男诗歌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词语"X客"     
"X客"作为目前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形式上迎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异、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本丈通过论述汉语词的词缀化倾向在词素"客"上的表现,分别从语言自身条件和社会语用条件两个角度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从而试图说明"X客"成为一种高产的构词模式,实现了汉语中潜性词语向显性词语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咀嚼揣摩文本的语言。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一、从关键词语着眼词语作为语言最基本的要素,是运用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会运用,词语也就没有了灵魂。所以,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词语教学最终要指向运用,这是词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第二章"大卫忆童年"部分的文体分析,从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格及衔接等文体特征来阐述狄更斯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艺术动机和小说主题意义的关系,同时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文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语言意识,帮助他们从文体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话语,从而懂得文本中的词语是如何表达和暗示意义,以及写作风格或语言特征的影响和产生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卫东 《中学生物学》2011,27(10):57-58
在生物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由于语言表述不够准确、严谨,导致在阅读理解题目或某些内容时产生歧义,甚至理解错误的现象。1用词指向不明用词指向不明是指题目中使用的某些词语不能准确定位,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可以指这种事物也可以指那种事物,无法准确判断命题者的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开始增加了"词语盘点"这个训练内容,但是,"词语盘点"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关于"词语盘点"训练,教学参考书上没有提出教学建议.教学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只有让词语回归文本,与文本对话;教学中立足文本,进行拓展积累;超越文本,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词语;教师搭造平台,帮助内化提高,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学会积累和运用词语.  相似文献   

10.
品词析句,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技巧.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设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4.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5.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6.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19.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