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静  王青川 《青海科技》2009,16(4):23-26
本文对2009年6月18日下午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发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MICAPS相关物理量场、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及部分预报指标。同时,对该对流云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可为今后人工防雹作业技术及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樊光秀 《青海科技》2009,16(2):25-27
本文对海西州德令哈地区引种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宁春39号"进行了气候适应性分析,表明该品种在德令哈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高产的特点,适宜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3.
罗显发 《青海科技》2009,16(6):65-67
本文对2006年4月11~12日和2008年4月21日柴达木盆地出现的两次春季寒潮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有所不同,前一次过程是偏纬向的,锋区强,持续时间较长,过程降温幅度较大,后一次过程是偏经向的,锋区相对较弱,持续时间短,过程降温幅度也相对小些;两次过程前后,地面24小时变压变化较为明显,24小时变压正负差值约为南疆临近青海的低海拔站点24小时变压正负差值的一半。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20~21日青海东部地区出现了区域性大雨、局地暴雨天气,对这次过程从环流形势、卫星云图、物理量场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附近冷空气与中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高空冷涡打通为这次大降水天气形成提供了冷空气来源,西太平洋副高压西北侧西南暖湿气流为大降水提供了水汽,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是造成局地暴雨的主要成因,物理量场上高低空的合理配置、700hPa高原暖涡为低层水汽辐合为大降水提供了必要条件,V-3θ诊断对这次秋季大降水预报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1年3月13~14日青海出现一次区域性寒潮大风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寒潮属于横槽迅速转竖型,冷高压及冷锋迅速南下,导致寒潮爆发;自下而上强的垂直风切变使得高空风动量下传,巨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引起了地面大风。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天气实况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18日乌兰地区出现的强冰雹天气过程。此次冰雹天气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的背景下,其外围的西南气流稳定维持,为西藏西部及青海海西中东部地区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高原地区的地表辐射加热也促进了低层的能量积累;西藏西部、青海南部地区午后形成的对流云,随着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向东北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发展加强,造成了海西中东部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7~8日,青海省海南地区受北部强冷空气东移南压的影响,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强降温、大风天气过程,降温幅度是人春以来最大的一次。本文通过ECMWF数值预报产品及常规资料对这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槽的稳定维持为下游地区提供了冷空气源,是海南地区这次强降温、大风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micaps资料对邢台地区一次春季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属于低压槽型西北大风,大风发生区域位于200h Pa急流轴北侧;2)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达到1037.5h Pa,冷空气沿西北路径向东南扩散逐渐影响邢台地区;3)地面气压梯度非常强,110-120°E10个经度内有8条等压线,气压梯度为20h Pa/10个经度;4)垂直速度场上邢台处于强下沉区,低层辐散中高层辐合的散度配置使得邢台地区下沉运动进一步加强,又有冷平流长时间维持,为大风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资料和自动站、雷达资料对2012年6月25—28日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是在中高纬西低东高环流背景下,低空西南暖湿气流的不断供给、副热带高压不断西进、阻塞高压稳定少动、低空切变线与河套气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前两个时段以对流性降水为主,第三个时段以稳定性降水为主;此次降水天气过程中,不断有强对流单体生成,产生了列车效应及后向传播,导致强降水的产生;T-lnP图的形态特征及各项物理量的变化,均对降水的产生有很强的指示意义;依据天气尺度环流提供的背景场,可以大致判断强对流天气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亚欧500hpa天气环流特征场和各个物理量场的分析表明:2006年8月中旬开始我区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受两高之间切变线的影响和有两个水汽通道西南一东北向和东南一西北向的输送,对应的前期西部相对湿度较大,中后期中东部相对湿度大,相应的低涡气旋的发展也是自西向东。  相似文献   

11.
孙瑛 《青海科技》2011,(6):68-72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方法,并结合青海海南地区寒潮火气过程的预报经验,对2010年12月15~16日和2011年3月14~15日青海海南地区出现的两次典型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者有很大的相似点,但是由于寒潮发生时的冷空气强度、发展过程不同,又使这两次寒潮过程的降温幅度和对青海海南地区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对锡林郭勒盟2018年春季(3月-5月)的沙尘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锡林郭勒盟共出现了16次沙尘天气过程,多集中在4月份,其中中西部地区次数异常偏多;其原因是上一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为来年春季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前提条件;3月-4月中旬气温回升明显,一直没有有效降水,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热力和环境条件;而蒙古气旋活动频繁,才是造成春季大范围强沙尘天气过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发生在2009年3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青海省东部地区中到大雪降水天气过程,从高空环流背景、降水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卫星红外云图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低槽携带冷空气在东移南下过程中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是此次降水产生的主要原因,700hPa从四川经甘肃到青海省东部的东南气流向降水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物理量场的合理配置为此次中到大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亚欧500hpa天气环流特征场和各个物理量场的分析表明2006年8月中旬开始我区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受两高之间切变线的影响和有两个水汽通道西南-东北向和东南-西北向的输送,对应的前期西部相对湿度较大,中后期中东部相对湿度大,相应的低涡气旋的发展也是自西向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数据对浙江北部地区2022年4月25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槽、700 hPa切变线、地面热低压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强对流天气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先后影响杭州、湖州、嘉兴等浙江北部地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前、低层切变线南侧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中,是由地面低压倒槽内的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由于湿层浅薄,水汽条件一般,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以雷暴大风天气为主,局地伴随短时暴雨和小冰雹。从雷达数据分析,强对流天气东移发展过程中可见弓形回波、速度模糊等雷暴大风天气特征,强对流天气伴随回波带的移出而结束。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利用相关资料对2009年4月23日包头地区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强冷空气活动是本次沙尘暴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造成本次沙尘暴的高空系统是斜压性很强的蒙古横槽及槽后的偏北急流,地面系统是强烈发展的蒙古气旋;从动力机制来看,沙尘暴发生时,由于高层辐合、低层辐散而形成的强烈下沉运动,使得高空偏北急流带的动量下传到地面,中低层波动发展形成的次级环流则使动量下传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2年2月20日黑龙江省中东部一次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及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不稳定小槽和地面冷锋是引发这次罕见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高空急流、风速垂直切变、气压梯度、3h变压、冷暖平流、散度场等要素对大风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综合分析大风形成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得出了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大风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轻大风天气对社会及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10年2月中旬西藏大范围的大风天气过程,及其对交通、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城市空气质量、户外悬挂物等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此次大范围的大风天气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提出了开展大风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咸阳机场一次夏季大雾成因的动力学分析,得出此次大雾是由于日间机场周围大范围降水,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夜间天空放晴,冷空气不明显,地面风速较小,为辐射雾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对本次大雾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此类天气形势下的预报经验,以便今后更好地提高航空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