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本文,不仅要让学生领会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的伟大精神,而且应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照应的写作方法。一、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文章的开头写“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文末又写“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这样的首尾照应,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了强化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强烈憎恨,对李大钊同志的深切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前后照应合乎逻辑第三节中提到“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  相似文献   

2.
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部编八册三十一课,省编十一册三课)一文后,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展开讨论。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1.敌人来了,李大钊从抽屉里取出了一支小手枪,为什么不开枪?难道怕敌人?2.敌人的侦探吩咐手下的那一伙看好李大钊,“别让他自杀”,后来敌人又杀害了李  相似文献   

3.
我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坚持运用“自学”。“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发展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如教《詹天佑》一文时,首先我让学生自学,在他们了解课文大意后,用较多的时间指导他们学习、理解、品味文中‘粗挠、要挟、轻蔑、毅然、竣工。赞叹不已”等字、词并理解文章的主旨。其次让学生开展讨论。我布置了几道讨论题。比如“文章哪些词句体现詹天佑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高尚爱国情操”、“詹天佑是凭着一股什么样的精神排除艰险、克…  相似文献   

4.
课文分析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好教材。作者通过回忆,记叙了父亲——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以及在法庭上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赞扬了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忘我工作,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本文在回忆李大钊同志事迹的过程中,为了使文章的各部分联系紧密,使事情表达得更连贯、更清楚,在写作时注意了前后照应,这是本文在写作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当讲到“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时,有个同学提问:“李大钊为什么不开枪呢?”是啊,事先,李大钊为了以防不测,特地从抽屉里取出那支闪亮的小手枪,带在身上。当凶恶的敌人拥上来,为什么不开枪呢? 这一问,引起了我的思考,很快在我脑子里出现了端倪,我便用下面的步骤,引导学生弄明白这个问题。我反问:李大钊能开枪吗?(学生被问位了);接着,又从以下  相似文献   

6.
“十六年前的回亿”写的是中国革命旗手李大钊烈士殉难的经过。课文里充分显示了李大钊烈士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也赤裸裸地暴露了反动统治者摧残革命的狰狞面目。无疑,这课对教育儿童学习和继承革命传统有着重大的意义。本课从李大钊同志的被捕受审,直到被害,很自然地分为五段(课文里段与段之间都空出一行)。因此我打算根据课文里划分好的逻辑上完整的段落逐段阅读分析。在教学本课开始时,可叫儿童回忆历史第二课“李大钊”一节的内容,让当年的政治局势和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重现在儿童的脑海里,使他们对学习这课有个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吴继槐 《教师》2013,(27):67-67
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要真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十册第18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记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跟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作者通过各种方法刻画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风貌。正面写: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作正面描写,如在法庭上,“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  相似文献   

9.
灵魂的颜色     
我国六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探源 ,虽幽必显”。这段话不仅揭示了“情感”在创作时的重要作用 ,而且道出了欣赏者也应“披文入情”探求文章主旨的真谛。那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沿波探源”发现真善美呢 ?笔者在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偶有所得。对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 ,学生与作者写作的时代已经有些距离了 ,在加上没有什么生活经验 ,很难体会到艾青那种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之情。我抓住了文章结尾部分的一句…  相似文献   

10.
“变通”就是依据不同情况 ,对实际问题作非原则性的变动。善于变通对一个语文教师很重要。下面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 ,谈谈“变通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第一 ,观念的变通。我想语文课不应局限于“黑板———粉笔”的形式 ,拘泥于“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 ,而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如电视、录像、多媒体、网络等等 ;还要密切与生活的联系 ,如让学生上街购物 ,带学生郊游、参观 ,让学生动手操作等。新的结构模式应该是 :“教师———学生———信息———生活”的对话 ,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具有现代意识 ,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11.
“瞅”字现品质“望”中见精神江苏宝应县桃园小学刘寿华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18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描写了李大钊同志在敌人法庭上与家人见面时的两次眼神,一是“瞅了瞅”,二是“望了望”。仔细推敲这一“瞅”一“望”,更能体会出李大钊同志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词语朴素无华,通俗明白,但其内涵却十分深刻,耐人寻味。教学这篇课文时,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指导学生抓住上点词语,反复咀嚼品味,比较异同,坚持词语教学与挖掘文章主题相结合,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又灵。例如,文中有三个描述李大钊同志神态的词语:1.敌人扭身时:“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2.敌人提审时:“我看到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3.敌人审讯时:“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在学生初步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后…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快乐作文?尊重、理解学生是“快乐作文”的前提。“快乐作文”的关键是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挑重担,树信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发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给予明确的鼓励或暗示,始终让他们觉得“我能行”“我真行”,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从一年级上学期识字开始,就可以让儿童组熟悉的词,说简短的话。如我们学“军”字时,学生组出了“军队、军人、海军、空军、陆军、军长、红军、八路军、志愿军、解放军”等词。接着我又让学生用“解放军”一词造句。有三位同学是这样造句的:“解放军保卫祖国。”“我长大要当一名解放军保卫祖国。”“我将来要当一名解放军到前线去打敌人,保卫祖国的边疆。”这几句话的内容一句比一句具体生动,意思层层递进,用词得当,句子通顺完整,并带着爱憎分明的感情色彩。我听了不禁为之高兴,随即给予表扬,师生一起为他们鼓掌。同学们扩词造句的兴趣更高了。通过扩词、造句既巩固了生字,又使儿童由字、词初步形成了句子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教学《黄继光》一文时 ,我发现文中有两个词特别有意思 ,值得推敲。“战士的屡次突击 ,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此句中一个“压”字 ,不仅反映了敌人的这个火力点阻挡了我军的进攻 ,而且还说明当时敌人气势咄咄逼人 ,也为后来黄继光主动请战 ,顽强战斗留下伏笔。“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 ,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这儿的一个“叫”字 ,极形象地写出敌人垂死挣扎的疯狂 ,反进攻的气焰嚣张 ,为黄继光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作了铺垫。我想 :平时我们只要多留心 ,引导学生品词 ,定能使他们在语言文字上得到欣赏 ,在认识事物上得到启…  相似文献   

17.
[教学缘起]在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面对答题无从下手,他们对文章的主要信息、主要观点和情感缺乏整体把握.如何帮助学生顺利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主旨,是每位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文章情感主旨的正确把握和各种题型的解答,归根究底,都可落在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正确梳理上.本课是针对探究“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8.
在短短的几年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每当让学生体会写景文中作者的情感时,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叫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学到鲁迅的文章时,学生总是把文章的主旨理解为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谈两种“枪声”的教学□洪延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开头有两处关于敌人火力的描写。作者采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战斗环境的恶劣,衬托出董存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教学时,我从拟声词“嗒嗒嗒”和“扑哧扑哧”入手,抓住两次枪声的变化,帮助学生在语境...  相似文献   

20.
《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文章展示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责任和作为革命者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文章描写的虽然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但一切细节是那么清晰,条理是那么通畅,仿佛就像昨天。教学中,在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