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课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学这篇课,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的基础上。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实现编意图,达到教学目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课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可采取“自问自答,自悟道理”的方式来教学。  相似文献   

2.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学这篇课文,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的基础上,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实现编者意图,达到教学目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可采取“自问自答,自悟道理”的方式来教学。一、感知道理,激发兴趣1.揭题,教学生字“匣”。接着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1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并从中获得启示。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办法。2 .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仍然”、“果然”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归纳段落大意。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 ,了解科利亚挖着木匣的原因 ;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难点 :学文明理 ,懂得事物总在不断发展变化。无论什么事物 ,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 ,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具准备 :课文内容录像带 ,投影片若干张。…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使学生懂得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向科利亚学习,多动脑筋,勤思考。 2.能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  相似文献   

5.
【应用过程】  1.课文第一段 (第 1— 3自然段 )写的是埋木匣。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学生边读边想。在组织学生议论答案时,教师随手先画出小科利亚,然后从科利亚的脚下画起,一步一段,十步十段,最后画上小木匣。 (图 1)  2.课文第二段 (第 4— 12自然段 )写的是挖木匣。按自然段指名接读全段后,让学生想想:科利亚从喀山回家后,为什么开始找不到他自己埋的木匣 ?后来为什么挖到了 ?通过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明白:四年后,科利亚九岁了,个子长高了,步子变大了,所以原先的十步,现在成了五步。教师…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1.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循“设疑(发现问题)——探究(研究问题)——归纳(问题解决)——应用(问题迁移)”的流程,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共同研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以读为本,读中明理。围绕中心议题,自主探究与发现,个性解读,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1.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循“设疑(发现问题)——探究(研究问题)——归纳(问题解决)——应用(问题迁移)”的流程,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共同研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以读为本,读中明理。围绕中心议题,自主探究与发现,个性解读,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近日,本镇名师参加了国家教育资源网网上晒课活动。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一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我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关键视点,以读为本,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读懂、读好、读活课文,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在体验后明白道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9.
《科利亚的木匣》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孩科利亚在举家转移中“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一则有趣的故事。课文文字浅近,叙述精彩,条理清晰。但由于其故事有一定的思辨性,嚼味颇足,故学生要顺利读懂,深入理解,仍有一定难度。但故事所反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童情童趣也与学生的情趣很相投。抓住这一特点,把学生引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的道理。全文1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意义段。第一段(1—3自然段)讲科利亚在刚学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第二段(4—12自然段)讲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家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了木匣。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科利亚从挖木匣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课文中有些地方表现了文章的前后联系,讲出了时间的变化和周围事物的变化,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理解。第二段的开头(第四自然段)是个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分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免划错归属。第二段出现的“仍然”、“突然”、“果然”三个词,是对科利亚挖木匣过程的记录,要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引人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我们已经把课文分成了三段。请一位同学按“先写……再写……最后写……”的顺序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埋匣——挖匣——启发) 2.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相似文献   

12.
《科利亚的木匣》一课,记叙了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区的故事.认识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的重点;科利亚经过思考后对小伙伴们说的那段话是教学的难点.训练重点是在分段的基础上归纳段落大意.如何突破重难点、归纳段意呢?  相似文献   

13.
课文《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讲述了科利亚埋木匣子、找到木匣子的故事,并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引导学生领悟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因这篇课文所在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所以不少教师导学这篇课文的步骤基本上是:先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  相似文献   

15.
《科利来的木匣》一文通过柯利埋木匣、挖木匣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一切事物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教学时,要围绕这一中心,突出重点,释疑解难,扶中有放。一、课堂自读,突出重点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①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课文哪儿节写柯利亚理木匣?哪几节写柯利亚挖木匣?哪一节写科利亚受到启发?2.自学生字新词。①读准字音:匣卜i6)科伙副量(h勾)箱(xidn)德(d6)倍山&i)②辨析字形:‘“巨匠区”;“哩理埋”;‘箱相想”;“倍培…  相似文献   

16.
【教材解读】《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以“木匣”为叙述线索,讲了科利亚五岁时在家门口走十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走了五步,挖出木匣,并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教材解读】《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以“木匣”为叙述线索,讲了科利亚五岁时在家门口走十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走了五步,挖出木匣,并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九义教材语文七册《科里亚的木匣》是前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一篇儿童故事。课文通过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的记叙,告诉人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教学时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一、激情引入,激发兴趣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以采用类比情景法,导出本文读写训练重点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上课时,先找一名学生与教师进行跨步比  相似文献   

19.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品质,是阅读教学毋庸置疑的议题。六年制小语七册第19课《柯里亚的木匣》,是篇叙事寓理,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为了谋求思维训练的深度,讲究教学效益,我针对教材这一特点,一反过去的教法,作了如下几点新探。一、先匿后现,即兴阅读。所谓“匿”,系指教材的某部分内容暂不给学生见面,让学生先行思索一番,在适当的时候再行出现。为什么要“先匿后现”呢?主要是学生对某部分教材的直接偷入,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上所作的思维训练设计。又为什么提倡即兴阅读呢?这是为了摄取直觉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来考虑  相似文献   

20.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反映儿童生活的故事 ,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并从中受到启示的事。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新颖的标题作为行文的线索以“科利亚的木匣”为题 ,既平实而又新颖 :一是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名字———科利亚 ;二是点明了故事是围绕“木匣”展开的 ,也就是以“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叙述的。这样 ,“木匣”这个具体事物就成为行文的线索 ,连缀着人物和事件并贯穿全文 ,使得叙述次第井然 ,条理清楚。二、以对比的写法形成叙述的波澜本文篇幅虽不长 ,但却写得有情有理有趣 ,主要是采用了对比的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