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一)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改实验丁有宽是广东省潮州市六联小学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他同时还有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全国农村作文研究会顾问等多项社会兼职。丁有宽同志是以其颇具特色的“读写结...  相似文献   

2.
《成才之路》2011,(18):2-F0002
1999年.在第二届“全国丁有宽教衬教法研讨会”上.时任全国小学语文学会理事长高惠莹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学经验为:“高远的境界、执着的追求、科学的依据、突出的贡献。”她认为。丁有宽的教改经验不仅是广东教育的一面旗帜.而且是全国小学语文教改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学语文教改的一面旗帜──论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法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高惠莹这次召开的“全国丁有宽教材教法研讨会”,是总结推广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学术会议,也是一次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中国跨世纪发展的研讨会,因而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小学语文教改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南昌市的教改实验工作,以中学语文学科为龙头,起步较早。南昌二中特级教师潘凤湘,南昌三中特级教师张富的语文教改实验,始于五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两项实验得到很大发展。近几年,省、市教研室和学校相继召开大型讨论会,总结、宣传、推广他们的经验,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一时期先后上马的其它一些教改实验,有南昌三中特级教师黄恕伯的多侧面物理教改实验,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张敏进行的小学语文“说写能力训练系列化研究”实验,南昌  相似文献   

5.
正语境教学法作为语文教育领域新兴的教学观念,语境教学研究以其强烈的继承性、创新性、民族性与应用性,顺应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它在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方面,将对语文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小语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虽未明确提出语境教学法,但其教学实践——"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与语境教学实是一脉相承。本文将以语境教学观的基本原理为基点,浅析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改实验。"语境教学  相似文献   

6.
丁有宽"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教改实验是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较大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之一。其"读写结合"的理念与实践对解决当下作文教学"无知识""无教材""无序列""无方法"等问题仍有借鉴意义。学习丁有宽"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经验,可着重关注其"读写结合,由读学写"的作文教学的路径、五十个记叙文写作基本功以及五步训练教学阶梯。丁有宽"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是我国当代作文教学知识的一次系统建构,对我国作文知识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正在全面实施。凝结着丁有宽半个世纪教改实践经验和心血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是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好教材。 坚持语文教改的正确导向: 效率与科研 建国50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走过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它始终围绕着“多快好省”还是“少慢差费”这样一个教学效率问题开展争论,进行改革。丁有宽老师紧跟时代步伐,坚持语文教改的正确方向,在我国小学语文界闯出一条实现多快好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新路。 60年代初,教育家林砺儒针对50年代语文教学严重受到左倾思想干扰…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前后涌现出许许多多敬业维扬、贡献杰出的特级教师。丁有宽即是其中佼佼者之一。40多年来 ,他扎根农村教育 ,虽道路坎坷 ,历经磨难 ,但不管逆境或顺境 ,仍矢志不谕 ,风雨兼程 ,阴晴无怠 ,呕心沥血 ,“咬定青山不放松” ,投身于教学和实验研究之中。特别是他多年来从事的“读写结合 ,系列训练”和“教书育人 ,转化差生”两项教学实验 ,硕果累累 ,令人瞩目 ,影响及于海内外。丁有宽本着“爱心是根 ,科研是本”的教改指导思想 ,着力于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和教材教法的的改革与建设。先后出版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小…  相似文献   

9.
2001年10月,在广东教育学会丁有宽教育理论与实践专业委员会成立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全国丁有宽教材教法科研成果展示暨研讨会”在高明市召开。来自全国12个省市开展读写结合教材教法实验研究和推广的专家、教师等4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丁有宽教材教法是一项实验时间较长、取得显著成果的教改试验。由丁有宽主编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自1987年编成出版试用起,历经多次修订、审评、推广,2001年,又根据新颁布的课程纲要的精  相似文献   

10.
广东潮州市六联小学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丁有宽老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读写分离等问题,先后进行了8轮“读写结合”教改试验,40多年如一日,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教学改革之路。那么,丁老师的“读写结合”有何特点?读与写怎样结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为了能够说明问题,这里先从丁老师的一个具体教例谈起。  相似文献   

11.
朱作仁 《江西教育》2002,(19):16-17
名师简介:丁有宽,1929年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浮洋镇六联小学特级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他长期致力于“教书育人,转化差生”和“读写结合教材教法”两项科研实验。专著有《我与顽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小学生记叙文读写学习法》、《小学生记叙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教例与经验》、《小学语文读写同步系列训练》、《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8本。主编、编写的五、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被国家教委推荐全国试用。曾获党和国家颁发的国家级部级荣誉证书20本和金质奖章8枚,立大功三次。  相似文献   

12.
读写结合文道统一——澳门青洲小学采用丁有宽主编《语文》教材的体会□澳门青洲小学校长胡培周笔者于1986年春出席在深圳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年会,认识了丁有宽老师,并通过会上的“丁有宽小学语文教改展览”,初步了解了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笔者觉得...  相似文献   

13.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观提出.把“学识和智慧的果实”带给学生.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时.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是独立研究发现新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空间。语文教改中也多次提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在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相信.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不能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脱节。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2009,(12):71-71
丁有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他被誉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奇葩”;他被邓小平赞誉为“打不死的小学教师”,他是以个人名义主编语文教材获国家审定通过,并列为与世界各国交流教材的第一位小学老师。他正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丁有宽。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这样表述她的兴趣观:"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文章根据教学的多年经验,通过四个方面探讨了激发、培养、发展、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工作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教学技巧,还要增强教研教改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教学手段,同时要广泛涉猎心理学知识,善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综合推进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语文教师当具备较强的教改教研能力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新经验、新模式、新成果层出不穷,语文教师要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论丁有宽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模式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田本娜丁有宽同志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所以取得成功,首先是他有一颗献身儿童教育事业的爱心,这是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进行教改实验的强大动力,其次,他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他善于抓主流、...  相似文献   

18.
我市的教改实验工作,以中学语文学科为龙头,起步较早。南昌二中特级教师潘凤湘、南昌三中高级教师张富的语文教改实验,始于五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两项实验得到很大发展。近几年,省、市教研室和学校相继召开大型讨论会,总结、宣传、推广他们的经验,在省内外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一时期先后上马的其它一些教改试验,有南昌三中特级教师黄恕伯的多侧面多环节的物理教改实验,南昌十九中王运遂的语文“读、写、改”一条龙实验,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张敏的“说写能力训练系列化研究”实验,以及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小语“注音识  相似文献   

19.
《寻梦十年——乡村特级教师傅登顺语文教改观》作者:傅登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5月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语文教师普遍不被看好。除了教育体制和语文学科本身特点等外在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原因,就是语文教师对语文知识、教学细节和学生学习需求缺乏足够的敏感。教学敏感这个话题源自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一段话:假如有一位商人、一位植物学家、一位诗人同时在看一朵鲜花,如果他们每个人都遵从自己的思考习惯,那么会对同一朵鲜花产生三种不同印象,引起三种不同的态度。商人总想着  相似文献   

20.
在蓬勃的语文教改大潮中涌现出来的魏书生老师的“知识树”,于漪老师的文学作品教学八法,以及特级教师的“古文教学六法”等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要想尽快摘掉语文教学少、慢、差、废的帽子,就必须重视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探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