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芳 《记者摇篮》2010,(9):58-59,57
随着听众观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以及大型主题策划直播的要求的日益提高,一批以编采播见长的编辑记者型新闻主播脱颖而出。,做直播时代的“全能型”新闻主播已成为对主持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来都是新闻主播传播新闻,而最近央视的新闻主播却成了新闻的制造者,先是《新闻联播》连续换上几个新面孔,其中郭志坚的微笑成为观众谈论的焦点,后有贺红梅晚间补妆画面被直播,接着又是文静早间播报当着全国观众打哈欠……一时间,央视、主播成为舆论热议的关键词,批评讽刺愤怒者有之、理解调侃打趣者也不少。  相似文献   

3.
蔡懿  陈欣 《视听纵横》2004,(6):102-103
2004年2月16号晚上的20点40分,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经视新闻》和往常一样,准时播出,令观众意外的是,新闻主播不是他们熟悉的,在浙江电视圈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经视新闻》原来的两位主播李艳、王剑,却成了目前正当红的,号称影视圈“才女”的杨童舒。影视明星在一档每天直播,长度为30分钟的新闻类节目中任主持人,这在国内的电视媒体中开了先河,杨童舒从而成为中国影视演员主播新闻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刘青菊 《青年记者》2008,(12):102-103
电视新闻直播的成败,除了受直播流程的安排、传送手段的保障等的影响外,直播的灵魂人物--新闻主播可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现场直播的特殊性要求新闻主播必须具备全方位,多层次的现场驾驭能力,调度有方、张弛有度、评说有据,除了保证直播的顺利进行外,还可以为直播增添光彩.下面就新闻主播在现场直播中的现场驾驭能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级广播电台新闻播出方式有直播和录播两种。近些年,多家电台新闻播出采用了直播方式,直播大大增强了新闻时效性,但听众同时也领教了一些播音员的频频口误,甚至是政治性错误。有的电台为保证新闻播出质量,在刮过直播风之后,又重新采用录播的方式。有的电台由于不具备直播的软、硬件条件,至今新闻播音还在采取录播的方式。虽是录播,但如何播出直播的感觉,有着较强的感染力,增强新闻传播效果,这在广播新闻播音上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央视新闻频道每天傍晚18点到j9点直播的《共同关注》节目增设手语主播,在原有新闻主播带给观众当日新鲜资讯的同时,手语主播同步用手语将节目内容翻译给聋哑人士。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闻节目大多数是采用录播形式,但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听众的需求不断提高,新闻节目直播已是大势所趋。新闻节目从录播到直播对播音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认为上好新闻直播应该合理运用“加减乘除”: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视人在成长的同时。电视观众也日益成熟。就新闻节目的收视要求来说,观众不再满足获知新闻事件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了解重大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直播报道能很好地满足这一收视需求。据央视的调查表明,同一题材或同一时间段的节目,直播与录播之间的收视率至少相差10个百分点。电视直播在吸引观众目光的同时,也引起业界普遍关注,本文对新闻直播的内涵和有效操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博学 《视听纵横》2001,(3):67-68
新闻播音从录播到直播,目的是解决新闻稿的时效性,不使播音员因临时改变工作方式而影响创作心态。从录播要求少停机到直播要求少出错,语言的流畅只是表层的感受。究其实质,新闻事实的真、传播速度的快和播音表达的美,才是它的内动力。播音美不仅指声音形式,更含有思想感情。新闻播音亦然。齐越老师生前总是嘱咐我们,分析要逐段逐层,表达要一气呵成。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新闻直播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随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新闻1+1”等栏目的开播,一批以采编见长的编辑记者型主持人脱颖而出。他们以对新闻资讯的精心筛选、编排和节目主持能力的有机融合,对电视新闻直播的整体参与和把握,比较好地发挥了电视直播和新闻传播的优势。编辑记者型的新闻主播已经成为新闻直播节目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刘青菊 《青年记者》2008,(8):102-103
电视新闻直播的成败,除了受直播流程的安排、传送手段的保障等的影响外,直播的灵魂人物——新闻主播可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现场直播的特殊性要求新闻主播必须具备全方位、多层次的现场驾驭能力,调度有方、张弛有度、评说有据,除了保证直播的顺利进行外,还可以为直播增添光彩。下面就新闻主播在现场直播中的现场驾驭能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2,(3):8-9
央视主播来了“实习哥”4月17日起.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问》接连出现了7位新鲜面孔的实习主播,其中不乏相貌出众的英俊小生.受到诸多女性网友的追捧。这样大规模的实习新兵涌入央视新闻主播行列,  相似文献   

13.
贾红梅 《记者摇篮》2007,(7):105-105
主播,即掌握新闻的播报人,新闻传播的最后一棒。今天,新闻时效性已被提到了关乎媒体生死的地位,而“直播”无疑是体现时效性的最佳手段。辽宁交通台的《新闻麻辣  相似文献   

14.
当前火爆的网络直播现象是新媒体技术发展后出现的,究其本质,网络直播就是主播身体的展演,以及观众对其所进行的"凝视".本文提出在主播与观众的身体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身体成为主播自我呈现的媒介,也成为观众在文字符号后潜在的主体对象.直播中呈现身体并进行一种面对面交流,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身体是网络直播的基础.同时,在网络直播间中,可以说是建构了一处虚拟的场景,该场景提供了主播与观众之间交流互动的虚拟空间,也是伴随着身体而存在.  相似文献   

15.
陈栋 《今传媒》2006,(7X):4-6
徐俐,中央电视台国际中频道的资深新闻主播。从业以来曾两度获国家政府奖,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几乎所有重大新闻报道都由其担纲主持。如早期的香港、澳门回归庆典、“9.11”袭击事件、伊拉克战争、中国入世报道等等。2005年的“直播新疆”更被喻为其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高峰。徐俐的播报风格活泼大方,又不失庄重。在海内外观众中拥有较高的美誉度。2006年3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徐俐新作《女人是一种态度》成为畅销书。  相似文献   

16.
行云 《河北广播》2001,(2):18-19
河北经济广播电台全天侯直播节目开播之时,我做了新闻节目《北方快车》主持人,说是主持人,其实较之新闻播音员最大的区别只是在形式上由录播改为直播,节目设置,编排基本是值班主任的事,虽然我也参与节目编排和采访,但从严格意义上讲,那会儿我的角色充其量应该算是“新闻直播员”,五年后,《北方快车》节目设置了一档新栏目《新闻快餐》,以节目主持人为核心,以今日事,紧要事,突发事,有趣事为采访主题,在贴近百姓生活上做章,这次我才真正做了一次新闻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7.
田方 《传媒观察》2006,(4):48-49
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传媒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这当中有体制、管理、经营、技术、创收等方面的,也有传播方式和手段方面的。广播就由过去的录播为主发展为热线直播为主,采访、编辑、播音员录播节目的工作流程发展为主持人采编播合一,以新闻和各种专题样式为主发展为除了新闻还有丰富多彩的互动节目等。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主播,目前在我国主要指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主持人。区别于普通的新闻播音员和新闻访谈类及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新闻主播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身份定位和工作任务,对主播角色的定位,我们遵循主播应是“民主制度下的公众人物、现代传播中的媒介人物、和谐社会里的文化人物”的总体标准,并认为主播角色的定位也应是依据个人特质的、多层次的综合性定位。  相似文献   

19.
张颖 《中国广播》2013,(6):89-92
本文从主播手中的新闻预案、主播眼中的新闻现场、主播耳中的新闻声音、主播心中的新闻对象、主播口中的新闻话语等五个方面,对重大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的直播策略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李慧 《视听纵横》2005,(2):93-95
直播新闻的过程中,播音员在演播室内要完成的直播内容最多最主要的就是每条新闻的导语部分。演播室导语通常也称开头语、串联词等,是由播音员在演播室内播报的概括了新闻要点、看点,展示新闻主题、价值的内容,或是一些起串联过渡等结构性作用的话语。它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说,它直接影响了观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以及新闻传播效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