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小红经常把“两个人”写成“俩个人”。一天晚上,小红写好了日记,早早地上床了……她突然听见低微的哭泣声,觉得很奇怪,便寻声走了过去。原来是“两”在日记里哭。“你为什么哭呢?”小红不解地问。“两”字带着满腹委屈对小红说:“我和‘俩’是兄弟,可你却把我们混淆,让我们兄弟俩闹矛盾……”“那你们有什么区别呢?”小红低着头问。“两”字说:“我只有一个读音‘li2ng’,意思有四种:一、表示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常用于成双的事物、量词或‘半’‘千’‘万’‘亿’前。二、表示双方,如‘两败俱伤’。三、表示不定的数目,大致相当于‘几…  相似文献   

2.
有一些文章里,往往“两”、“俩”混用,这是很不对的。“两”是数词,例如:两个、两千、两万等。而“俩”是两个的意思,“俩”后面不能再用“个”字或其他的量词。例如:他们俩是好朋友,小明吃俩馒头等。这里的“俩”都是表示两个的意思。如果“俩”后面用了量词,那就要闹出笑话。例如: 1.我已经收到你的辞职电报,知道你有诚意。现在舆论压力很大,内部争执也不小。我们处境很难,全国都在攻击我们俩个人。 2.……约瑟不向父亲屈服,在外面租了房子同亚德莉一起住.小俩口相亲相爱。上述两例中的“俩”字用得很不准确,很不恰当。  相似文献   

3.
江安县怡乐镇麻衣小学张骑:人教社小语第十一册基础训练1第一题中,两次出现了“liǎ ěrn”(俩人)。“俩”不能同量词搭配,这是知识性错误吗?主持人(特级教师吕谦):“俩”字比较特殊,表示“两个”的意思,本字后边不能再用“个”或其它量  相似文献   

4.
常用汉字中有80%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形旁,一个是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思,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带有“王”字旁的字,如“瑕”、“瑜”、“珍”等。记得在教学“瑕”时,有个学生问我:“瑕”字含有关玉的意思,偏旁却是“王”,为什么不是“玉”呢?是啊,用“玉”字做偏旁更合适,这是为什么呢?课后我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原来在这个字中,我们所  相似文献   

5.
“竞”是简化字,繁体字是“竞”,表示两个人一前一后互相追逐。《说文解字》中说:“竞,逐也。”所以,在开展某些活动时常用到它,如竞赛、竞争、竞走、竞技等。这些词语中的“竞”均表示比赛、争先的意思。“竞”字的意义又可引申为“强劲”,如“南风不竞”,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竟”由“音”和“儿”两部分组成,“音”代表音乐,“儿”代表一个人。“竟”的本意指一个人奏完了乐曲。《说文解字》中说:“乐曲尽为竟。”“竟”的意义又可引申为:1郾泛指一切工作的结束、完毕。如:我们要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2郾表示出乎意…  相似文献   

6.
《<论语>六则》“思考和练习”在谈到“而”字的顺接和转接用法时,曾这样写道:“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我以为似可商榷。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中,两个“而”字虽都表示转接,但在句中的作用却并不表示转折关系,而是表示假设关系,这是一种特殊用法。“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分別表示两种假设条件,“罔”、“殆”则是在这两种假设条件下出现的情况或结果。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到潜江中学去听课,高一的几个学生围住我,就《胡同文化》一课提出了3个疑点,我的回答不能令学生满意,特就教于汪曾祺先生。第一个疑点:学生说,写胡同居民安土重迁那个自然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他们说,一个人只有一辈子,哪有几辈子的我说,这里说“几辈子”读者一下子就能想到是连同这个人的儿孙们。语言是传达意思的,只要读者明确是什么意思也就够了。学生说,不用“几辈子”用“几辈人”不是更明确吗用“几辈子”还容易使人联想到“人死后又托生”这样的迷信说…  相似文献   

8.
我的名字只有一种写法,但是却有几个读法,大家都管我叫多音字,我们的数目还不少呢!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你就清楚了。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多音字:如“重”,读chónɡ,是重复、重新的意思;读zhònɡ,一般表示分量、重视的意思。读音不同、意义相同,但用法上有差别的多音字:如“饮”,有两个读音yǐn和yìn。读音虽然不同,但都可表示“喝”的意思。但在用法上有差别,人喝水就读作yǐn,给牲口喝水就读yìn。单用是一个读音,与别的字组合在一起读音就变的多音字:如“似”,单用读shì,比如“他像睡着了似的”;组成词语后,就要读sì,如相似、类似、…  相似文献   

9.
《新华字典》“是”字义项之说:“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放的是地方”。《现代汉语词典》“是”字义项之说:“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这种从词汇意义上把“是”解释为“表示适合”、“含有‘适合’的意思”于一些例句可通,如以上“是”字前有动词的例句;于一些例句则不通。如“这项技术革新的成功,都是刘师傅,我不过打打下手儿”、“万元人民币可是个数目”等等。显然,字典中那种对“是”字的解释不能概括这种“是”字的用法。现代汉语(包括近代白话)里有一种省略句子成分的“是”字句,我们姑且称之为“是”字省略句。这种“是”字省略句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按照形式逻辑的方法去分析,但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它们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不可能产生歧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科》2004,(9):3-6
正确区分形声字。中国汉民族文字是表意文字,90%以上的字是用“形声”方法造出的。“形声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一个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相同读音的字由于共用一个声旁,因此容易搞混,但是因为所表示的意思不同,形旁又有区别,因此我们要严格区别字的意思,识记汉字字形。如“书籍”与“狼藉”;“裁判”与“栽树”。  相似文献   

11.
﹃俩﹄和﹃仨﹄原是北方口语里的两个数量词今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书面语言里分别替代﹃两﹄和﹃三﹄字但﹃俩﹄与﹃两﹄﹃仨﹄与﹃三﹄的用法是不尽相同的在报刊上曾读到过这样的句子﹃他家有俩位老人﹄﹃小俩口子相亲相爱﹄这里的﹃俩﹄字都用错了﹃俩﹄与﹃两﹄或者﹃二﹄虽同属一加一所得的数量词但其具体用法是有所不同的﹃俩﹄字读li儯不读li儯n犂(两)是两个或不多几个的意思例﹃咱俩﹄﹃只有这么俩人﹄凡是能用数量词﹃两个﹄的地方都可以用﹃俩﹄替代如﹃两个人﹄可说﹃俩人﹄如…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下面这篇小文是已故著名语言学家、本刊顾问吕叔湘先生写的一则语言和记,篇幅虽短,但却抓住了生活中特殊而有趣的语言现象,读来令人兴味盎然。怎样从生活中学习语言,研究语言,本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点启迪。“二”和‘俩”在用法上是有分工的,可是现在常常看见该写‘俩”的地方写“二”。我说“写二”,意思是我还没有听见过有人在该说“两”的地方说“二”,例如,“请您给我er个八分的邮票。”这个写“二”说“两”的趋势发展下去,会不会有一天再也没有人写“两”了,于是“二”变成一个多音字,《新华字典》也不得不在“二…  相似文献   

13.
“是”字在文章中使用频率高,它最主要的用法是表示判断。例如:“他是小学教师”,“九月十日是教师节”。另外它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表示“凡是”的意思。如“是少先队员的,都应佩戴好标志”。 (二)表示“虽然”的意思。如“写是写好了,就是不理解”。  相似文献   

14.
俩两【请你判断】例句:今天是星期天,这俩·个·人准备到公园去照相。【错误辨析】例句中的错误非常典型,是同学们尤其是高年级同学容易犯的毛病。句中的“俩个人”用法不正确。“俩”是一个多音字,读liǎng时,一般组词为伎俩(liǎng),不可作量词;读liǎ时,表示“两个”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粱”和“梁”二字都读liáng,字形相似,但是意思完全不同。前者较少使用,只有有限的几个词语用“粱”字,如:“膏粱”指精美的主食;“高粱”是北方的一种粮食作物;“黄粱美梦”是个成语,是说卢生在他人煮饭时做了一个梦,梦中升官发财,醒来那饭尚未煮熟,以虚幻梦境比喻空欢喜一场,  相似文献   

16.
东的繁体字为“东”,是由小篆简化而来的。《说文解字·东部》说:“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意思是早晨太阳顺着树木往上高升,表现出一种动态,这就是日出的方向,这种说法一直为后代所传说。但现代有些古文字学者却认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东”字像是一个无底的大口袋,里边盛放物品,两端用绳子结扎起来,实际上是“橐”的本字,后来“东”字被借去作为表示方位的字,于是另造一个“橐”表示口袋意思(口袋无底为“橐”,有底为“囊”)。这就是说,“东”字本来是整体象形,不可分割,《说文解字》误把象形字当作会意字了。西是个象形字,…  相似文献   

17.
“出神”与“入神”本是兄弟俩。一天,他们突然间觉得好生纳闷:咦,咱俩一个是由“出”与“神”组成的,一个是由“入”与“神”组成的,而这“出”与“入”又是相对的,我们俩怎么会是兄弟?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去请教博士爷爷。博士爷爷告诉他俩:“按照惯例呢,意思相对的两个字分别组词后,两个词所表示的意思就是相反的。比如:‘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你们俩虽然也是由意思相对的‘出’和‘入’组成的词,但你俩所表示的意思却相近。课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①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②啊!原来小家伙在入神地欣赏一…  相似文献   

18.
〔教例〕教师利用投影出示教材中例1的红花、方框、圆片 ,让学生看图列出算式 :2 +2 +2、3 +3 +3 +3、4 +4+4 +4 +4。师 :以上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争着回答 ,“都是加法算式” ,“每个加数都相同!”师 :不看图 ,谁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如5 +5 +5、10 +10 +10 +10、9 +9 +9 +9等类似的算式 ,还有6 +6+6 +6 +6 +6+6 +6 +6 +6。师写了几个6连加后 ,迟疑了一下 ,停了下来。问 :刚才那位同学说的6太多了 ,老师只记得每个加数都是6 ,却忘了是几个6 ,该怎么办?生1 :让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剖析两个有代表性课例,意在使更多的教师觉醒到那些习以为常、为广大教师所仿效的所谓的“经典之作”正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是应该加以革新的,并认识到教师到底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才好的问题。案例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教材上的例题是:“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下面摘录一段名师上课的过程。生:5 3=8(朵)。师: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意思?生:算式中的“5”表示5朵黄花,“3”表示红花比黄花多3朵,“8”表示红花有8朵。生:老师,…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师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用一句话叙述出来。(1—9)今天 ,我把这几个数字娃娃一同请来了 ,看看这些数中哪个最大?请听下面的故事 :有一天 ,0—9这几个数字娃娃做“排队”游戏 ,9最大当上了队长 ,就骄傲起来 ,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 ,它神气地对0说 :“你呀 ,没头没脸的 ,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 ,圆圆的眼里流出了眼泪 ,于是悄悄地走掉了 ,1也随之走掉。(多媒体出现第二幅图 :9放大)不一会儿娃娃“1”牵着“0”的手走回来。(点击出第三幅图 :10出现)说 :“队长 ,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