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语言产生的误解,孟子说"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他认为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本文正是抱着这种态度,用切实体会,为孟子"何必日利"正名.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研究中,人们对作家与作品关系的认识以及解读作品的方法,往往因立论者的立足点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如“以意逆志”和“意图选误”的差异便反映出这种现象。“以意逆志”语出《孟子·万章上》,原意为:“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强调解读作品不能局限于对字词的文彩词义及句子的结构句意的理解,如果这样就妨碍了对作品基本意义的把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作者当初写作的意图去推导作品的寓意。象对“普天之下,莫非王上摔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解,应知道这是写诗人的“劳于王事,而不…  相似文献   

3.
孟子在纠正咸丘蒙解诗只抓住个别词句而曲解原意时,提出了一个解说诗的原则:“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这个原则被后代推崇并常常加之引用,但对“以意逆志”究竟作何解释,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分歧的焦点是在“意”字上。一说“意”指学者,即说诗者的心意,“志”是诗人志所欲之事,即作诗者的本意,“以意逆志”就是“以已之意逆诗人之志”。自  相似文献   

4.
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就是说,解说文学作品,不能抓取个别字词以致曲解词句,也不能孤立地解释词句以致歪曲作品的原意;而要以自己的体验去迎受作品的主旨。陶渊明读书,也看重"会意","每有会意",他会愉快地沉浸其中,甚至"欣然忘食"。他们都是说"读"作品要注重整体感悟。关于"写",鲁迅说过一段话:"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时间长了,"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到这时候,即可以算作‘通’"。鲁迅未必完全赞成他的先生这种教作文的办法,但他显然认同,要写好作文,主要靠反复的、综合性的练和悟。  相似文献   

5.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是中国阐释学的开山纲领,前人所以对它产生误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没有认识到“辞”在上古乃指一种假托曲饰、言近旨远的特殊语体。从理论上看,“以意逆志”主要是说文本阐释应当做到“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要善于为修辞性的话语遮蔽进行解蔽,而在实际应用中它却常常被借用来通过修辞性话语的自由指认,为古代经典的创新阐释提供合法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作者与文本及读者体现于阅读活动中,往往各有侧重,甚而各有强调。先说作者,孟子认为:“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披文入情,以意逆志,才能走近作者,即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态度等。“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所谓知人论世,要了解古人,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以及所处的时代。人都处于一定的时代及环境中,知人还得论世,或者说论世更能知人。  相似文献   

7.
“以意逆志”是一种鉴赏诗文的方法,语出《孟子·万章上》。文中有这样一句:“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意思是说,理解诗、欣赏诗的人,不能用表面的意思理解字词,要看说话的情景;不能用个别字义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而要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揣测诗人的本意,  相似文献   

8.
《孟子·万章上》云:“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孟子提出的著名的分析文艺作品的理论命题,后人概括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9.
张义志 《学语文》2013,(5):48-49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的编写人员将《长恨歌》放于教材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首篇。并作赏析示例,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有二。“香山诗名最著.及身已风行海内……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清·赵翼《瓯北诗话》)此其一。其二.这首诗的赏析方法较符合赏析指导所说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并“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孔家店的二老板——孟轲(公元前389——前305年)为了利用文艺的宣传作用制造反革命舆论,使劳动人民成为循规蹈矩、俯首听命的奴隶,从而达到复辟奴隶制度的罪恶目的,不但全盘继承了孔老二的反动文艺观,而且还独出心裁地“发明”了一种唯心主义的评诗方法,即“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万章》)所谓“以意逆志”,就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培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一是立足于形象,把握住意境;二是抓关键词句,解读文本;三是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四是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琴 《现代语文》2011,(8):76-77
一年一度的中考已经结束,纵观历年的语文中考试卷,其中有两题跟古诗词有关:一是古诗词默写;二是古诗词赏析。学生的得分都不够理想:古诗词默写错字、别字较多;而古诗词赏析则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把握不到位。其实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古诗词教学工作一直都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13.
时代不同,同一题材诗也千差万别,下面结合具体诗歌介绍鉴赏诗歌主旨方法。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已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知人治世与以意逆志是  相似文献   

14.
张福林 《文教资料》2005,(3):190-191
我国古典诗词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风貌,体会到诗人和作家的喜怒哀乐,而且还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新课标已把阅读欣赏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高考、中考对古诗词的赏析题份量也加重了。如何让学生领会作者在古诗词中所体现的神韵,应从这几方面赏析。一、读背景材料,知人论诗赏析古诗词一定要对作者的人生基调有所了解,清楚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这对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极为有用。假如连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都不知道,还谈什么赏析,更怎么知道:“赏析得对不对?”又如何去写恰…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应在“文、辞、意、志”的往 复循环中进行,不能“以文言辞”,“以辞害志”,而应“以意逆志”。这是孟子对文学研究的特殊贡献,但此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以西方诠释学作为参照,那么,共有两类诠释方法隐含于孟子思想之中。简言之,他的“以意逆志”说与阿斯特的诠释学接近,“知人论世”说及“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之说则与施莱尔马赫的诠释学雷同。不过,若把孟子的诠释思想与加达默尔诠释学予以比较,我们将看到,双方各说各话、互不相干,缺乏有效沟通的前提。阿斯特等个案说明,虽然同为西方语境下的产物,却非所有西方诠释学都不具备与中国诠释思想的可比性,中西诠释思想间存在着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批解唐诗的主体方法论即"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说。在原典中,"知人论世"是就"尚友"而论的,这说的是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首先要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及其同时代的关系;"以意逆志"这是因先秦说诗"断章取义"的缺失而发,指出读者只有调动主观因素去追寻作者的思想,才能比较准确地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然而,纵观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是老师忙于肢解活生生的艺术品:解释词义句意,挖掘典故修辞,机械的归纳主旨,生硬的照搬赏析文字;而学生学习方式就简化为一个字"背"——背诗句和作者,背翻译,背名句的赏析,背修辞的作用,背主题思想……古诗词教学尴尬地成为语文课堂改革遗忘的角落,变成了最没有诗意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难以承载课标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作品能高度凝练地展现生活,表达情感,虽然词句简短,但是意味深长,有很强的文化气息。但是由于初中学生阅读经验不足,对于文学文化的常识问题了解也不多,所以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也常常不够深刻。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借鉴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展开以文解诗的活动,一方面能促使学生深入解读古诗词作品,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将自己的赏析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而提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由"以意逆志"的阐释史和文学作品的解读史可以看出,"以意逆志"这一命题在为文学作品的正确解读提供方法时,却意外地为作品的多样化解读打开了方便之门。它昭示我们:"以意逆志"必须结合"知人论世",才能建构作者之志,而建构过程中时代因素与个人因素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建构结果也随之呈现出时代差异与个体差异,因而文学作品的正确解读只能是一种发展趋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