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课文写的是初冬时节农付的美丽景色。作者采用比较的方法写了各种景物的不同特点以及人们在不同时间里观景时的视觉差异。在景物描写方面遣词用语准确得体,恰到好处。下面就本文的比较写法以及与之相应的对比教法作简要分析提示。一、对景物不同视觉的比较作者描写初冬时节农村的美景,时间选择在早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六年制第三册31课《初冬》是一篇写初冬雾景的短文。课文写了初冬的早晨,浓雾弥漫之际和雾散以后的景象变化,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可分两大段。第一段(第1—4节)由远到近,从上到下描绘了雾中的景象。第二段(第5—8节)从天空到地面描绘了雾散后的美丽景色。课文中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雾中和雾散后景物的不同特征,还运用了比喻和一些叠词。  相似文献   

3.
《初冬》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最后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初冬季节早晨自然界景物的特征。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二年级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可采用对比的方式去安排教学环节。插图对比,了解大意,培养观察能力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并排而立,是课文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4.
<正>正比例关系是一种函数关系,是从运动的、变化的、一一对应的角度来研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变与不变的规律。"正比例的意义"是学生系统探索函数关系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是片面的、表层的,学生只是形式上的模仿,未能真正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正比例意义"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形式模仿走向真正的意义建构呢?一、在情境中感知概念课件演示:一艘船在水面上航行。  相似文献   

5.
对比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对比阅读的内容,通过词的对比、写法对比、意境对比,让学生悟得语言的精髓、习得表达的特点、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层解读文本,获得更高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陶罐和铁罐》是义教第七册的一篇二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但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针对课文对比性强,对话生动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法和以读为主的方法来突破课文重点.  相似文献   

7.
《机械知识》课程包括四大部分,每一部分独立性很强。本文介绍如何巧妙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写的一篇力作,小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孔乙己一生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在教学中,我运用对比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初冬》教案芜湖狮子山小学黄玲教材重点:雾中的景色;雾散后的景色;初冬的景色的特点。教材难点:几个比喻句的理解。教学要求:1.了解初冬自然界的景象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2.认识本课生字词,体会五1“迭词和三个比喻句的作用。3....  相似文献   

10.
不要再说了白发苍苍的爷爷已经是无怨无悔我们还絮叨什么?初冬我们都不能忍受还有什么可以诉说?这么粗壮的枝干啊不是一夜或者瞬间的壮举啊这一切都是一个一个和另一个初冬到深冬甚至一个季节到另一个季节的跨越和等待我不敢渺谈人生可我,可我看穿了树的四季归来吧人生自由自在  相似文献   

11.
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将相和》教学一得王彩萍(萍乡市北星小学)《将相和》一文,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以国家利益为重,注重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爱国保国,知错就改的精神。"将"与"相"的...  相似文献   

12.
道达 《初中生必读》2007,(11):32-33
初中化学中有不少知识之间存在着既相似(相同)又相异的关系.现以与"碳"有关的知识为例,将具有此类关系的内容加以归纳与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这部分知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善于运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含义、特点,并不等于能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成功地运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与教学要求。选定教学方法后,设计教学过程,也要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恰当地配合运用。中学地理设计教学过程的前提有:1.深刻理解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材各知识点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教材重点、难点与关键。这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依据。2.根据各教学方法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在…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特点观察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初冬自然界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   1.看图学文,理解词句,了解初冬早晨的景物特点;   2.练习用比喻句说话。   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课件,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初冬早晨的雾中景物图,让学生由远而近地观察画面,并口头描述画面内容,然后,通过课件显示雾散以后的初冬晨景图,让学生由远而近地说说景物的变化。在学生两次口述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课文中虽有一幅彩色的插图,但这幅图并不能显示各种初冬景物的特点,多媒体课体中清晰的画面效果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这种逼真的生活情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愉快…  相似文献   

16.
《初冬》的教学设计胥经华一、教学内容1.词语:初冬、模模糊糊、淡淡、白茫茫、耀眼、射出。(概念;观察、推理)2.三个比喻句:……象……(概念,概括;观察、推理)3.初冬的特点:早上雾很大;收白菜是初冬的田间劳动,只有松柏不落叶。(概括;推理)4.从远...  相似文献   

17.
优化教法培养能力──谈《猫》的教学闻柯《猫》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散文。作者以600字左右的篇幅,把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并寓爱描之情于言语之中。一、整体感知,领会中心此前,学生已学过不少描写动物的文章,但那些文章大都是记叙动...  相似文献   

18.
笔者听过两位教师教学《登鹳雀楼》这首诗,两位教师的教法迥然不同,如“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这两句诗: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学生理解标题中双引号的作用1.师板书“26红领巾真好”。2.请学生看黑板齐读两遍。3.请学生指读课本标题(26“红领巾”真好)两遍。4.师问:通过刚才读黑板上和书上的标题,你发现了什么?生:书上的“红领巾”加了双引号,黑板上没有加。师:说说“红领巾”加了双引号和不加双引号有什么不同。生1:加双引号是为了读时停顿。生2:加双引号是为了提醒我们注意。生3:加双引号是为了好看。生4:加双引号可能有什么特别的意思。……5.师请学生仔细地自读小诗,边读边想:诗中“红领巾”指什么?生1:诗中“红领巾”指少先队员。生2:诗中的“红领巾”…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根据组织者的要求,同一年级的参赛教师必须执教同一篇课文,而且必须上第一课时。四年级有三位教师执教《猫》这一课。他们在课时任务划分上是一致的,都是初读课文,理出顺序后学习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也就是写大猫的部分。但是,在这核心部分的教学上,三位教师的教法却大相径庭。A教师:先理出课文写了哪两个时期的猫,然后明示这节课学习写大猫的段落。在学习前三段时,教师指着课件上的学习提纲问学生:“这只大猫性格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画出课文中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学后开始交流。“我从‘它屏息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