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二次机会     
美国《美国新闻学评论》2012年4-5月号2005年11月,多伊奇和斯科特在慈善资助下开始了"圣迭戈之声"在线新闻的工作。这家新闻网站几年来一直坚持非营利路线,不追逐突发新闻,报道关注地方政府、健康、教育、楼市和技术革新。公益媒体的理念并不新颖,公共广播公司(PBS、NPR)都属这种媒体。相对而言,作为公营媒体"小舢板"的"圣迭戈之声"更加关注调查报道。从创始之初,该网  相似文献   

2.
2014年是"自媒体"爆发的一年。如以个人编辑和发布作为"自媒体"的特征,近代中国的很多报刊都曾是自媒体,而对其进行考察的标准无非是观点和运营,背后则是为谁而办、为何而办的问题。要探究今日的自媒体,也必须了解这些问题。为此,2015年1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国际新闻界》杂志联合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44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微信公众号"二马看天下"(以下简称"二  相似文献   

3.
木东 《今传媒》2006,(1):4-6
在人们眼中,博士一直是一个美丽的称号,而新闻学博士更因其少而倍加珍贵,在他们身上披满了耀眼的光环。然而,2005年12月7日和8日,新华网与《新华每日电讯》相继刊发《新闻教育的失败: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和《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算合格吗?》,先后被数十家媒体转载和评论,在舆论界引起重大反响。人们纷纷质疑:新闻学博士到底怎么了?就“新闻学博士素质培养”、“新闻学博士教育”及“新闻传播学者社会责任”等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和媒体人士,与读者一同探讨“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嘉宾:赵振宇话题发起…  相似文献   

4.
郑保卫:1945年生于山东,1964—1969年和1978—1981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攻读本科和研究生。先后就职于北京国际政治学院、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新华社国内部。2002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课题涉及新闻学基础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新闻修辞、新闻法制、新闻教育、媒体经营与管理、通讯社历史与发展等方面。代表性著作有《新闻学导论》、《当代新闻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等。被评为新华社优秀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韬奋园丁奖,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5.
封面链接     
《美国新闻学评论》2007-6/7 主流媒体能从乔恩·斯图尔特那学到什么? 《乔恩·斯图尔特天天秀》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新闻讽刺类节目,喜剧演员出身的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每晚变着花样"播报"当天新闻,大受年轻观众欢迎。有人认为,《天天秀》打破了媒体所奉行的"平衡"原则。事实永远是不平衡的,传统媒体习惯用的一部分人如何说、另一部分反对者如何说的老套路早让观众看腻了。《天天秀》敢于说出谁是  相似文献   

6.
牧人 《传媒》2011,(7):76
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是现时中国社会一系列问题、矛盾和危机激化的产物。如何分析、应对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面对的重大、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也是新闻学研究前沿的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当下,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因群体性事件引发进而酿成社会动乱,导致政权更迭,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新闻学作品《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与政府应对》日前问世,可谓此其时也。该书采用文献究索、个案解剖等方法,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4日,由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市社科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政府新闻学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及中国社科院、南京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出席了研讨会.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在处置突发事件、应对舆论监督、加强网络管理等领域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第五届政府新闻学研讨会,围绕"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政府新闻发布"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国政府传播面临的新趋势和新挑战,以及政府新闻学的未来学科建设和走向等问题.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舆论生态变化当今世界全球化迅速推演,传媒技术发生深刻的变革,信息透明度不断增强,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适应新形势的政府新闻发布形式,制定新的媒介公关策略,寻求政府与社会媒介之间更加和谐的生存之道.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积极探索政府政治传播的新方法、新模式.实践领域的种种突破,迅速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的火爆和优质便捷的摄像工具的涌现消解了新闻专业主义,也给《新闻摄像》等新闻学专业"术"课带来较大的影响和挑战。文章基于融媒体大背景,剖析《新闻摄像》等术课在教学和实践方面的不足,探讨《新闻摄像》课程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学概论》(以下称《概论》)以新的体系、框架和思路,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创立了一个新学科。我习读过并教授过新闻事业概论、新闻学原理、新闻学概论等著作和课程,这些都是新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我也研读过传播学、大众传播学的论著。然而把新闻学与传播学交叉研究,并成就一部学术专著,在我看来还是首创。读《概论》一书,似有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它为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了一次新的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概论》由新闻传播学本体论、客体论、立体论、载体论、媒体…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了刘建明教授的又一部力著《新闻学前沿--新闻学关注的11个焦点》。著者选取新闻学当下研究的11个命题,以21世纪的理念展开论述,力求揭示新闻报道中的一些前沿性难题。  相似文献   

11.
由福建省"四个一批"人才、闽西日报社总编辑范启麟牵头,石飘芳、陈燕棠、王仰华联合著作的《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一书近日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汶川大地震、"桑美"台风灾难、SARS和禽流感的全球暴发、毒奶粉事件……面对突发事件,媒体如何应对,如何加强新时期的新闻报道、引导好社会舆论已成为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从近年来我国突  相似文献   

12.
黄天鹏:中国新闻学术史观的第一阐释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云 《新闻知识》2006,(11):75-76
黄天鹏(1904-1982),名鹏,别署天庐主人、消遥居士,广东普宁人。黄天鹏是现代中国著述最为丰富的一位新闻学者。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的新闻学著作十之七、八出自黄天鹏之手,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他先后出版了《新闻文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天庐谈报》、《新闻记者的故事》、《新闻记者外史》、《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新闻学入门》、《新闻学概要》等十余本新闻学著作。期间,黄天鹏还整理出版了《新闻学论文集》、《新闻学名论集》、《新闻学刊全集》、《新闻学演讲集》、《报学丛刊》等,为保存新闻学文献资料做出了…  相似文献   

13.
第五届政府新闻学研讨会近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政府新闻发布",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传媒大学和南京市社科院联合主办,由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现代传播》编辑部承办。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各媒体从业者迅速总结应对紧急事件的经验并成书, 《媒体应对紧急事件手册》一书已于近日出版发行。据悉,很多高校新闻专业教授已将此书列为新闻专业学生的必读教材,这里摘译的仅是其中几篇的片段。阅读全书,除了能让我们感受到美国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特色,还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如何进行新闻教育?把这些处于操作层面的“经验总结”当作新闻学教科书,美国的新闻教育是在“生产职业新闻人”。反观我国,为什么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后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进入角色?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有“新闻无学”的感叹?陈旧的新闻学教育思想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5.
陈静 《青年记者》2010,(19):60-61
近期,“《非诚勿扰》事件”、“张悟本事件”、“电影《八天八夜》事件”等不断出现的媒体事件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媒体伦理的讨论如火如荼,世态万象背后折射出媒体行业的诸多现实问题及其面临的道德困境。对此,笔者特约请新闻学、伦理学及法学专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全新的媒体组织和生产方式正席卷而来,在"众媒时代"大潮的冲击之下,传统的新闻学教育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单一的理论课程以及传统的新闻业务课程已经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新闻传播学人才的要求,为了应对新社会环境及日益变更的市场需求,新闻学专业课程也亟待进行一场有效的调整与改革。本文就新闻学改革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主要从教师的转型、课程的调整以及对实践的强化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有关任白涛与伍超之间的版权纠纷,已在刘家林的"新闻学史上的一桩公案"以及李秀云的"任白涛的两个第一"两文中有所披露,然其经过情形多数引用当事人说辞,缺乏说服力。本文以"新闻价值"一节为切入点,展开实证研究,得出伍超的《新闻学大纲》第六章几乎完全照搬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与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的相关章节而构成抄袭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刊2005年第8期,发表了罗建华先生的文章《学学"希望新闻学"》。文章发表后,广东一家报业集团总编辑批示"供各采编部门记者编辑参阅",由此引起一场讨论。有人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在选择新闻报道内容上确实应注意有所控制与回避;也有人提出,"希望新闻"固然不错,但实施起来会不会变成"假大空"的高调宣传?同时《,岭南新闻探索》2005年第5期也转载了这篇文章,并在该刊第6期以《"希望新闻学"值得提倡吗?》为题,刊发了一组讨论文章。在此,我们摘要编发这组讨论文章,一方面希望能够开拓读者视野、启发更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更希望提倡广东新闻界同行重视业务研究、活跃讨论空气的良好作风。  相似文献   

19.
郝雨 《当代传播》2005,(2):10-13
本论题的核心概念--"世界图景"是英国传播学家霍尔率先从理论上涉猎的具有哲学意味的新闻学概念。本文特意将其上升为一个哲学命题整体地把握与系统地研究,力图由此而延伸到新闻学的方方面面,努力将新闻学的研究推向哲学化的高度。世界新闻学已经有了百余年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明 《今传媒》2010,(8):14-16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撰写的新著《我们说了些什么——一个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以一个新闻学教授的责任感,用纪实盼方式,回顾了30年来中国民主进程中发生的重大变革、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典型的新闻事件以及媒体对此的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