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实施新课标以来,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仍然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教师工夫下得很大,学生绞尽脑汁,效果仍不是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说起写作文,学生便会神情紧张。愁眉苦脸。这很让教师头痛。虽然教师从开篇到结尾,都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仍是无从下笔,写出的作文毫无情感、毫无情趣,令人沮丧。我认为这是老课程的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造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平 《海南教育》2008,(12):69-6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深有同感.每次课堂习作。学生总是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很难下笔。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由于课外书看得比较少,语文功底薄.提笔习作犹如手提千斤.感到很难、很难。为此,教师指导学生习作,在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要努力为学生构建和优化作文的外部环境.拓宽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视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素材.下面就谈谈自己指导学生习作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深有同感.每次课堂习作。学生总是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很难下笔。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由于课外书看得比较少,语文功底薄.提笔习作犹如手提千斤.感到很难、很难。为此,教师指导学生习作,在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要努力为学生构建和优化作文的外部环境.拓宽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视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素材.下面就谈谈自己指导学生习作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生习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它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习作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创造情境,激发写作兴趣1.应为学生创设七彩的空间通过走出教师、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拓展学生的思维,放飞其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尽情欣赏缤纷的自然,尽情感悟多姿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老师来说,它不像阅读教学那样容易出彩,更多的是因为困惑而怵教;对于学生来说,面对作文不知道怎么写,更多的是犯难,常常无话可说,即使有话可说也是说空话、假话、套话、成人话,平淡无味。面对现状,习作教学已然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引领学生走出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习作是指一种宽泛意义上的个性化,即能正视自我、珍视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且能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话和喜欢的表达方式展示内心的真心话、真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的习作。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处处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原始表达,让学生的习作真正体现其个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编童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把难点淡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习作技巧学会习作,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0.
大纲要求学生“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 ,揭示了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 ,客观事物的图式是完整的 ,而人脑的图式是残缺不全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大脑中的图式不断地按照客观事物的完整图式来补缺、完形的过程。这和作文教学特性是相吻合的。可见 ,学生的作文 ,从选材到立意到成文 ,经历一个“生活———认识———表达”的心理历程。因此 ,我们要根据作文教学的特点和教育心理规律 ,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 ,学会自能作文 ,从而摸索出一条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引导,激活学生思维巧用教材,进行作文指导借鉴模仿,掌握写作技巧面批作文,学会修改习作五方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技能。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科举应试一文定终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为此,我对小学的写作进行了调查。一、小学生害怕写作及作文缺少真实性的原因1.教师缺乏对整体教学的理解。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难道是整齐划一吗?答案是否定的。但  相似文献   

13.
张玲 《海南教育》2014,(4):29-29
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科举应试"一文定终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为此,我对小学的写作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1.打破时空界限,走进学生生活。“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是我们传统的作文法,这种作法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这种模式,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发展记忆和思维,提高阅读能力,为说话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和提供典范。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课文应要求学生背诵;而要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心理规律进行指导。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背诵效果好,必须对背诵的材料有一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常胜春 《现代语文》2005,(12):86-87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部分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建议采取的步骤是"利用阅读反思"等环节,达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目标.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反思"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元认知是人们对自身认知过程、结果或与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学习特征的认知.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调控三个因素,也就是说,反思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导未来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在听说读写诸种能力中,学生提高最缓慢的是写作能力。本来,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加上指导学生作文又常常违背写作规律,这就更使得作文教学事倍而功半。在作文教学中,违背写作规律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我们不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和体验生活,而是常常让学生写他们不很熟悉或很不熟悉的东西。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命题习惯于“清一色”,要写某个人。就都写某个人;要写某件事,就全写某件事。这样的作文训练方式,实在是既泯灭个性,又禁锢创造性。而且,题目出得特别大,远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灵实际,致使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在万般无奈的心境下,胡乱凑一篇算数。  相似文献   

19.
一篇优秀习作的完成,往往是灵感的激情展现。为帮助学生完成心灵的奏鸣,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习作指导能力。从最初的选材,到情感的抒发,及至习作的修改,教师都应该具备较深的功力,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田建华 《学周刊C版》2010,(10):116-116
小学生习作指导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习作理念的转变,教师要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习作就是用笔说话,就是让学生写最想说的话,放飞童心,放飞思绪,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那么,怎样具体指导学生习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