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毛的流浪及其流浪中的精神漫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理念,决定了其创作的浪漫主义精神实质和异域猎奇的基本叙述形态;荒漠文明的书写是三毛全部作品中最突出的亮点,并由此支撑起了她的精神乌托邦,藉以表达作者对现代城市文明病的焦虑以及对物质与精神、文明与道德之间悖论性发展的文化思索;三毛创作中的多元文化叙述空间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也生动的呈现了作者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贾平凹创作心理的发展,着重分析了他在商州系列前时期为追寻自己的创作个性所经历的艰苦的心路历程。80年前的《山地笔记》虽清新流丽,但重复别人已表现过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夏家老太》等80、81年的小说显示出贾平凹从理想境界落脚到灰色的现实人间。而散文集《月迹》等则使他的超越欲望找到了突破口,实现了个性自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对传统的继承的统一,为商州系列作品的创作做了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3.
教学个性与风格不是特级教师、名教师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中小学教师应该不断探求的理想目标、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对教学个性、风格的追寻,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打上生命的烙印,享受创造的快乐,摆脱职业倦怠,驶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塑造教学个性、形成教学风格的路径有外塑和内修两条。注重造势、建制、助力等方面的外塑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朝向自我教育、自身更新升级的内修,则是更为重要的内在动力源泉,是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在教学实践的磨砺中迸发个性,在教学思想的淬炼中升华个性,在个人学养的丰厚中明亮个性,让教学风格、教学思想由火花、火炬变成火光,为职业人生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台湾女作家三毛而言,写作构成她独特的生命方式。与那种负有严肃使命感的作家不同,三毛是以自由自在的“游于艺”姿态从事写作的。她所采用的“私小说”文体,在人生经历的写真实录,自我灵魂与生命个性的张扬等方面,更具有女性文体的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相似文献   

6.
三毛诗意生命的张扬是从撒哈拉沙漠开始的。这是一块激发她诗意生命激情并供她思想自由驰骋的疆地。三毛的生活,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写作对于三毛来说是贯穿在她生命始终的一根红线。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散文诗的意趣,还有神秘的人事和许多奇特的感觉。散文中传递了老庄境界、仁慈之心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设计解释道"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  相似文献   

8.
三毛的创作作为一己心灵世界的实录,特殊的文体形式决定了它与宏大的社会题材无缘,而是带有鲜明的私语性、个人化等特点。但这并没有隔断其作品的社会性、精神性内涵,使之演化为一种独语式抒发。  相似文献   

9.
三毛的创作作为一己心灵世界的实录,特殊的文体形式决定了它与宏大的社会题材无缘,而是带有鲜明的私语性、个人化等特点。但这并没有隔断其作品的社会性、精神性内涵,使之演化为一种独语式抒发。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初入撒哈拉的自然之风发表了《惑》《异国之恋》等作品之后的三毛,十年中几乎没再发表作品。这十年她去读了大学,也体验了爱情的滋味,更远赴西班牙求学。十年的人世变迁、岁月积累,使三毛变得更加的成熟、别有韵味,但也更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向往自己的理想之地———撒哈拉大沙漠。独立、坚定、执着的三毛带  相似文献   

11.
一.初入撒哈拉的自然之风 发表了《惑》《异国之恋》等作品之后的三毛,十年中几乎没再发表作品。这十年她去读了大学,也体验了爱情的滋味,更远赴西班牙求学。十年的人世变迁、岁月积累,使三毛变得更加的成熟、别有韵味,但也更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向往自己的理想之地——撒哈拉大沙漠。  相似文献   

12.
<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期待,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还需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必须繁荣文化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文化创作者的社会责任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兴盛关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只有文化创造充满活力和正能量,才能永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相似文献   

13.
三毛,我知道你远行了。听说,人的灵魂是最自由的,可以越五洲,穿宇宙,三毛,你行吗? 不知为什么,当我看完了潘向黎写的《三毛传》后,我把你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联系起来了。我感到你的远行是被一种无形的东西促成的。 在一篇《祝福》读后感里,作者这样诠释无形:“人对无形的事,总以为是没有,也便不很留心,其实它的利害,它的可怕,较有形的要大十倍百倍……千万万倍,就是因为它无形,不为人们留心,也便不易察觉,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坛,刘震云以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对生活和世界的积极思考及其特异的个性气质而卓然不群。他接续了鲁迅的国民性枇判精神,并在此基础上鞭挞得更加彻底和无情。对主流意识形态,他一直保持阻拒和对抗的态度。对于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和启蒙理想,他也毫不客气地予以解构。在日益市场化、世俗化的语境中,当意义"缺席"已成为时代普遍的精神症候,刘震云依然迷恋于意义的诱惑和价值的追寻。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论述刘震云的小说,以期凸显刘震云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手机文学是电子信息传媒时代的新文体,它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观念,本文对手机文学的个性、创作技巧进行阐述,从中领略其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学创作中,作家的个性气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使作家具有独特的感受力,影响作家的选材范围,对作家艺术构思中的想象、情感活动的独特性起重要作用,对作家艺术传达方式和手法的独特性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意义疗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兰克尔提出的意义疗法是一种针对人们生命的无意义感和心灵空虚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它肯定了生命中的意义与价值,引导来访者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疗法理论以意志的自由、意义意志以及生命意义三个相互关联的假设为前提,弗兰克尔指出创造和工作、体验意义的价值以及对不可避免的苦难所采取的态度是获得生命的意义三个途径。意义分析法、矛盾意向和非反思法是意义疗法常用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9.
作家三毛的一生经历坎坷。她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坎坷中不断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也就是一个青春的梦幻。三毛各个阶段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她幽深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出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好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是我国末代杰出的女诗人,以往对她的研究多侧重于她作品的艺术成就。本则就李清照个性与创作做一探讨,以期将其个性对创作的影响作一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