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共同鉴赏了杜甫的<望岳><春望>后,我正欲满意地离去,却被科代表及一群语文爱好者团团围住.科代表神色诡异地望着我欲言又止,停数秒后终于开口:"老师,您许诺过……""什么呀?"我有点急了."您不是说再有类似<皇帝的新装>的语言材料,就让我们再过演员瘾的吗?"一性急的学生替他说了.  相似文献   

2.
尽管2007年已过去,但提起电影"黑白"分明的<天堂口>和受尽争议的<色·戒>,还有那早以远去的<上海滩>……那或黯淡或明媚的场景,或凄婉或悲壮的结局,或真心或假意的爱恋……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背景--上海.  相似文献   

3.
"何"字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诗经>,可以说西周初就开始使用,"所"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金文中,是个作宾语的名词.在十三经中,"何所……"结构只在<论语>中出现一例.随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加强,魏晋时"何所"作为一个复音节词在文献中频繁出现,仅<世说新语>中就出现19次,到唐代<南史>中更是出现36次之多,"何所……"这种结构作为一种句式逐渐被后人沿用.  相似文献   

4.
<诗经·十月之交>写了昏君暴政殃民等人祸,抒发了"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的忧国忧民之情.传统说法通常把"羡"训为"镎",从训诂学的角度来看旧说似无破绽,但从对文的角度就不免有点勉强.本文认为"羡"当解为"欣喜",<皇矣>"歆羡"为同义连用,二字皆为"欣喜"之意.  相似文献   

5.
郑丽 《现代语文》2007,(12):34-36
正如张清常先生在<〈马氏文通〉读本代序>中所言:"这本著作读起来比较困难.……内容上使人顿开茅塞之处固然很多,可是迷雾矛盾也不少."[1]要真正领悟<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精髓,只有通过仔细研读,做到既能运用当今先进的、科学的语法观点去解读<文通>,又能站在马氏的角度去看<文通>,才能真正拨开蒙在<文通>上的"迷雾".本文欲集中研究<文通>的连字章,并就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周易>之<彖传>与<小象传>可能为同一作者所作,而<彖传>、<小象>则与<中庸>具有相似处,<中庸>之作者乃为子思,因而,<彖传>与<小象>之作者亦当为子思.  相似文献   

7.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二十五简评论了<诗经>中<王风·君子阳阳>、<王风·有兔(兔爰)>、<小雅·大田>、<小雅·少(小)明>等四篇作品.孔子评"<[君子]阳阳>少(小)人",认为诗中写小人般的轻狂之态,有助于准确认识该诗本义;评论<兔爰>诗旨为"<有兔(兔爰)>不逢时",是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论及<兔爰>的最早言论,认为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思想感情,汉代以后尤其现当代多数诗经研究专家对<兔爰>主旨的认识,都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孔子对<诗经>作品研究的贡献不可低估;论"<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礼",抓住了<大田>末章的思想要害,透露出孔子说<诗>的礼学色彩.孔子评论<诗经>作品往往以礼学标准评判优劣,影响了其对文学作品评价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9.
曾经觉得<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有点名不副实.<三国演义>有恢宏的历史,<水浒传>有热血的江湖,<红楼梦>有复杂的人性和与人性一样复杂的写作手段,而<西游记>就是很多个情节相似的故事连缀而已,不好看.后来才慢慢明白,<西游记>不仅仅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读出它的象征意义,它就会像桃花源的洞口一样豁然开朗,展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颜师古注<汉书>,征引古籍达百余部,而簿录类唯有<别录>和<七略>,且二书早已亡佚不存.本文仅对<汉书>颜注所引<别录>、<七略>之佚文加以笺释,从而完善清季以来诸家<别录>、<七略>辑本,以见古本.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课标<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课本未注,或注释有误.现说明如下. 一、"试用"为何意? 原文说:"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其中"试用"未注.或许编者认为"试用"跟现在的意思差不多.<辞源>就将"试用"注释为"在正式任用之前先行试用"(商务印书馆1983,第2890页).人教版的教参将"试用于昔日"翻译为"从前试用他的时候",似乎向宠曾经历过一段试用期.查<三国志·向宠传>并无此说.  相似文献   

12.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之前一直和<礼记>同治.到了宋代,<大学>才被单列出来独自成书.朱熹为<大学>、<中庸>做了章句,并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编排在一起成书<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从元代到明、清一直被列为科举考试用书.但现在所见的朱熹<大学章句>已改变了原貌,<大学>的面貌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各个时期对<大学>的研究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13.
<守财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课后练习第三题把<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等相提并论,都判为守财奴形象,这对学生是个严重的误导.  相似文献   

14.
<左传>、<国语>所记载春秋时人应用<周易>筮占或论事的例子,上承上古三代筮法,下启两汉易学,是<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珍贵材料.春秋时期的占筮开始了<易>学哲学化的进程,是<易>学史上义理派学说的滥觞.  相似文献   

15.
<论孟精义>是朱熹把北宋诸多理学家解读<论语>和<孟子>的精义结集而成之作.理学家们惯于从<诗经>中阐发义理,在读<诗>方法上具有借<诗>释<论>、<孟>和以"理"注<诗>的特点,在解读<诗经>理论时,他们重视其陶冶性情、经世致用和风化人伦的作用,强调孔子的<诗>、<礼>并重思想,并从圣人的中和之美、尽善尽美的言论中阐发<诗经>对先王之礼和古代正乐的承载,将内圣和外王统一起来,反映了他们对儒教圣王贤德的遵守.  相似文献   

16.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解放之后,以金陵局本为底本的<史记>成为最流行的版本,但此本仍算不上是善本.暨南大学张玉春教授利用北宋类书<太平御览>所引<史记>与今本<史记>进行校对,指出了今本<史记>的某些讹、误、衍、夺,丰富了<史记>异文的研究.本文就张玉春<今本〈史记〉校读记>一文有待商榷之处加以探讨,希冀为今本<史记>整理研究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班固作<汉书>,汉初部分多袭<史记>,因此<史记>与<汉书>重合的部分,成为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好材料,并可能由此窥见<史记>原貌.本文仅就<史><汉>异文略作考辨.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8.
刘婷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3):56-58,67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徐兢随使高丽归国后写的一部奉使记,为研究宋丽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在运用这一史料的基础上,探讨徐兢生平、随使时间及<图经>的撰成时间等学界有分歧的相关问题.<宋史>无徐兢传主要是因为<宋史>撰修者并未真正见到附有张孝伯<行状>的完整版本<图经>.  相似文献   

19.
释"牿"     
刘艳丽 《现代语文》2006,(8):122-123
<说文·二上·牛部>:"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1]<说文解字注>中说:"<费誓>:‘今为淫舍牿牛马.'大小徐本皆无‘淫舍'二字,今刊本妄增之.此许偶遗二字,非必许所据<尚书>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获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获穽安得伤之?<周易>:‘僮牛之牿.'许及九家作告,郑作梏.刘、陆作角,不训牢也."[2]  相似文献   

20.
<镜花后缘>是<镜花缘>的续书、仿作,在新加坡<星洲晨报>1910年1月至6月连载,未刊完.这部新发现的续书、仿作,对<镜花缘>的读者和研究者来说,意义重大.文章将<镜花后缘>与<镜花缘>文本互涉的续书、仿作以及西方思潮进行比较,分析了作者创建男女平权的和谐社会、关注性别和种族关系的创作意图,认为该文本与<镜花缘>的其他续书、仿作一样,属于女性乌托邦的亚文类.美国现当代作家汤婷婷的英文小说<金山华人>是这个亚文类跨语种、跨地域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