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铭 《成才之路》2013,(32):86-87
当前,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书写能力、作文能力、阅读与欣赏能力下降,原因是有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没有把握好语文课“读与写”的实质,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内在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语言转换训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以诸多形式的动态转换为凭借的语言训练。加强语言转换训练的研究和运用,对于促进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是颇为重要的。这是因为,包括创新教育在内的阅读教学中的一切教学,都必须指向于学生听读理解、读写表达能力的培养,否则,创新和创造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创造力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能力或创新意识。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有效性的完美统一,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化的重要特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这种创造性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若要充分体现语文课堂“创造性”主题,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抓住培养创造力的支撑点———以学生为主体,多角度设置问题,多方法调动学生,激发创造活力,以达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设疑、析疑、解疑,不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主动化,且能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问答…  相似文献   

4.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十二种现象(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泛化体验感悟和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的两个概念,也是语文教师使用极多的两个词语。然而在什么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感悟与体验,很多老师缺少细致的研究和设计,在实践操作上极易走向形式化与简单化。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刚粗粗地读了一遍,有些句子还没有读通顺,教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有的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每段必问:“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成为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与体验的主要手段。前者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理解,后者泛化了读书感悟与体验。我们认为语文学…  相似文献   

5.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但关于语文教学的纷争并没有就此结束。所谓“文”、“道”之争,依然是焦点所在。有的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于此,语文课应该着力于养成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不是指在学习中创造了什么,主要看有没有创新的学习意识。什么是创新意识 ?创新是在开放的背景中,对事物或者事理的一种新的追求。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的创新,是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的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读写能力的创新。它的特点是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开展想象,激活思维,推动联想。需要强调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紧扣“小”和“语”这个…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许多老师不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而只是强调说“课外自己熟读”。从目前中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可以看作是老师在找借口。为了应付高考,学生的作业负担已经很重了,课堂上只讲授其他的内容,对课文文本本身却只是简单的一句“课外自己熟读”岂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结果是上课分析课文时,学生一问三不知,尤其是课后课文一遍也没读的同学,更是不知老师所云。鉴于此,我们应该再次强调:课文必须扎扎实实地读,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其实,中学里的语文,实际上是语言和文学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 ,这是由汉语言的特点和汉语言的学习规律决定的 ,也就是说 ,学习语文的课堂上应该书声琅琅。有的同志说 ,阅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 ,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习惯。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 ,四者之间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但就学习片面的语言来讲 ,读写更为重要。这里读又是写的基础 ,所以读的能力是学习语文的核心 ,也是整个听说读写的基础。抓住了“读”就抓住了学习语文的根本。目前改革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强化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与发展动力。由于“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的报告 ) ,当前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是时代的呼唤。语文学科特点又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然而 ,现行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与创新教育却相差甚远 ,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呼唤———走创新之路。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必须首先有创新意识的教师。…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令教师头痛的莫过于作文教学了,对学生来讲,最难的也是写作文。众所周知,小孩子学习语文总是遵循着“说→读→写”这样一个发展规律进行的,“写”是孩子在“说”和“读”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的,可见“写”是最难的。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小学作文课,老师要做的往往就是捕捉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调动起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而现实中,每当上作文课,老师们还是担心:上什么呢?什么内容孩子感兴趣,而且又有内容可写。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11.
小学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它具有“基础性”,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造素质为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展开合理想象想象是创造思维的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更是创新的基础工具。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呢?在此,笔者谈一点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更是创新的基础工具.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呢?在此,笔者谈一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从而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偏重甚至依赖“写”的训练,忽视“读”的作用的现象。那么“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到底具有那些功能呢?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朗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老师写的《新课标小学作文探究》论文集,参加了“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重点听了邵坤老师的《放飞童年》和樊铭路老师的《我想变》的教学。读了论文,又听了作文课,我感觉耳目一新,非常高兴。我从中看到了小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看到了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提出的新思路及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看到了老师们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也看到了小学生作文表达的童心。变化之一:变学生被动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很多教师都提到:“学生认为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学生没兴趣,没话说。”为什么呢?有的…  相似文献   

17.
肖家芸老师的语文“活动式教学”所倡导的“活动”,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的,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互动互补的、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其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雕塑。即非智力活动。总之。语文。活动式教学。即以学生的主体活动(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有机结合)为基本方式,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操作平台。推进语文的全程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令我们耳目一新。但就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泛滥,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肤浅化;重问轻读现象比较严重。事实上,“读”不仅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我们呼唤语文教学“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单梅 《文教资料》2006,(9):76-77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想象?什么是想象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写道:“想象在心理学上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概念告诉我们,“创造新形象”需要想象;反映已有的“不再眼前的事物”也需要想象。作文教学、作文创作和文章阅读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  相似文献   

20.
“双基”教学,指的是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万丈高楼平地起。“双基”教学抓紧了,抓实了,学生知能体系的建构就有了牢固的基础。否则,就会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所比喻的:“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地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在建筑过程中不得不“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这样,不仅“工程”的进度受到影响,其质量指标也难以全面实现。应当看到,苏氏所批评的现象在我国教育界也不鲜见。江苏省教委最近制定《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语文教学中忽视“双基”、弱化基础的问题提出的。在中师教学中,有的学校贯彻新《教学方案》热闹有余,扎实不够;有的对必修课这一学生获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