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仕洪 《湖北教育》2009,(10):28-28
“开小灶”,美其名曰培优补差。在倡导教育和谐发展、均衡发展,学生发展机会均等的背景下,教师给学生“开小灶”,是因材施教的必然选择,还是在某种利益驱使下的无奈之举?本期以此为话题,希望对广大教育上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经常听到有教师发牢骚说:某某学生的课堂纪律太差了,怎么教育也不行;某某学生成天上网,真拿他没办法;某某学生“早恋”,家访都好几次了,就是不改……诸如此类的无奈话语。总之,就是学生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最后导致教师放任其自流,学生也丧失信心,甚至个别学生破罐子破摔,不能自拔,最终教师和学生都陷入困境。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效果又不好,这只能说明教育因方法不当,而显得苍白无力,对学生问题的无奈和无助。  相似文献   

3.
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也是诸多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直接左右着对教学成效的认识、对教育目标的达成度的判断、对学生发展程度与水平的评判等,甚至影响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缘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许多“无奈”的现实,笔者认为,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素养就成为解决新课程实践中“无奈”所必备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每个班级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油盐不进”的“后进生”,让教师头痛而无奈。“后进生”的转化成为许多教师头疼的工作。某些教师说,转化“后进生”,就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后进生”所谓的爱往往带着怜悯,所谓的尊重也只是各取所需、相安无事的表面“尊重”。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听到有教师发牢骚,说学生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其实,这些教师本身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因工作方法不当造成了德育失误,从而显示教育的苍白无力,对学生出现问题的无助和无奈。这些学生果真如此“令人讨厌”和“不可救药”吗?决不是,关键是这些教师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终失去了教育的最佳时机。本文对教师德育失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现在教育界祟尚赏识教育,认为靠激励手段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一至不能谈“批评”,甚至谈“惩罚”则色变,似乎说到“惩罚”教育就是体罚或变相体罚。随着新闻媒体频频报道教师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的“丑闻”,对教师的指责声使得学校、教师面面相觑,草木皆兵,仅仅靠爱心、耐心去说服教育学生,可是当遇到屡犯错误的学生时,耐心教育有时显得力不从心,苍白而无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出现了中小学教师不敢管学生的教育“怪”象。随着学生权利不断增加,教师的学生管理权不断削弱,中小学师生权利保护失衡。教师行使学生管理权引发与学生及家长、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纠纷凸显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之间的管理边界不清晰。中小学教师陷入“自我伤害”的困局,无奈选择放弃学生管理权。为突破困局,国家通过修订《教师法》和制定《中小学教师依法执教行为规范》以平衡师生权利,明确教师管理尺度,加强教师的自我保护和事前防护,规范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法院对教师的处罚权限,使我国中小学教师能安心依法行使学生管理权。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校的教育任务偏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够公平、公正,广大教师、校长、学生和家长都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境地。对此,作者深感焦虑,提出改变现状的关键是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教育不再有“痛”,不再生“恨”。  相似文献   

9.
重视“教育”观念,忽视“学习”意识市场经济时代,教育同样应该强化服务意识,但是我们在教育与学习之间更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预定了规划(按自己的设想)进行传授知识,成为教育的卖方市场,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销售自己的知识,逐渐形成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市场,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沦为从属地位,学生成为知识的购买者,成为教师备课计划的被动、无奈的接受者。重视教师“主导”,忽略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45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知识,深熟重点,精心设计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当今教师的评价和认识可谓角度独特、观念创新。长期以来,教师受人尊敬无可厚非,教师的奉献精神被喻为“春蚕”、“蜡烛”也是理所当然。然而,作者却认为在当今教育“以人为本”的呼唤中,关注人性的回归、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的本质,以往教师这种“奉献式”的教育,对学生来讲只是一种“偶像式”的化身,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无奈和牺牲。为此,作者提出了教师要与学生一道成长的教师角色观,并从“教”与“学”两个不同角度阐述了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国华 《考试周刊》2011,(62):94-95
以教师单边活动为主的课堂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因此这样的课堂就表现出很多的无奈与低效。教育应该是一首诗,守护着学生的心灵。创建富有“诗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是当今教育同仁必须引起重视的事。  相似文献   

12.
重视“教育”观念,忽视“学习”意识 市场经济时代,教育同样应该强化服务意识,但是我们在教育与学习之间更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预定了规划(按自己的设想)进行传授知识。成为教育的卖方市场,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销售自己的知识,逐渐形成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市场,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沦为从属地位,学生成为知识的购买者,成为教师备课计划的被动、无奈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13.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分数高可以迈进好的小学、中学乃至重点大学,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家长对学生及教师的考核…  相似文献   

14.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  相似文献   

15.
许多教育学者在描绘未来理想的课堂教学时称,课堂中不再有“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及“学生式的教师”。这里是倡扬“教学相长”、“师生平等”的教育教学理念。但,这并非意味着取消了教师引导的作用。在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中,教师溶入学生但决非淹没于学生之中。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一片好心,却不能为学生所理解,教师的话对于学生具有了不可接受的意义,尽管教师一方用心殷殷、言辞谆谆,但学生一方却置若罔闻,无动于衷,热诚的教诲收到的回报是不被理解的冷漠,甚至是由于误解而引起的某种程度的抵触和对抗情绪。近年来,这种被心理学称为“意义障碍”的现象常使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陷于非常尴尬、无奈的境地。面对这种困境,我曾满腹牢骚,人前背后,埋怨学生“不可理喻”,甚至大动肝火,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从事教学,有很多的无奈。教师的家中有很多的农活,也无更多的钱去添置书这种“奢侈品”,所以很少有空读书,也很少有书可读。学生更是无钱订书、买书,知识面狭窄,能力偏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结果是教师教得“涩”,学生学得“苦”。  相似文献   

18.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抹煞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应当反对的;但鼓吹儿童中心主义,否定教材的系统性,把教师的作用降低到“顾问”的地位也是错误的。“学生中心论”把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仆人”,这也是无视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9.
我看到很多教师执教“乘法分配律”时,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学得吃力,无奈,事后只好进行大量的练习,但效果还是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小学毕业了都还不会灵活运用.最近,我有幸目睹了徐老师上的一堂课,有所感悟,现将其课堂活动的精彩片断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20.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校长邵喜珍诉说了当前教师的无奈和焦虑:“由于片面强调赏识、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导致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保护,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根本就不敢管。”她认为,教育需要适度的惩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