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我从多年的新闻报道工作中,深切体会到采写新闻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搞“合理想象”。记得我初编厂内《好人好事》专刊时,自己写过一篇人物通讯。所采写的主体事实是准确的,但在行文中想描写一下主人翁的肖像,在采访中我却忽略了他的眼睛的大小,于是来了个“合理想象”。把他写成“中等身体,大眼睛……”。专刊印发下去,这个同志所在车间一片哗然,竟拿他开起玩笑。原来他长的是一双细长的小眼睛。还有一次,我在处理一篇稿件时,也犯了“合理想象”的毛病。文中一人名,看起来像个女同志的名字,我就挥笔在文中添了个“她”字,而事实上,这位同志却是个男同志,报纸刚刚发至车  相似文献   

2.
我这个名字近年来散见于全国不少报端。于是,许多热心的同志给我写信,尤其是青年朋友的来信较多,要我谈一谈“经验”。其实,我在新闻战线上是个“大龄新兵”。虽然今年已交47岁,可文化素质差,只读过小学6年级。置身于一个小小的中堡村,一年之中也能上稿百余篇,秘诀究竟在那儿呢?我回顾了一下近  相似文献   

3.
解题之前,先举一例: 一次,我们单位有位通讯员采写了一篇党委改进作风的报道,文章写得漂亮,但是内容真假参半,有些荒唐,被报社采用之后,引起了舆论哗然。一些同志要找领导对质辩论,弄得党委十分被动。党委在会上宣布这篇报道是假的,并做了一些工作,方挽回一定影响。经过这样一折腾,一些读者说:“这样的报道,还不如不写。”“还不如不写。”不写,在刊稿登记本上是零;还不如零,那岂不是负数吗?文章很漂亮,刊用时位置又很醒目,但是失真,就显得十分丑陋了。这岂不象代数中“正负相乘等于负”的公式吗?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有幸第二次参加了本师新闻报道学习班。在实习采访中,有位同学在一天之内就采写了四篇稿件,在分寄时,他叫我看了一下,我看后直言不讳地说:“写得比较成功,只是有。两篇标题不怎么样,最好改一下。”他听后莞尔一笑道:“嘿!只要内容能中编辑的眼就行了。”他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那几天报社沈编辑为了修改学员的新闻标题,整整一上午冥思苦想的情景;并由此联想到有些通讯员在拟制标题时那种不可取的依赖思想。这些同志认为只要把内文写好,就算完成了一篇稿子的全部任务,心想编辑一定会给加上一个漂亮的标题。殊不知,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往往是作者与编辑共同努力的结  相似文献   

5.
“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这是不少人的阅读习惯。一本书封面设计没特色,难以引人问津;一篇稿,标题“平铺塌”,也调动不起读者的兴味。标题像人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探知文章独特的主题和意蕴。好的标题犹如美人顾盼传神,具有勾魂摄魄的力量,让人看了第一眼就放不下。要使新闻作品吸引人,必须在新闻标题上下功夫。邓拓同志曾经诙谐地说过:“谁要是给我想出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  相似文献   

6.
记者张沪     
《一个“场外记者”》在去年第十期《新闻战线》刊出后,象石子掉进池水击动片片涟漪,在新闻界引起了回响。有的同志为记者采访受到限制鸣不平,还有不少同志对张沪的“韧性采访精神”表示赞扬。我怀着同样的心情,去北京晚报了解这位“场外记者”的好经验。问到编辑部里的同志,都向我称赞张沪。只有张沪自己,一再说明,她三十年前参加了新闻工作,现在才开始学步,只能算个“老学徒”。  相似文献   

7.
今年四月间,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分清“滥发”与“该发”的界限上钢三厂发给一批科技人员一万八千元奖金》的短消息,有近20家报纸采用。消息发出后,不少同志对我说,这条消息发得及时,说出了大家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心里话。通过这次采写活动,我又从中得到了不少体会。其中感受较深的是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记者如何做到既热又冷、热中有冷的问题。说得更明确一点,也就是记者怎样才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自发行以来,我是期期看的。有很多好文章使我受益非浅。其中“读者论坛”办得很好,文章短小,小中见大,切中时弊,颇有启发。但新出版的第三期禾子同志的《不科学的科学报道》一文应在例外,看过之后,实在忍俊不禁。因贵刊读者多在新闻界,所以拟一短文,讲点意见。其一,禾子同志开首云:十分荒唐的耳朵认字奇闻,经“有的报纸明确指出用耳认字违反科学之后,还有不少人不以为然”。原因何在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某些报纸尤其是有些科技报作了不科学的报道。”奇怪的是禾子同志为什么不琢磨一下,科技报登过之后,至今(以北京一般读者所见)已有五家全国性报刊(算贵刊则六家)发表十篇(可见此事之大)文章指出反科学了。“笃信不疑”、“不以为然”者仍“不少”,同样“白纸黑字”难道地方科技报威力  相似文献   

9.
近来,国际舆论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不少议论,特别是对我党领导核心的年轻化,推测甚多。在党的十三大会议召开之前,更是众说纷纭。针对海外读者和新闻界关心的问题,新华社于9月1日对国外播发了题为《中国领导层的年轻化——一个积极推进的过程》的新闻分析,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这篇新闻分析系统地阐述了小平同志关于领导层要“年轻化”,防止领导机构“老化”的战略思想。稿中不仅列举了解放初期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年  相似文献   

10.
1983年,我开始写稿,一连发出30多篇,别说河南日报、省电台,就连河南农民报也没沾上边. 我心想,也许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不写了。自从县广播站编辑徐明法同志给我牵线订(?)《新闻爱好者》以来,我每月都能看到杂志上有不少通讯员下苦功写稿的动人事迹。比如在《通讯员园地》里刘志勇的秘诀和新闻敏感,总结了写稿要“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和“手勤”的体会.在他发表20篇  相似文献   

11.
胡真及《我的出版观》●宋木文胡真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老同志,人们常以“花甲之年”来赞誉年高者,而胡真同志入党就有一个“甲子”了。我尊重老同志,对胡真同志的尊敬还有更深层的缘由。我同他从相识到相知大约也有二十个年头了,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胡真同志主持一...  相似文献   

12.
近日收到某报“寄来稿酬币5元”,得知自己所写一篇约500字的言论在1个月之前被这家报纸刊用。不过,这“稿酬币”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汇单或现金,而是“请”我“持此单到本报财务室领款。”面对这5元“稿酬币”,我犹豫了:我所在地与这家报社相距20多公里,往返车票虽说也是5元,  相似文献   

13.
小吴同志:你要我谈谈新闻的“新”字,什么叫新?如何求新?如何求到新?这是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个很重要的题目。新闻,首先是个时间上的概念,就是要写最近发生的事情。当记者的,没有时间观念,一篇稿子磨半年,磨出来已是“沉舟侧畔千帆过”了,哪里还有新闻价值。当然,在这方面目前尚有许多不能尽如人意处。报纸上的旧闻甚多,“三中全会以来”、“去年以  相似文献   

14.
写杂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写好杂文? 夏衍同志给《杂文报》写了一篇小文章《杂文三忌》(《人民日报》也转载了),他认为写杂文忌三点:一忌教条八股,二忌“怕”字,三忌冗长。他从“忌”的角度讲了杂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今天从“贵”的角度讲。杂文“贵”在哪里? 我先念唐弢同志的一封信。二十年前,我在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学习,当时唐弢同志也住在中央党校编教材。我就把自己写的几十篇杂文剪报交给他,请他看看,提提意见。唐弢同志挺认真,看后写了封信给我。那时我三十出头,勉强可以算个青年。唐弢同志是老前辈了,他专门写了这封信,体现了他对青年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这封信中这样写道: ……今晚灯下,把全部剪报读了一过,其中有好些篇,报上发表时我就读过的,而且至今还留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报道北京申办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的结果,首都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都作了两手准备。得,发这一套稿子;失,发另一套稿子。人民日报也是一样,充分作好两手准备。撰写评论的任务交给了我。得,发一篇社论;失,发一篇评论员文章。总之,得也评论,失也评论。 接受撰写这两篇评论的任务之后,我到北京奥申委采访新闻发言人吴重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他是权威人士,是专家,必须虚心向他请教。我问:“能不能给我透个底,得,或是失,”他不敢下结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谁也说不准。毫无疑问,我热切盼望申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不少朋友写信向我倾吐了新闻写作过程中的麻烦事,中心议题是写了篇批评稿或发了篇言论稿被人“对号入座”,引来烦恼,甚至遭到打击,轻的也被弄双“小鞋”穿穿。这样,不少业余通讯员就此洗手不干了。开始写稿.我曾抱着“歌德派”的宗旨,不写批评性的新闻。后来学会写小言论时,往往都是针对现实中的不正之风进行抨击,这样也带来一些麻烦事。但是我这个人有个(?)脾气(?)越是有人反对写或指责,偏要写。有些人询问我:“胆子为何如此大?”我回头小结了一下,觉得胆大来自真实! 1985年春天,我进城办事,路过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办的画廊,看到上面登载了“性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我搞报道已有4个年头了,虽被军内外报刊采用过一些稿子,可都是些“小不点”,甚至只是三言两语的简讯。有人劝我写些“大块头”,我也想写几篇一鸣惊人之作,可就是写不出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出“大块头”的稿件?54951部队别培海别培海同志:作为一个已有4年采写史的老通讯员,想写出点有分量稿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定要明白,有分量的一鸣惊人的稿子不一定非是“大块头”不可,有些“豆腐块”新闻同样也很有分量,同样受读者欢迎。你注意到每年被评上奖的好新闻了吗?它们不少是几百字的短新闻。能写出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一位同志兴高彩烈地来找我:“小孟,这篇报道看了没有?你看人家写得多好呀!”我接过一瞅,原来是1987年10月11日《河南日报》二版登载的成海、李瑟二人合写的消息《“冒富大叔”吴天喜张贴文明经商告示》,文中不少地方还被这位同志用红笔勾了红道儿。“有眼力!”我不由称赞这位门外汉。其实,我早就被这篇消息吸住了,反复研读之后又把它剪贴到存报册子里。这篇消息报道了镇平县经营清真冷冻厂的个体户吴天喜经营讲信誉,不坑人骗钱的事儿。事情虽平  相似文献   

19.
长短浅说     
我在与爱好写小说的同志接触中,不少人说:“千儿八百字的作品写起来没意思。”其理由是:篇幅太小,内容装不了多少,情节也展不开,更谈不上刻划人物,描写景物了。还有的说短的没份量,读者读了没印象。在我接触到的稿件中也发现,不少作者虽然在作品的题尾注上“小小说”、“微型小说”之类的说明,但百分之九十九的作品都在三、四千字以上,也可能是上述原因吧!写短的真的没意思和没有份量吗?我看不尽然。鲁迅先生的小说有许多是千二八百字的。如他的名著《一件小事》,只有一千一百  相似文献   

20.
自从家里装了宽带以后.我从网上下载并安装了不少好东西,以至于桌面上的各种文件图标多得几乎都要从电脑里跳出来了!还有那个超长的“开始”菜单.找个程序差不多都要把眼睛看花了。 还好一个叫“光速启动”的桌面图标管理软件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它提供类似于QQ风格的界面.还带有浮动控制条.管理起文件与程序来十分方便。经它整理后,我的桌面上只留下了漂亮的墙纸.真是清爽啊。那它到底有哪些神奇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