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角色:从"规定"走向"赢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教师的角色价值主要是以外在取向为主,教师只是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严重抑制了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自我潜能的实现,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羁绊.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下,教师角色只有从"规定"走向"赢得",即追求一种自我更新的价值取向,教师的职业实践才会具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文敬 《考试周刊》2014,(78):71-71
<正>经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学好英语,基础打牢,提高英语学习素质,贵在创新激趣。一、激趣创新,发展个性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变居高临下为民主平等的亲密合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教学"Our hobbies"Unit3 topic2"What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与反思的过程,教师只有从一堂课的学生反馈中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个老教授曾说,你如果能教会菜市场买菜的老太太微积分,你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了.笔者以"等式性质1"的教学为例,在第一次实践后的反思中提出问题与改进办法,并在第二次实践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尤其需要理性和清醒.新的小语课堂需要"一池活水",将几年来所留存的浮尘洗尽,课才会真正活起来.教师只有坚持把课堂教活,并终生追求,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才会永远地将课堂置于"活水"之中.给课堂教学"一池活力",活力才会变成压力,压力才会发展成动力.  相似文献   

5.
"天平"意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如果将教师看作一架托盘天平,那么,教书和育人则是分放在两个托盘中的砝码.要使天平永远处于平衡状态,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五育并举,教书和育人并重,素质教育的实施才不会偏离轨道.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也正说明了这一问题.有人说:"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唯勤耕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明确爱岗敬业爱生是自身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责任升华为博大爱心,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因此,教师只有把责任浓缩为良知,让良知去面对无限信任你的学生,天平才永不会失衡.  相似文献   

6.
"实践取向"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主导取向之一,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一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也应秉持"实践取向"。由于学术传统的因袭以及高校评价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还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偏离教师专业的实践指向、课程知识与教师专业实践需求错位、课程实施忽视师范生实践素质培养等"实践迷失"现象。以实践为导向改革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很有必要对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进行一番"实践化"改造,使其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师专业"的实践逻辑,课程知识更能回应教师专业实践的需求,课程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元素"和实践路径的开掘。  相似文献   

7.
周文叶 《教育研究》2021,42(7):150-159
教师评价是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师评价普遍存在目的缺失、不当或模糊,目的与手段不匹配,以及结果运用存在明显偏差等问题.基于教学的专业属性,教师评价本质上是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进行评价,属于实践评价范畴.教师的专业实践不仅是在实践中发展自我,更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专门性服务.教学的本质是"学为中心"的育人专业实践,"学为中心"是构建新型教师评价的逻辑起点.因此,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评价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与专业贡献,且需要强调对教师同伴合作的评价,引导和支持教师协同育人."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需要运用表现性评价收集并分析相关证据,基于证据引导教师提升"教书育人"的专业实践能力.只有以学为中心,全面聚焦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评价才能为教师创造静心育人、潜心育人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促进教师反思的根本在于引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都清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观念,而作为观念的东西往往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状况,除非受到有意的挑战或者在实践中碰壁,否则难以改变。只有当理论和实践能够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被教师自我看成是有问题的时候,他们才会去反思。也只有在这时,观念的更新才有可能。可见,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旧有理念导向下实践的困惑和迷茫。于是,反思作为自我认识,只有以自我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为基础和前提,才是有力量的和有效果的。这也就是说,反思产生于“问题”。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观…  相似文献   

9.
顾咏梅 《文教资料》2008,(1):126-127
新课程改革中,作为"酿酒人"的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关键.只要教师的教育观念变了,老教材同样能绽放出新光彩.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变了,教育改革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相似文献   

10.
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教师做研究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对其研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上.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对教师做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广大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要认识到教师做研究与教育专家做研究是不同的,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做研究的最好范式,它强调教师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联结.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研,研究的是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改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这样的教研才是一种有效的教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笔者所见在某些幼儿园,本应非常注重实效性的教研,却似乎变成了一种"花架子"活动.教研的这种"花架子"现象,具体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2.
穿越依附性教育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附性教育实践是指教师习惯于以非自主的方式工作,其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发育不良,消极应付和对待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这种实践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形壁垒,使教师陷入封闭、狭小的"实践圈"内,严重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深入了解依附性教育实践形成的原因,才能多维度地穿越依附性实践,实现教师由"只能这样做"到"还能怎样做"的对个人自我意识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如何才能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看来只有以训练为主,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对物理教学反思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成华 《物理教师》2006,27(12):4-6
1问题的提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提高的,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才能逐步提高.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老师=经验 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是一项满怀希望的活动,从事反思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只有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其顺利、有效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良性运行机制是一个整体机制,必须包括观念、目标、实施、评价和管理等良性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从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来看,真正有效的教师研修必须是"最近发展区"意义上的研修,一种是先进的教育经验智慧型研修,以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观念为载体;一种是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型研修,以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事件等为载体.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体验教育即通过开展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寻找一个位置,扮演—个角色,用"心"体验,用"心"感悟,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感受爱、传承爱,接纳道、感悟道。一、以爱育爱在爱中成长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有爱才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有时是一种教育手段,有时是一种教育观念。只有正确和熟练地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变革,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同时也对一线教师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带来挑战.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生活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学科特点,从创新作业设计与实践两方面,探讨与反思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只有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有效教学.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要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实践;要整合学科联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观念,让学生在"快乐学习、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全面发展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的社会实践是由人的观念支配的,这一观念就是人在认知的基础上建构的实践观念.实践观念不仅承载着人的价值观念,也承载着人的道德观念,是在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产物.而道德观念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观念,它与人的实践观念一道通过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呈现出来.因此,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建构科学而合理的实践观念就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有了科学而合理的实践观念,才可能有科学而合理的道德观念.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正是现代科学道德观念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