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0月4日《镇江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农村“血液”循环的新“动脉”——我市农经服务公司融通农村资金综述》的消息,引起人民日报重视,新华社专门派记者前来采访,10月9日人民日报在二版发了消息,10月14  相似文献   

2.
上诲流行甲型肝炎,新疆流行非甲非乙型肝炎,现在已不再是秘密了。但是最早报道有关消息的,不是中国记者而是外国记者。这事引发了我的思索。今年2月5日,合众国际社记者从北京发出一条电讯:《上海新疆流行肝炎使外国人震惊》。《参考消息》在2月9日刊载这条外电报道后,我国公众才从新闻媒介中正式获知这一值得关注的消息。接着,《人民日报》2月18日在该报记者采写的通讯《李鹏拜年》中透露了一点,但还只提“上海流行传染病”而不明讲甲型肝炎;第二天,才在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刊登了一条消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车辆运行时间将大大缩短(肩标题)——“动静小了,心里踏实了” (主标题)》。这篇看似记者不经意间写出的小消息,实则构思精巧,独具匠心,从“小动静”中反映出了“大变化”,值得一评。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同样一则新闻,由于标题不同,或记者写作着眼点的不同,所取得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请看这样两则新闻的比较: (1)肩题:轰动新德里的一跳振奋民族精神的一跳主题:朱建华成为今年世界上跳得最高的人 (1982年12月2日《体育报》) 主题:震惊新德里的一跳副题:记朱建华打破跳高亚洲纪录 (1982年12月2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记载朱建华未破世界纪录时,在亚运会上惊人一跳的两则新闻。在这次运动会上,朱建华越过了2米33,破亚洲纪录,一般报纸都强调他破亚洲纪录,包括《人民日报》也是,唯独《体育报》掌握最广泛、充  相似文献   

5.
由于编辑业务的关系,我结识了某地方报社的两位记者。他们写的《为真理而斗争的女战士董秀芝》于去年九月十一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编辑部收到了三百多封读者来信,其中不少人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位反对林彪、“四人帮”的英雄人物,在粉碎林彪、“四人帮”两年之后才得以平反,并且还留了一条“有错误观点”的尾巴?为什么她出狱之后的医护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九月,人民日报陆续发表了将近二十封“记者来信”,有新华社记者写的,有人民日报记者写的,也有地方报纸记者写的,都很受读者欢迎。这些“记者来信”,最长的两千多字,短的只有几百字。来信内容很广泛,涉及到工农业生产、干部作风和群众生活等各个方面。如《晚了八个月,迎头赶上来》、《切实解决燃料浪费问题》、《尽快解决鱼米之乡吃鱼难的  相似文献   

7.
1990年10月4日至9日,《经济消息》报记者杨延文、聘用人员粟和平等人,以《经济消息》报驻重庆记者站记者名义,到华蓥地区军转民生产照相机和镜头的永光、红光、明光、金光、华光五家光学仪器厂,进行“产品质量追踪采访”,了解人民日报1990年5月公开的对国产照相机质量抽检结果后,工厂采取了什么措施抓质量,有什么成效。他们每到一厂都以记者站“资金困难”,“要召开大型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8.
记者张振国写的题为《安徽某些领导干部撕破脸皮要官省委书记不留情面提出严厉批评》的新闻,在12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很大的震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以头条新闻,在《早间新闻》中向全国播出。合肥晚报一字一句地把广播原话抄下来,在当天的头版头条登出。安徽日报总编辑很激动地对人民日报记者说:“我们全社同志都非常支持省委这样从严治党。”解放日报、文汇报和安徽日报等14家省市报纸都在10日这天转发了这一消息。大众日报和解放日报还在一版配了评论。12月13日著名漫画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5月25日一版发表了《减少会议,改进会风》的评论员文章;7月29日四版又发表了《治治开会癖》的《漫话》。这些言论都很切合实际。由此我想到,报纸上会议报道太多的“病症”,也应该好好治一治。我统计了一下7月份人民日报的会议消息,登在一至四版头条的就有20件;29日头版9条新闻,有6条是会议新闻,成了“会议专版”了。至于一些省、市报纸,对上边会议消息要照转,本省会议新闻又必登,会议报道泛滥的情况,更是不消说的了。  相似文献   

10.
11月6日《华商报》“都市新闻”刊发一条《员工灶上煮狗食副总不赔礼员工告上庭》的消息报道。两天之后,我报新闻中心给编辑中心发过来记者采写的这条消息,很显然这条新闻已滞后,尽管消息的内容比《华商报》刊发的消息还要详实些,编辑中心还是把稿件退还给了采写的记者。接过被“枪毙”的稿件,记者感到十分委屈,这是个典型“共源性”新闻,早报记者和《华商报》记者是同时得到新闻线索的。11月6日是周末,正赶上我们休息没有报,所以让《华商报》抢先发稿了。《华商报》抢先发稿,俗话说“抢先上市的果子未免有些酸涩”。对类似…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新闻机构天天都在说,“要把读者视为主人”,“要根据受众的需要办报纸”。尽管如此,主观主义的办报思想却时有发生,把受众抛在了脑后。如对邓若曾辞去国家女排主教练的报道就是一例。邓若曾辞职,张蓉芳接任。对这则全国上下都关心的重要消息,可以说首都几家主要新闻单位都处理得不够好。新华社于六月十一日公布了这条消息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都在当天作了报道,反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一条《延安新闻纪念馆开馆》消息称:“由中宣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单位共同筹资八百八十万元建造的延安新闻纪念馆今天在延安清凉山麓开馆,成为我国第一个新闻事业专题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记者张振国写的题为《安徽某些领导干部撕破脸皮要官省委书记不留情面提出严厉批评》的新闻,在12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很大的震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以头条新闻,在《早间新闻》中向全国播出。合肥晚报一字一句地把广播原话抄下来,在当天的头版头条登出。安徽日报总编辑很激动地对人民日报记者说:“我们全社同志都非常支持省委这样从严治党。”解放日报、文汇报和安徽日报等14家省市报纸都在10日这天转发了这一消息。大众日报和解放日报还在一版配了评论。12月13日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在上海文汇报一版上,以这条新闻的内容,画了题为《疑难杂症之卅九》的漫画,对那些撕破脸皮要官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条新闻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首先是因为它触及到了一种时弊。中央组织部到安徽考察领导班子的三位同志,读了新闻后对记者说,这个批评针对性很强,多年少见,具有全国普遍意义。其次,这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反映。安徽的理论、新闻、教育界一些同志认为,公开高层次党务活动是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一些大学生也反映,这条消息好,好就好  相似文献   

14.
翻开1991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二版,当我看到《乐做“洋劳模”愿当“主人翁”》的消息时,竟然吸引了我。虽然,这条消息并不在显眼的位置,可我仍爱不释手地少说看了三遍,并且确实咀嚼了一番。这条消息一反老面孔,“老外”在中国获得中国奖,并且一个“乐”、一个“愿”,足见“老外”对中国人的追求感兴趣了。这消息怎不不令国人振奋?用新闻术语讲,题材非但新鲜,而且重大。这条消息全文不足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引人瞩目。为人民日报提供可上头条的新闻,是记者的首选任务;为写头条寻找新闻事实,是记者的基本功。人民日报驻山西站记者安洋采写的《山西着力把原煤转化为洁净燃料》,作为《十五开篇》专栏的第一篇,刊于4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得到专家、读者的好评,再次印证了这个判断。 4月9日,在人民日报编前会上,通报了一位新闻学专家的评报意见,说8日的报纸把《十五开篇》专栏放在头条位置,“开栏的话”放在醒目位置,“是十分必要的安排”,“山西这条新闻,在今天是独家的。这种寓中央的总方针、总政策于独特…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三年九月一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向内政部、军政部发出“训令”,要这两个部“通令”各级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对于新闻事业人员,一体切实保护”。九月二日,南京《中央日报》发表了这条消息。三十年代初期,正在加强其统治地位的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发出这道“通令”(“训令”)呢?当时的《生活》周刊,指出了真正的原因。该刊在“通令”发出后的第九天,即一九三三年九月九日,发表一篇题为《保护新闻记者》的小言论,说“我们  相似文献   

17.
跳高名将朱建华参加亚运会乘飞机到达南朝鲜时,不慎被“挤伤”,记者竞相报道,可是见报后的事实几家报纸和电台说的很不一样。体育报9月27日专电(载28日一版称):“朱建华在进入亚运村,脚部意外地被门挤伤。伤势较重,被送进医院缝了七针”。解放日报特约记者9月28日专电说:“朱建华昨天抵达第十届亚运会运动员村时,被大轿车挤伤了右手中指,……送医院作了外科缝针手术……“(此说与新华社消息一致) 羊城晚报记者苏少泉9月28日晨发回的电  相似文献   

18.
去年12月23日,原铁路文工团舞蹈演员李艳萍,举行个人时装设计表演,确实是一条新闻。主办单位之一的光明日报发了消息,许多报纸的记者也写了消息或通讯。光明日报的消息最简单,标题是:《李艳萍时装设计表演会举行》;人民日报的通讯则是:  相似文献   

19.
今年九月六日人民日报一版登载了《锦州外贸局秋虾收购员来电告急,呼吁有关部门赶快加工调运秋虾》的消息。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三年六月,蒋介石调动大批军队,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延安《解放日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发挥了强大的舆论战斗作用。这一点,在《解放日报》社长博古同志所写的一条消息里,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这条消息,登在七月十日二版头条。标题是:《延安三万民众大会一致表示,誓死消灭日寇及其第五纵队》。约一千一百多字。当年在延安参加采访这次大会的记者,对这条消息的写作过程,都还记得很清楚。大会之前,报社组织了一个采访班子,由一位“首席记者”采写大会消息,其他记者摘发大会讲话的内容,写大会特写。记者参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