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省略是语言中的正常现象。通过省略,语言可以显得更为简练。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本来很正常的省略却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1.找不准错在何处。总觉得一行中有多处错误,但又不知从哪里着手去改。2.在对的一行中把正常的省略看作是错误,从而出现将对改错的现象。现将高中英语中的一些正常省略归纳如下:一、介词的省略★in的省略在“havedifficulty/spendtime/bebusy/wastetime/moneyindoingsth”结构中,介词in可以省略。例如:a.Ihavesomedifficulty(in)pronouncingsomeofthewordsinEng-lish.b.He…  相似文献   

4.
文章借鉴功能语法学家对省略的分类,从句法结构和语用方面对英汉语中的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分句性省略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英汉语中省略的各自特点和引起这些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和状语等。这些成分如果用单个的词来充当,句子的结构就很简单;如果用短语来充当,就比前一种句子成分扩展了;如果用复杂的短语来充当,这种句子成分就比前两种句子成分更加扩展了。比较: 荔枝是水果。荔枝是最鲜美的水果。荔枝是世上最鲜美的水果。第一句的宾语“水果”是由单个词充当的,第二句的宾语“最鲜美的水果”由一个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充当,其中的定语“最鲜美”又是一个偏正关系  相似文献   

6.
省略是汉语从古以来就有的一种语法现象。观察汉语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每个时期的汉语都显示着一定的省略规则。本文讨论省略的性质及与古汉语省略相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把一篇文言文译成白话文,文字要增多,篇幅要加长。这一方面是由于先秦时期书写困难,作者力求文字简洁;后世相率沿袭。另一方面由于词汇的发展,古汉语里单音词占主导地位,现代汉语里复音词占主导地位;表现同样的内容,用现代汉语要比用古汉语,字数多得多。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着节简现象。这种节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  相似文献   

8.
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而且省略的方式也大体相同。合理的省略,能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炼集中,是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古今汉语相比,古汉语的省略更加普遍、复杂,有的还很不容易看出。所以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对准确理解文意,提高古文阅读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如《史记·孝景本纪》“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句,若从字面上看,很容易理解为:(汉景帝)命令内史郡不能吃马的饲料。这不仅文理不通,而且成了笑话。实际上,这句话在“粟”字前省略了介词“以”,介词词组“以粟”作使动词“食”的补语,即“令内史郡不得食马〔以〕粟”。那么,哪些算是省略,哪些又不算省略呢?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句子成份的倒置,一般的可分为主谓倒置、动宾倒置、修饰语的倒置以及介宾词组内部倒置四项。所谓倒置实际上有两种意义:第一,从古汉语的角度看,我们确实应该叫它倒置,例如主谓倒置;第二,从古汉语的角度看,它们并不是倒置,却是表示较古时期的一种词序,例如动宾倒置、修饰语的倒置以及介宾词组内部的倒置。但是为着便于理解古汉语句子的结构起见,我们不妨从现代汉语角度来看,一律称它们为倒置。有的叫它们做特殊词序,所谓特殊词序,其实也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的。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省略研究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代到《马氏通》这一时期有关省略研究,不同的时代有各自的特点。古汉语的省略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马氏通》以前为训诂或语义研究阶段,《马氏通》及其以后为语法研究阶段。两个阶段尽管研究的着眼点和方法不同,但都注重省略修辞效果和语用价值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的主语省略现象比较普遍,因为当时的第三人称代词“之”不能作主语,在一般情况下“其”也不能作主语,所以在主语的位置上,要么复说名词主语,要么干脆不用。而经常复说,行文就不简洁,于是就多采用省略方式。现代汉语当用“他”作主语的地方,古汉语里往往省略了主语。  相似文献   

12.
<正> 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汉语都有,而且在省略的方式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不过,由于古汉语简朴,加上没有独立的第三人称代词,所以省略的现象比起现代汉语来要多一些,而且情况也比较复杂.下边着重谈一下现代汉语没有、而古汉语常见的几种特殊的省略现象.  相似文献   

13.
1语“人、丰己子自郑使(〕告于秦日·“…(省略兼”) 2、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 (省略主语“公”) 3、〔〕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前面省略主语“公”,后面省略兼语“之”.代孟明等三帅) 4、赛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省略主语“赛叔”) 5、〔〕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省略主语“秦师”) 6、〔〕且使〔〕邃告于郑。(前面省略主语“弦高”,后面省略兼语“人”) 7、郑穆公使〔〕视客馆。(省略兼语“人),) 8、则(〕束载、厉兵、袜马矣。(省略主语“祀子等”) 。、(〕使皇武子辞焉。(省略主语“郑穆公”) 10、(〕释…  相似文献   

14.
省略介词宾语是古人的语言习惯。一般情况下,省略介词宾语后的句子并不影响语义的表达。但有时古汉语介词宾语省略后,也会出现歧义。  相似文献   

15.
省略介词宾语是古人的语言习惯,一般情况下,省略介词宾语后的句子并不影响语义的表达,但有时古汉语介词宾语省略后,也会出现歧义。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上看,古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不是完全没有变化,特别是动词和宾语的语序安排,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就较大。从语法角度着眼,成分省略是有规律可循的。  相似文献   

17.
省略是古汉语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汉语句法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第一次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古汉语的省略现象,揭示出省略的不少规律.他以结构完整的句读为标准来研究省略,书中既有集中概括的论述,又有零散具体的分析;既分析省略的各种现象,又解释省略的原因和修辞效果;既有具体句子的分析,又有联系语境的说明;既分析能补回某个词语的"省略",又论析很难补进具体词语的"隐含",既有"可省"可删"蒙上"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有关古汉语假设复句关联词语省略与隐含的三个问题,对传统观点提出疑义。《左传》中无关联词语复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和”小信手学,神弗福也”,一直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因果复句,而作者提出两句均应为假设复句的看法。学界多数人认为,假设复句的条件分句中的“果”“诚”两词,充当假设连词或兼起假设连词作用,而作者对此种观点持否定态度,并从不同角度论证“果”“诚”两词应属于副词,只修饰分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不起连接分句与分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语句子中,句首是第二重要位置。为要强调句子某一成分,便将其置于句首,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句子成分前置的修辞效果:即主语前置、宾语前置、表语前置和状语前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句子成分的划分,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然而,如何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划分句子成分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本文在谈句子成分的划分之前,先把几个知识性的问题回顾一下,然后再谈一些划分的技巧。 1.何为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陈述对象,一般出现在句子前面部分,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放在主语后面,表主语“干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