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乎每一位父母,都会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她在我的肚子里呆了10个月,我能不了解她吗?""他一翘起小尾巴,我就知道他想干什么了."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发现,我们认为孩子一定会向西走,他却偏偏向东跑;我们自认为最了解孩子的心,但他却嘟着小嘴说我们做得不对;我们认为已经给了孩子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他们却不领情.上述现象表明:我们有些时候看到的不是真实的孩子,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投射.  相似文献   

2.
音乐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本能,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孩子还是幼儿时期,走在大街上,听到快乐的音乐时,他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摇摆自己的身体,听到熟悉的歌曲时,他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哼唱.但是,为什么在进入学校学习后,我们的孩子不喜欢上音乐课了呢?通过观察与研究,我认为我们应该向厨师学习,给我们的音乐课加上一些"调料",让音乐课变得更适合学生的口味,让音乐课真正成为-道"美食",让我们的学生爱上音乐.  相似文献   

3.
1.你知道杨悦收到的那本她心仪已久的书是谁送的吗?杨悦最终原谅齐麟子了吗?《微风吹拂》2.熊妈妈塔娜莎用什么方法救了自己的孩子?《塔娜莎》3.为什么“我”最后告别了石蛤岭?《告别石蛤岭》4.教授抓住小朱皮特人了吗?为什么?《飞碟遇难记》5.主人公找到“蓝鸟”了吗?为什么这样说?《寻找蓝鸟》6.小野给了正雄几颗蓝色纽扣?为什么要给他这些纽扣呢?《蓝色纽扣》7.小老鼠帮红鞋子找到伙伴以后,为什么会希望也有一只小老鼠在家里等着它?《红鞋子》8.为什么国王最终会选择捧着空花盆的雄日来继承王位呢?《捧着空花盆的孩子》9.为什么最终全城…  相似文献   

4.
不少父母常常纳闷:为什么我这么疼爱孩子,孩子却常常要和我怄气?难道他不知道我这份爱心?做父母的在想到孩子应陔理解自己的爱心的同时,有没有想到自己该如何去理解孩子?有没有想到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前,凡一平在《诗刊》上发表处女作《一个小学教师之死》的时候,看得出,他正如一个山里孩子,肩挂一袋煮红薯夜间县城看飞机(凡一平创作谈《城市与我》),池望着充满理想的天空,算得上披星戴月,脚丫踏在雪地上,身躯打着寒颤,那是他孜孜追求理想的冬天。他没有见过飞机,飞机是长四个脚还是八条腿,怎么能一跃就升上天呢?他要寻找这架飞机,要看个够,要把它装到自己的心底里。为什么呢?不为什么,只因为他当时心里已开始装着美丽的春天。后来,凡一平的《我是教师的儿子》、《山里的故事》等作品问世。逐渐显示他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6.
<正>曾有人问上帝,为什么这世上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功和幸福,上帝回答是因为很多孩子头上的犄角被遮羞、修剪或暴力砍除。那个提问的人疑惑什么是犄角,上帝回答那是他赋予孩子独有性的标志。孩子,或许你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被彻底修剪掉犄角的孩子,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但听着你的倾诉,我还是看到了你独有的“犄角”——虽然你很介意母亲对你成绩的念叨,但你也很努力地试着去理解母亲这样做的原因,这让我觉得你有很好的共情能力;虽然你曾有从桥上跳下去了结一切的企图,但最终你选择了放弃,这让我看到了你身上的坚韧品质,想着去克服困难而非被困难困住;  相似文献   

7.
今天 ,我在《遵义晚报》上看到了两则短文 ,同样也听到了我们同龄人发自心底的呼声。下面请看这两则文字 :(遵义初二学生×× )天下的父母们 ,不要老把眼睛盯着孩子某次成绩的高低 ,应着眼于孩子是否全面发展。不要靠打骂孩子以表示自己的关心 ,要多鼓励多支持多理解 ,成为孩子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一次,一个小孩因为玩火被他爷爷打了一顿。孩子的父亲看到后很心疼自己的儿子。因此,他拿起一根棍子开始打自己。孩子的爷爷见到后很不理解,便问道:“你为什  相似文献   

9.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幼儿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幼儿. 做教育工作的人既要培植深刻的理性精神,也需要拥有丰富的感情世界.而后者对于直面幼稚如嫩芽般的儿童的幼教工作者来讲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像鲁迅、废名这样的文化先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鲁迅在《朝花夕拾》里,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在这里,有听祖母讲"猫是老虎的师傅"故事的温馨,有爱惜和痛悼小隐鼠、渴望看到"老鼠娶亲"盛典的童趣,还有在百草园里拔何首乌、怕"美女蛇"以及雪天捕鸟的童真.长妈妈给他买到了"有画儿的‘三哼经"’,他从心底里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父亲在孩子闹着去看"五猖会"的当口,严令他读熟和背出《鉴略》,令孩子痛苦万分,即使孩子成年以后,"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鲁迅生动可感的描述,充分印证了他对于儿童教育的深刻思想.这就是他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所说的:"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吗     
茅盾别名的由来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别名,一九二七年九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关于这个别名的由来,作者在《蚀》的后记中有一段说明:“我为什么取“矛盾”二字作为笔名?好象是随手拈来,然而也不尽然。“五四”以后,我接触的人和事一天一天多而且复杂,同时也逐渐理解到那时渐成为流行语的“矛盾”一词的实际;1927年上半年我在武汉又经历了较前更深更广的生活,不但看到了更多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也看到了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尤其清楚地认识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大变动时代的矛盾,而且,自然也不会不看到我自己生活上,思想中也有很大的矛盾。但是,那时侯,我又看到有不少人们思想上实在有矛盾,甚至言行也有  相似文献   

11.
《中华家教》杂志上,曾刊载过《美国孩子为什么胆大》的文章。文章说,美国家庭重视教育孩子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并培养孩子在各种环境中保护自己的能力,使孩子心理上没有什么恐惧感,因而其行为表现为勇敢无畏。并列举了几个美国家庭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观国 《教育》2009,(34)
读罢《教育》10月上旬刊关于国学的点题调查,想谈谈自己的体会。什么是国学?没人能给国学下个定义。谁是国学大师?已故的季老自始至终不愿意让别人称他为国学大师。学国学同样也不是让孩子穿穿古代服饰,读读《千字文》、《百家姓》。一位研究美学的清华大学博士说:小孩子背古文,我敢说他百分百是不理解的。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是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啊!小孩子的零阅历是  相似文献   

13.
本学年第一期刊登了《我要自己挣钱上学》的封面故事和《不一样的贫困生白云苹》一文之后,我们收到了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来信,谈感想,谈体会,有的还想通过我们和这两位同学建立联系,交个朋友。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陈秋海同学,则写来了一篇洋溢着“悲壮”和执著情怀的文章《谁叫你是农民的孩子》。他在文中写道:“忍别人之不能忍,受别人之不能受,追求的路上本就孤独。感慨不能良多,行动必须付出。别问自己为什么,谁叫你是农民的孩子!”这种骨气我能理解,但我觉得这种心情是不是“悲壮”了点。作为农民的孩子没有什么可以为此而“悲壮…  相似文献   

14.
作文本收上来了,他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本本批改。这次他命题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因为他觉得,这些跟随打工父母进城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得并不多,尤其让他担忧的是,有的孩子对自己民工身份的父母,怀着一种自卑和轻视。他希望通过这次作文,让孩子们对自己的父母能更多一点理解。  相似文献   

15.
许惠英 《家庭教育》2001,(11):19-19
最近,儿子迷上了立言写给中学生看的《冰太阳红太阳》一书。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他就会急切地拿起这本书,躺到床上看起来,直到我催促他把灯关上。早晨起来,推开他的房间,又看到他捧着这本书在静静地看着。每当我看到孩子这样读书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最欣慰的一件事就是:使自己的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标题是一句谚语。我对这句谚语的理解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正常的环境。在这个“村子”中,父亲或者说成年男性是不能缺少的。本期《焦点》谈的就是父教。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我们谈父亲角色的作用时,我们是在谈孩子成长中需要的一些其它的元素,这些元素往往是带有男性特征的。如果父亲们把自己的角色与母亲角色混淆,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父教仍然是缺乏的。《父亲这样教育我》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先生关于父亲对自己的教育的回忆。看到那样的描述,我忽然发现那就是我想说的父亲角色应该有的行为方式。他给孩子讲的故事“在细节上未必…  相似文献   

17.
正放着好多好玩昂贵的玩具不玩,却偏偏对生活中一些毫不起眼的小石头、小蚂蚁情有独钟。明明2岁半了,妈妈带他出去林荫道散步时,他经常是走走停停,看到路边上有几块小石头,就停下来玩小石头;看到有根短短的小枝条,拾起来在地上划来划去,还扬起了尘土;看到有只小蚂蚁在爬,又蹲在那儿看半天,怎么也拉不起来,很固执。真拿他没办法,只好由着他。这孩子为何会这样?受好奇心驱使妈妈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执着于这些在她看来没什么意义的事物,是因为妈妈站在了成人的角度来看孩子。其实,孩子和大人不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静夜思》可算明白如话,似乎在理解和欣赏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是为什么“望明月”就会“思故乡”呢?这是李白的信笔拈连或是诗歌艺术的必然飞跃? 刘逸生同志曾这样解释;“诗人看到明月,引起对故乡的怀念。这是通过一种联想。他是在早年还居住在故乡的时候看过一轮明月,看过月光照进屋子里,并且曾经忽然产生过地下结了霜的怀疑。印象深深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如今虽然年纪大了,  相似文献   

19.
首先,带领朗读,让家里天天听听读书声.孩子上小学前,我给他读儿歌读童话读寓言;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给他读古诗读《三字经》;现在,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我给他读杂志读《爱的教育》读《三国演义(白话版)》读书的形式多样,有个读与共读,有抽段读与按序读,有配乐与清读,有家庭换角色读与定角色读,还可以背诵.  相似文献   

20.
我儿子13岁了,现在我和他对话时,他总是反对我,比如我说每天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他就说谁规定的?为什么你们可以随便上?他经常说大人们可以很自由地活动,孩子却不能,太不公平了。我应该怎么说服他呢?刘秀英: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孩子的青春期来临了。在孩子成长中的某一天,父母忽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似乎都不认识了,伤心、愤怒、挫败感一齐袭来: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了呢?为什么原来的教育方式孩子开始不接受?自己辛苦为孩子付出十几年,为什么得到的是这个结果?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理解我们?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