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洁 《教书育人》2006,(10):62-62
读书是一件好事情,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读书。可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读到为自己而写的书呢?这是读书人的追求。的确,读为自己而写的书,是世间最美妙的事情之一。  相似文献   

2.
书与人生     
古时的科举,就很好地把读书和做人融为一体了。可惜,东西久了就是容易变味,这科举也如此。读书人不再用心去读,而足用欲望去读,这样,读书与做人就分开了,读书人这三个字也就变窄了。  相似文献   

3.
也许因为我是一个平凡的读书人的缘故,我对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已》有着一份比其他作品都更为特殊的感情。我知道对《孔乙己》的评析文章已有许多,我对此也读过一些,但总感到未能写出我读《孔乙己》时的复杂感受。我也曾多次试图写一写自己阅读《孔乙己》的感受,但每每一试图落笔,就苦于不知从何说起,而且觉得怎么写也写不出、写不清楚我的感受,由此,我算是真真体会到什么是“言不尽意”了。  相似文献   

4.
元代蒙族入主中原,使传统的儒家的禁锢思想有所松动,于是,一些读书人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文人张鸣善以小令的形式写了一个《嘲西席》,拿老先生教小学生读圣贤书的事来说事:西席就是请来的家庭教师,馆东就是主人东家。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2010,(2):70-75
“有书读的人生,才是阳光的”。这是我们遵循的教育理念。 “让孩子们和教师、家长一起读书。做快乐读书人,成为书友”。这是我校的特色。 学校的老师努力做“幸福的读书人”,大家听100场报告,读100本好书,品100节好课。集100篇案例,写100个教育故事。并邀请众多专家共话读书。老师们感受到在喧嚣的潮流中。做一名思想者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是阅读的习惯、态度、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师要通过阅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确立持之以恒的教育信仰。阅读是提升教育境界的关键一跃。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每名语文教师都应争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争做一位富有智慧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曹无为 《教育文汇》2005,(10):60-61
书中读到的是生活,更是生命潜能的进放与弹射。书中有许许多多经天纬地的故事与许许多多聪明人的高超卓越的思辩。读书人读之,一似饥饮甘露,渴吮醴泉。  相似文献   

8.
娄氏兄弟是《儒林外史》第八至十三回里出现的人物。吴敬梓塑造娄氏兄弟的形象,是为那些科举考试中所谓的怀才不遇者画像,并对读书人因科举不第而生出怀才不遇的心态进行嘲谑和调侃。写娄氏兄弟与写周进、范进、严监生以及马二先生一样,都是为了烛照科举考试制度下读书人的精神与心态。吴敬梓是在通过他们反复告诫读书人:不能让举业功名迷了心窍,读书人应当生活得不失尊严,读书人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应该去做。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学生课外读写指导的过程中,我尝试构建以自主读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零距离,以读临写,以写促读,以期培养学生读写的综合能力和自学习惯,探索实施读写迁移的新途径。现以课外阅读文选中的《恰到好处》(见《附录》)一文为个案,以思一辩一读一写四环节为操作程序,就自读指导策略的优化问题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10.
闲话读书     
就读书本身来讲,自然还得有所讲究。有这些讲究,才能有助于将书读好。读书应有停顿———突然地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东西。当然,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俗众的读书与读书人的读书应作两回事看。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俗众读书的本意了,他们的本意是消遣。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能排除消遣这一层次,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上。读书人的读书带了联想与思考的痛苦。他们的阅读快感,不是在被动接受上,而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的过程中。这就像两个儿子接受遗产,大儿子仅仅看到了他…  相似文献   

11.
《孔乙己》写于一九一八年冬,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的悲剧人生和当时社会的凉薄,揭示了封建末世下层读书人的病苦.教读《孔乙己》后,印在我心中的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孔乙己那件永远脱不下的长衫.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名叫郭晖的读书人因事羁留京城,就写了封信寄给远在数千里外家乡的妻子,哪知一时大意,竟将白纸误塞于信封之中。妻子看后,就写了封回信寄往京城,郭晖打开一看.信中只有一首七绝。  相似文献   

13.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与“写”是双运(蕴)的,读是写的因,写是读的果。然而怎么读才能事半功倍,怎么写才能水到渠成呢?我觉得“评点式阅读法”,就可以使阅读锦上添花,又可以令写作姹紫嫣红,达到读与写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读”与“写”是学生的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是读的深化和升华,只有把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发展其整体功能作用,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不怎么得志更不得势的读书人,我对《孔乙己》《范进中举》这类写读书人的悲剧小说有着特别的关注,我总想以他们为镜,更好地看到自己并反省自身。那么,我在范进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呢?  相似文献   

16.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座右铭,足以说明"读"会大大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也随之增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文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学生在写作时就"有章可循"了。本文就此谈谈农村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冉相忠 《现代语文》2006,(10):127-127
清代学刘开是桐城派的重要作家,他曾针对当时读书人不能虚心求教的陋习,写过一篇专门论述勤学必须好问的章——《问说》。  相似文献   

18.
写读,就是在朗读教学中既读又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就是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写读”这种教学设计思路适宜于几乎所有文体的课文教学。它运用在教学设计中,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机地、科学地安排如句式学用、段式仿写、篇式模写、想像扩写、续写改写等多种常规的课堂学习活动以及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写作活动。如《满井游记》的教学设计。全课教学由三个“读与写”教学…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12,(Z1):36
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冷眼,读荀得自强不息。先秦诸子,家家都要读。一有偏好,就会出问题。另外,读书人不能不读书,也不能只读书。我更喜欢的还是这句话: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相似文献   

20.
边读边写     
人生下来,一睁开眼睛就读,但有的人直到闭上眼睛告别人世时,也不曾写过什么 如果他不是读书人,情有可原,如果不幸他是个读书人,那就死有余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