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课文是通过典型的事件和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领会和学习这一写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着把语文课上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迂的《史记·廉颊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精读课文,所在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六年级下册第四组“外国名篇名著”一脉相承,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亲近名著.得到文化精华的滋养。  相似文献   

3.
修订版“大纲”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为一名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师 ,我以为 :在低年级 ,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扎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前不久 ,听一位教师所上的《小小的船》一课 ,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得兴致高涨 ,课后还意犹未尽地读着、唱着”。我深受启发。一、贴一贴、唱一唱 ,激发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循着这一条 ,这位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 :(课前准备)出示蓝天图 ,让学生边唱“一闪一闪亮晶晶” ,…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教学目标1援学习生字11个,其中会写9个。能正确理解和读写下列词语: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2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周楠 《小学语文》2014,(10):35-37
【教学目标】 1.能自主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正确辨析生字“璧”。  相似文献   

7.
张洁 《江西教育》2007,(7):11-11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 【导入设计】 师:上课前,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献给了楚厉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可以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我遵循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9.
这篇课文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优秀品质,同时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全文  相似文献   

10.
<将相和>是一篇传统课文,我已教过数遍.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我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发现有不少不符合新课标精神的地方.后来在上此课时,进行了新的探索,效果颇佳,体会到只要转变观念,老课文也能教出新意来.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中职语文教师为了活跃课堂,过度地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致形式主义淹没语文的本体。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着力务本,重视语文的本体地位,强化学生为本的意识,通过简单真实的教学手段、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朴实的教学风格,让语文回归语文。  相似文献   

12.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 [导入设计] 师:上课前,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小兴安岭》语言很美,字里行间都赞美小兴安岭,处处洋溢着作者喜爱小兴安岭的情感。对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其内容并不很难,但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并感受离他们生活很远的小兴安岭的美不太容易。可见拉近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让学生用心感受它的美是教学的关键。一、明确教学目标以《大纲》、训练组重点训练项目和课后作业为依据,确立本课教学目标有三个:1.使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初步产生喜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准…  相似文献   

15.
《将相和》是一篇传统课文,我已教过数遍。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我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发现有不少不符合新课标精神的地方。后来在上此课时,进行了新的探索,效果颇佳,体会到只要转变观念,老课文也能教出新意来。一、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据此,我改变了原来老师讲得多、内容分析多的毛病,坚持以读为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读的训…  相似文献   

16.
《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可以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我遵循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一、扶学。细读“完璧…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课。教学目标:1.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2.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教学重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分析人物的特点。   教具准备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画面和写有课堂练习、教学重点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幻灯显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习第一个故事   1.课堂表演:教师从一学生手中借一本字典,查字后,原物归还。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这一小插曲,猜一成语。 (完璧归赵 )  2.指名分节朗诵第一个故事。   3.幻灯显示相如持璧欲撞的画面。   讨论交流: (1)相如在秦宫是怎样以“骗”对“骗…  相似文献   

19.
课文《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小故事组成的。教学时我采用“讲→议→练”三步教学法,收到了课堂气氛活跃,长文短教,培养了学生自读能力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内容 读课题后提问:文中“将、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 ,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 ,在师生关系上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这是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指导思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这种先进的思想落到实处 ,让它成为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基本要求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些探索 ,下面就以《将相和》一文的教学过程为例来谈一下。一、朗读体验语文课堂不能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尤其是在影碟、图片、网络等图视传媒正在改变学生阅读习惯的今天 ,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