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对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他还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
绝命虫师     
<正>作为一名昆虫学家,施密特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昆虫打交道,更准确地说,是会咬人的虫子。施密特总共被150种昆虫咬过。他的朋友说:"每一个觉得工作很痛苦的人,都应该和施密特生活一天,再决定要不要抱怨。"施密特时刻关注虫子生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并给虫子投喂食物。稍有不慎,他就会被自己的宝贝虫子赏赐一个甜蜜的"吻",然后"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这些小虫往往能够分泌毒液,不致命,却会带来不小的痛苦。尽管总是疼得大叫,但  相似文献   

3.
潮湿、星辰,还有虫子的气味,每次翻开《昆虫记》,我都会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今天就让我们透过“无与伦比的观察家”(达尔文语)法布尔洋溢着生命激情的文字,一起走进“虫子的世界”,相信这些渺小的昆虫带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相似文献   

4.
《昆虫》一课,主要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时,应从观察入手,通过“捉一些虫子”作为标本,进行比较归类,概括出昆虫外形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并帮助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虫子是不是昆虫。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特点 ,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2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 ,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投影片、录像、部分昆虫标本。学具准备 :1 每组一套昆虫标本、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不仅仅限于教材中所涉及的)、昆虫盒。2 每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提出问题 :1 课前 ,老师让大家捉虫子 ,都带来了吗?(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调查一个学生是否真的去捉虫子了 ;二是看看学生带来了哪些虫子 ,带来了多少虫子。让学…  相似文献   

6.
简单虫     
甲:昆虫里你最喜欢什么?乙:这个,当然是那些不寻常的昆虫啦。你呢?甲:我最喜欢简单的虫子。乙:啊?简单的虫子?没听说过这样的昆虫。甲:(用手指乙)你怎么这么笨哪!一个虫字,一个单字,合起来不就是蝉字吗!我喜欢捕蝉。  相似文献   

7.
根据本地有条件捕捉到各种昆虫的特点,我教《昆虫》一课采取了“看够、议够、玩够”的教法。 一、教学开始,首先让儿童分组“看”自己带来的虫子,自由地交流议论:它叫什么虫子,喜欢住什么地方、是怎样找到的……?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就虫子的形态、习性、身体上有趣的器官和功能等  相似文献   

8.
昆虫们生活在草丛里,和不同种类的虫子在一起。昆虫以鸣叫声让周围的昆虫们知道它的存在,并且警告别人:这里是我的地盘。另外,雄性的昆虫为了要向雌性的昆虫求婚,也会唱出悦耳的歌声来吸引雌性昆虫。一些昆虫为什么不停地鸣叫@袁晓平  相似文献   

9.
在读《昆虫记》之前,我对昆虫非常厌恶,看到它们就想一脚踩下去,让它们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可是,自从我读了《昆虫记》后,我对虫子的观点刹那间发生了改变。读了《昆虫记》让我的感受非常深,我不但明白了一些有关昆虫的奥秘,还认识了许多以前根本就不认识的虫子。就拿萤火虫来说吧,你一定会说萤火虫多好玩呀,尾巴一闪一闪的,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萤火虫是肉食性的昆虫,那你一定会非常惊讶吧,这也没什么,昆虫世界就是这样无奇不有。还有一些虫子的婚姻,开始时美满幸福,但绝对超不过5分钟,时间一到,就是喜剧变悲剧了。就拿大家都知道的蜘蛛来…  相似文献   

10.
青蛙的眼睛     
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双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 )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相似文献   

11.
青蛙的眼睛     
佚名 《青少年日记》2008,(11):63-64,24
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双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 )有虫子飞过,它( )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相似文献   

12.
多年的自然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在“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方法,讨论归纳观察结论”三个方面下功夫。 明确观察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观察?通过观察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如教《昆虫》一课,我提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捕捉各种虫子,并要求每人都要捕捉几只大蚂蚁。同时还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让他们亲自观察自己捕捉的虫子。至于为什么观察先不讲,给学生留下个谜,以激发起学生急于观察的兴趣。课堂上,待各小组学生坐好后,我先讲明为什么要观察虫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大家捕捉的虫子,来了解什么样的虫子属于昆虫。学  相似文献   

13.
虫季     
温暖的春天刚过去,夏天便携带着火辣辣的太阳和轰隆隆的雷声来了。学校周边是空旷的草地,于是许多不速之客——虫子随之而来。它们常在夜晚飞进教室,有的虫子还会横冲直撞,惊得教室里传出此起彼伏的尖叫声。这是一个长达5个月的季节——虫季,属于昆虫及我们这些学生的快乐季节。不知是雨淹没了它们的家园,还是灯光为它们提供了舞台,总之,一到晴朗的晚上,它们便成了教室的常客。无论从种类上还是从数量上来说,它们都可以算得上是一支庞大的队伍:灰扑扑的飞蛾,亮闪闪的金龟子,还有各种各样颜色不同、个头不同的不知名的小虫子。  相似文献   

14.
曾经,我们在菜市场买菜时,挑的是没有虫子眼的蔬菜.而现在,许多人开始专要有虫子眼的,因为"吃虫子吃剩下的蔬菜放心,不会农药中毒".最近,我国科学家采用"昆虫抗性基因克隆"技术,由中科院动物所鼠虫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成功地克隆出解毒酶基因.人类受农药残留困扰的难题即将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吃肉的钟表     
《少年科学》2011,(5):22-22
天呐,这台钟吞了一只苍蝇!不必惊讶,这台"食肉"电子钟LED屏幕的电力来源正是昆虫。它通过沾有蜂蜜的滚动皮带吸引昆虫,贪吃的虫子一旦抵达皮带,就会被牢牢"逮"住。随后,滚动的皮带把昆虫送到"发电间",里面的"微生物员工"会把昆虫整个分解,彻底转化成电能。只要8只苍蝇,就能为LED屏幕持续供电12小时噢!  相似文献   

16.
酷比科技     
吃肉的钟表天呐,这台钟吞了一只苍蝇!不必惊讶,这台食肉电子钟LED屏幕的电力来源正是昆虫。它通过沾有蜂蜜的滚动皮带吸引昆虫,贪吃的虫子一旦抵达皮带,就会被牢牢逮住。随后,滚动的皮带把昆虫送到发电间,里面的微生物员工会把昆虫整个分解,彻底转化成电能。只要8只苍蝇,就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如饲养、栽培、捕捉……。学生进行准备也是一种实践学习活动,通过课前的观察、收集、记录等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时还能了解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同时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本学期,我在上《昆虫》一课前,就布置学生课前捕捉虫子。教案设计中安排了观察比较虫子的过程,打算让学生从较多的实物中,自行概括出昆虫的共同特征。我校四年级有四个教学班,周一、周四各有两个班的自然课。周一,第一个班上课时,我首先了解学生带来虫子的情况。班上绝大多数同学每人带来了一、两只虫子,…  相似文献   

18.
法布尔:爱虫成痴,不慕权贵这是1894年的一个清晨,第一缕曙光刚刚穿过树丛。在法国的一座偏僻又荒芜的园子里,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正蹲在一只大花盆前,入神地观察着一大群昆虫在一棵花树上爬行的壮观场景。当第一条虫子刚刚登上顶端,老人立即用刷子把花树枝条上昆虫的爬行痕迹刷掉,又用抹布小心翼翼擦干净花盆四周,不让这只虫子吐的丝残留在上面。而此时,老人的妻子  相似文献   

19.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记叙文。它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这两件事充分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也是文章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