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1978年是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种体制适应了我国当时的现实,在奠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日益暴露出其历史限局性;1978~198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先行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试点改革时期,以农村家庭承包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经验:1982~1992年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至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时期,纵观2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历来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基本涵义。中国农村经济体制能够获得成功,这里面有文化因素在起作用。领袖文化(如领袖的理论、观念)常常充当着“火车头”的作用;社会文化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农民文化挺掀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中的农村金融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性因素。农村金融体系是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核心。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资金倒挂、功能缺失等方面的严重问题。“贷款难,融资难”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所以,政府从政策上、经济上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实施有效保护,建立健全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WTO后对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和主攻方向,也是当前形势所迫、农民所盼、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农村经济随宏观经济软着陆后再腾飞希望之所在。农村经济的实践表明,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农村经济体制转变是完成农业产业化使命的首要条件。通过农业产业化,可以改变传统农业产业组织状态,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认识并发挥政府宏观行政职能,可以保证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和两个根本性转变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遂宁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要发展遂宁市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广大山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所以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秦巴山区为例,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条件与思路的战略分析,提出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在社会改革系统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性,无法替代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体制外改革时期的经验,不能适用于体制内改革。中国改革的成就及前苏联改革的挫折,也不能成为轻视政治体制改革的理由,当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特别是国企改革全面展开的时候,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必须摆到比过去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通过示范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仍在继续发展,但与80年代的辉煌相比,今天的情形已经不容乐观。纯农户的收入增长速度连续下降乃至出现负增长,不仅表明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遇到困难,更影响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增长。为扭转这种局面,近几年“政策变量”的作用似乎得到加强,但是,政策变量中的“改革内涵”缺乏力度,或说政策未包涵“政治”,而过多地集中于对发展的“指导”。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施实效果,必须调整政策,而调整政策的前提是认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要求把农村微观经济组织改造成能够对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化作出及时而又灵敏反应的市场主体。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废除政社会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迂培农民。这个改革相比城市政企合一的国营企业制度改革要容易得多,因为生产资料所有权并不属于国家。  相似文献   

14.
西部农村经济增长的出路在于农民对生产技能的掌握。职业教育终身化是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是知识更新和提高生产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充分开发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利用职业教育优势,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加速西部农村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5.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看,农业发展是滞后的,而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章指出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必须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体制改革,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延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绩效与对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延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突破、全面探索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改革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了延安农业和农村的市场化进程。但农地制度、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等的改革严重滞后。因此,今后还应通过采取在农地制度创新上做章,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乡镇企业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小城镇。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公务员化制度,适度扩大县、乡、村规模等对策,不断深化延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中苏两加先后开启了改革的航程,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按照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模式进行所谓“改革”,其改革的目标、性质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在这方面已经没有可比性,但是,中俄两国都在实现从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两国都处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各个具体领域改革的做法、思路和绩效,仍有不少可供比较和相互借鉴的地方,本从两国改革的实始条件、目标、性质和路径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作了相应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解决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的措施之一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一样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并在沪深股市竞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将上市公司控制权由国家转给股民,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法》,政府依法管理国有股与行使上市公司政治控制权,实现政企、政经合理分开,扩大国民的经济决策参与权,使国有经济决策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推动经济民主进程,以经济民主为先导推动政治民主的发展与民主意识、民主行为的产生。因此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秩序的联结点。是实现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振兴苏北农村经济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构筑新的优势产业,形成强劲的后发优势,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单一经济模式的打破,民营经济正以崭新的姿态活跃于历史舞台,尤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